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bobaow.com/u/75/article/29054.html
那年,我们是战士 对于在医疗战线上工作超过10年以上的人来说,2003年春天,注定难忘。 那一年,有记录中国因抗击非典而殉职的医护人员有26人。即便这样,重庆当时依然有上千名医护人员写下请战书,要求前往疫区。时年62岁的重医附一院呼吸科主任吴亚梅,成为了“重庆抗击非典医疗组长”;第三军医大学派出由67人组成的医疗救援队赶赴北京小汤山。他们既是最容易感染的高危人群,又是最终挽救生命的中坚力量,那一年,他们这样走过…… 那年的小汤山 “虽时隔十年,我现在做梦还会梦到,第一次去领物品时,除了一堆医疗设备,还有十个装尸袋。我明白,这些袋子的归宿不仅仅是非典患者,还有可能是我们自己。如果被感染而导致死亡,我知道我的亲人不可能再见到我。在小汤山,凡是因为非典死亡的人,会很快送去火化。” “在小汤山,即使戒备森严,每天仍有患者希望用各种方式离开这里。而逃跑的患者只得被重新送回病房,想象外面的世界。” “在小汤山,我真正感觉自己成为了一个纯粹的医生,一个真正的白衣天使。我不用考虑病人的经济情况,只需一心一意地研究患者病情,再对症开方。病人对医生也少了猜忌,双方以诚相待,只有信任。” ———摘自方勇飞口述实录 口述实录1 吴亚梅,72岁,重医附一院呼吸科主任,重庆抗击非典医疗小组组长。 那年,我做了一个冒险的决定 “当时我做了个决定,既然没有发现人与人之间传染的案例,干脆上发热门诊看病不戴口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