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他被组织安排到城南镇任计生办主任。当时的城南镇计生办,是一个民情无资料、服务无阵地、工作缺队伍,甚至还欠了一屁股外债的烂摊子,可他仅仅用了1年时间就打造出一个先进集体,并连续保持至今,而这期间干群关系融洽,群众更是拿他当亲人,民主测评拿第一,县人大代表一当就是3届。他就是南充市营山县计生办颜希远。 筚路蓝缕,换来城南计生一抹阳光
慰问独身子女家庭
颜希远1988年就在营山县做人口计生工作。多年来,他认真耕耘、默默奉献,不断把自己从事的工作带上新台阶。颜希远2001年组织安排接手城南镇这一“老大难”。在上任之后,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颜希远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从头做起,先是以个人的名义向信用贷款还了计生办的部分债务,缓解了燃眉之急,接着就一头扎进田间地头,摸底建档。当时的老部下回忆:“那时每天都加班,颜主任更是经常加班到深夜,虽然因车祸腿脚不便,但他还是一个月内走遍全镇所有村居,基本建立起工作所需的档案、资料。” 颜希远的“工作狂”远近闻名。城南镇地处城交结合部,有11个村和5个社区,是有83700人的大镇。他带着队伍保证每年有50%的时间进村入户,117个村民小组和262个居民小组如数家珍。不到两年时间就穿坏8双网球鞋,10几年来,他早来晚走,节假日加班更是家常便饭,据不完全统计,他每年工作时间要比正常工作时间多近1/5,也就是说一年平均多干两个多月,而他个人却从未领过加班补助。 通过深入调研,颜希远发现计生工作之所以落后,情况复杂,但与村(居)计生干部的待遇有直接关系。计生工作要做的事不少,而待遇却每月只有几十块钱,一般人根本看不上眼。于是颜希远极力向党委、政府建议,计生队伍不能散,人员不能减,机制要改变,待遇要提高。经积极争取,城南镇将村(居)计生专干纳入“三职”干部范畴,每个村(居)只保留书记、主任和计生专干3个职位,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与书记、主任待遇相当,并同等享受养老保险等福利待遇,计生专干的待遇大幅度提高,人均达到了700块每月,同时把待遇与考核成绩挂钩,大大增加了专干工作的积极性。为了迅速建立工作体系,颜希远还亲自挖掘了一批人才充实到队伍中来,碑垭口社区主任杨淑梅原本是一名村民小组长,颜希远在进村入户工作的时候发现她有一定文化素质,跟乡亲们相处也十分融洽,适合当计生干部,于是向镇党委政府推荐,聘她为计生专干。因工作出色,2011年还被群众选为社区主任。优秀的人才造就优秀的队伍,城南镇计生工作队伍的素质终于焕然一新。 过去镇计生办的办公场所被长期挪作他用,计生服务站有其名无其实。为此颜希远可谓“磨破了嘴、跑断了腿”的到处协调,终于逐步收回了业务用房,规范了镇计生服务站。同时争取到镇财政投入,对16个村(居)的服务室进行了改造和完善。保证每季度对辖区内所有育龄妇女开展一次健康查体服务,保证随到随查,一律免费。还分期分批分组为她们做好婚前、孕前生活常识和卫生知识的指导,做好监测,加强跟踪服务。这些年,全镇已婚育龄妇女平均服务率达到95%以上,广大育龄妇女感觉身体不适时都愿到这里查一查,不懂的就爱到这里问一问,把服务站当成了值得信赖的“娘家”。
下访解难,服务群众沉淀到家 镇计生办副主任王琼对2005年到岗第2天就跟着颜希远下访的过程至今历历在目。“起初,我以为下访就是走过场,可是一到村上,颜主任却对村计生干部说,直接把我们带到计生三结合户家中去,看看还有啥问题需要解决的。”他们首先走到了村民蒋平的家中,夫妻俩穿着破旧,家境十分贫寒。颜主任关切地问他:“这样下去总不是办法嘛,你看能不能找点什么门路做点事情,先把家里的面貌改善一下?”蒋平口吱吱唔唔地说“想到是想,可就是没有门路,也没得本钱哟?”“那你对什么啥子事情感兴趣呢?”“我,我想养鸭子!”三言两语后,颜主任说“那好,我们共同帮你想点办法!”随后他把蒋平家的情况一一记了下来。那一天,他们一共走了十几户,回到镇上时,天都黑了。 接下来的七八天他们都在村上,全镇的村、(居民)小组基本都走完了。王琼回忆:“大概十天后,颜主任喊我,把这几天了解的情况整理一下,并装订成册。我的装订工作还没做完,就听见颜主任和信用社主任说起了电话。“不好意思啊,兄弟,要给你添个麻烦哟,我有一个亲戚,他想搞点养殖业,可手头一时没钱,想到你那儿贷点款?保证按时归还。”一阵交谈,事情就有了着落。不到两个小时,蒋平就到计生办来了,颜主任急忙招呼他“走,快走!跟我走信用社去。”说着,两人就出去了。我心里想,蒋平是不是真的颜主任的亲戚,要不然他哪们那么热心哟。” 直到有一天,蒋平夫妇提着两只鸭子找上门来,并主动要求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王琼才恍然大悟,原来,在颜主任的帮助下,他家搞起了养殖业,生活从此有了希望。现在两口子一提起颜主任就说他是他们家的大恩人。没得几天,颜希远再次把她装订的表册一一进行了仔细检查,并分别填上了自己的处理意见。她不明白地问“一共有好几十个问题,难道每个都要个说法?”颜希远笑眯眯地说:“是嘛,那不然我们还去寻啥子问题呢?” 在下访过程中,颜希远要求干部不光听,还要看,要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帮群众解决。前进村的独生子女户马季红提起那件事,眼眶就忍不住泛红:那年秋收,爱人外出打工,又要带孩子,这节骨眼上偏偏自己还生了病,眼睁睁看着别人家热火朝天的干活,自己家的地却无从下手,左邻右舍的乡亲也都有自己家的活要干,无暇帮忙,眼看一年的收成要打了水飘。正发愁的时候,邻居来报“你家的麦子都收完了”她哪里相信,出门一看自己的地果然已经收割完毕,井井有条。“感觉跟做梦一样,难道遇到了田螺姑娘?”原来是颜希远到村下访,偶然看到只有她家的地孤零零的没有收割,马上找到当地干部群众询问,得知她家情况后,立刻回去组织镇村干部,亲自带着镰刀等工具,埋头苦干几个小时,把几亩小麦及时收割完毕。之后还多次造访马季红家,提供各种帮助。 这就是颜希远为城南镇带来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建立进社区、到农户“寻问题、解难事”长效机制。镇计生办及中心服务站人员每人负责2-3个村(居),定点了解掌握民情。每季度下发《寻问题解难事调查表》,组织干部利用两天时间,走进负责的村(居),深入田间地头,住在农家小院,畅通了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问题收集回来之后,能解决的部门内解决,涉及相关部门的,党委政府召开联席会议解决,需要上级领导协调的,定期上报寻求支持,总之,件件要有回应,事事要有解决方案。近年来全镇共发放民情调查表1200余份,收回1080份,其中计生工作方面的咨询、建议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145件,全部办结。王琼说:“刚工作时觉得很奇怪,颜主任除了下访调查,每天不是跑信用社,就是跑残联,不是跑民政,就是跑工商,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但似乎忙的尽是与计生工作不沾边的事。”而颜希远总是说“这些工作做好了,计生工作的难度就小多了。”事实也是如此,这些年来,由于一贯坚持了下访寻问题,为群众解难事这项制度,群众对计生工作满意度不断提升,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而全镇10几年来,也没有一例因计生工作上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