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春节大假通畅的城市交通想到的
大年初一到大年初六,相信留守家中朋友们都知道,这段日子,车少了,交通方便了,不管开车还是坐车的,都感觉花在路上的时间少了,放在平时需要一个小时的路程,那段日子,半个小时不到就可以走完;平日里,处处悬挂“本停车场已满”字样的停车场都变得有了空余,曾经拥堵不堪的道路变得顺畅,曾经让人无比焦虑的红灯,也变得不再那么让人烦躁不堪,这一切,归根到底都是在于路上的车少了。大假刚过完,明显感到城市道路又逐渐拥堵起来,一切好像又要回到从前。
随着成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内机动车的数量与日俱增,据成都市交管局统计,2012年,成都市平均每天新增机动车1500辆以上,也就是说,仅仅2012年一年,成都就增加了机动车54万辆。这还不包括因为成都经济发展而增加的外地车辆。如此众多机动车的进入,成都交通日趋拥堵也就成为了必然。
方便出行,是市民购车的主要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升,不少市民出于方便、快捷出行的目的,购置了私家车,但是相信不少人和笔者一样,发现平日里,在市内出行的话,自己开车所增加的不过是一些舒适度和空间的私密感,但途中的拥堵和到达目的地后寻找车位成为了新的烦恼。仿佛自己开车不过是把应该花在前往公交站台和目的地的时间换成了堵在路上和寻找停车场上了。
从大假期间的城市交通便利、舒适,到平日里交通的拥堵,其实,“机动车不机动、便利不便利”的根源还是在于我们每个人,如果我们每个人所追求的都是自己的便利和舒适,那么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的不便利和不舒适,可如果我们都能退后一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在市内出行的时候,按照“一三五模式”安排出行(1公里步行,3公里自行车,5公里公交车),那么交通环境的改善必然给你带来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最终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他人。
古人常说:退后一步,天地宽。笔者相信,如果我们每个人在交通出行的要求上退后一步,那么所获得的将是更加便利和快捷的交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