风筝
春天到了,天气渐渐变暖,不时伴随着温柔的春风。这样一个季节最适合放风筝,在宽阔的广场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各式各样的风筝飘在空中,五彩缤纷,拿着线轴的人们脸上布满笑颜。
风筝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
2000余年。相传
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到南北朝,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
日租房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写道:
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
鸢
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提到风筝就不得不提到他的故乡——潍坊。
潍坊历史悠久,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氏族部落生产和生活。夏代、商代分别建有封国,春秋、战国时期,分属齐、鲁等国。青州是我国历史上的古九州之一。久远的历史给潍坊境内留下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群带,有古遗址、古建筑、古石刻和遗像等不可移动文物1800多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3处,省级27处,县级400多处。地处齐国故地的潍坊,自古以来人才辈出。齐国政治家晏婴,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北宋画家张择端,诗人李清照等文化名人灿若星辰。原籍他乡而在潍坊为官做事的名士,也为数众多。北宋宰相寇准、文学家欧阳修、范仲淹、苏轼,清代郑板桥等,都在这里留下了不少诗文墨迹,至今流传于世,为中外游客所仰颂。
而作为风筝的故乡,潍坊更是从方方面面表现出来。潍坊世界风筝广场是一个集多功能于一体
,凸现
环保特色
、
人文特色
和
风筝文化特色
的市民活动广场。广场地上景观有吉祥物大道、中心广场、滨河景观区、
短租房露天剧场与码头
,国贸阶梯广场、四平路出口广场、风筝博物馆入口广场、儿童游戏场
,植物公园、树阵等十大景观。其中最高的一个高
18米
,将成为潍坊的标志性建筑
,还有景观栈桥建于风筝广场西侧的沿河景观中心广场位置
,全长
79米
,高
3.6米
,宽
3米
,为混凝土钢架结构
,桥面由进口芬兰木铺成。完工后
,探入河中长度约为
15米
,站在桥上
,由风筝广场、人民公园、白浪河广场组成的秀美景观带
,将尽览无余。桥下
26根立柱上
,是由经典风筝、历代文人墨客诗文等组成的《诗意鸢都》为主题的咏筝廊
,共
104幅作品附着于廓柱四周
,错层式摆放
,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潍坊风筝博物馆位于潍坊市奎文区行政街
66号,
1989年
4月建成。是目前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风筝专业博物馆。它占地
1.3公顷,建筑面积
8100平方米,建筑造型选取了潍坊龙头蜈蚣风筝的特点,屋脊是一条完整的组合陶瓷巨龙,屋顶用孔雀蓝琉璃瓦铺成,墙壁铺白色马塞克。整个建筑设计风格独特似蛟龙遨游长空,伏而又起。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旨在收藏、陈列古今中外的风筝珍品及有关风筝的文物资料。该馆共设有八个展厅:即风筝的历史文化展,潍坊风筝精品展,
青岛日租房世界精品风筝展,中国精品风筝展,风筝综合功能展,潍坊国际风筝会,民俗展厅,风筝放映厅。分别介绍了风筝的历史、应用及沿革发展,潍坊风筝的流派及分类,国外风筝展,国内风筝流派,精品风筝及国际风筝会等内容。
除了风筝广场和博物馆之外,不得不提的还有杨家埠民俗艺术大观园。
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原杨家埠风筝厂),建于
1986年
5月,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风筝厂。风筝场是集风筝生产、年画印刷与民俗旅游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大观园。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是杨家埠旅游开发区景点的核心部位,园内以年画、风筝为主导,民风民俗为主题。设有风筝博物馆、绘制馆、十八女子作坊、年画博物馆、年画作坊、民俗馆、文物馆、百年婚证展、老粗布作坊、农具展、红色收藏展、书画院、嫦娥奔月台、古店铺一条街、三星湖、度朔山以及杨家埠明清时期古村落、古槐等数十个景点和展厅,让游客在体验风筝扎制、年画印刷等乐趣,同时也可以领略到几百年前杨家埠人的生活方式,体味杨家埠人古老的民俗、民间风情。杨家埠是中国民间年画的主要产地,起源于明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通过象征、寓意、夸张等表现手法,
短租表现了农民祈福、吉祥,美好生活的愿望。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主要有门画,美人条,毛方子,金童子,横批,福字类等十余种。
杨家埠年画以线条简练,色彩艳丽,对比强烈。构图饱满,想象丰富,寓意深刻而著称于世。杨家埠是潍坊风筝的发祥地,起历史源远流长,至明末,风筝先人便技艺精湛,把年画与风筝融为一体,就有 放到天上是风筝,挂在墙上是年画 之说。其构图朴实优美,形象鲜明生动,富有神韵和艺术魅力,自成一大派系--杨家埠风筝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