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县的乡镇干部一年为何能喝半吨酒?
近日,记者到一些省区市采访了解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的落实情况。不少基层干部表示,中央提出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很好,但到基层有些放松。江苏北部一位省级贫困县的乡镇干部介绍,他一年要喝半吨白酒,按每斤200元算,价值20万元。(摘自1月31日新华网) 一个贫困县的乡镇干部,一年竟然能喝掉半吨白酒——按一年365天计算,平均每天要喝近三斤;按每斤200元计算,价值20万元!如此喝法,如此海量,如此工作,如此顶风违纪穷吃饿喝的酒肉干部,实在令人震惊、愤怒与寒心不已! 其实,现实中像江苏这位天天泡在酒缸里、经受酒精考验,不仅没喝坏自己的胃,也没受到任何纪律处分“酒肉干部”还大有人在。比如,笔者前不久到几个乡镇下乡时,就听见一些乡镇领导在那抱怨说,如今在乡镇工作实在太忙太苦太累,尤其每天少则要陪那些下来检查指导工作的上级领导喝一、两次,多则四、五次酒,其中某个重点镇一年就接待了1800多桌,平均每天5桌次,而且几乎每次镇上主要领导都要亲自作陪,如此身体实在受不了!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对每个人来说,每天每顿吃饱喝足本无可厚非,但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安排每天每顿到底吃什么喝什么。也就是说,必须把握好一个度和量。否则,不是被撑死,就是被吃穷。尤其对各级党员干部来说,如果天天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吃喝的话,那不仅会喝坏自己的胃,吃垮当地的财政,吸干人民的血汗,还要遭到群众的唾骂,甚至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可这些成天陪领导吃喝的“酒肉干部”大多并没有喝坏自己的胃,也没有受到纪检监察部门的查处,这是为什么呢?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某些乡镇干部成为“酒肉干部”,成天陪上级领导吃吃喝喝,这不能完全怪他们。作为最基层的乡镇机关和与老百姓接触最密切的乡镇干部晋升渠道窄,级别、待遇低。尤其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情况复杂,又无宽余的经费,既要为老百姓办事,还要承担无限责任。官大一级压死人。上面来的都是官都是客,手里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因此马虎不得,都要热情招待笑脸相陪相送,一个都不能轻易得罪。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了得到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为了得到项目资金,为了得到提拔重用,为了表示自己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接待,上面来了人,乡镇主要领导都要亲自陪同——这叫抢抓机遇。对某些上级官员来说,只要有回报,只要有利可图,只要招待的好,只要玩的痛快,只要收的礼多,项目资金就给谁,就让谁升官——这叫礼尚往来。再说,上级领导远道而来,乡镇即使没有钱,那也得赊帐热情招待一番。即使不会喝酒,那也要打肿脸充胖子,喝它个半斤八两——这叫舍命陪君子。于是,他们就在酒桌上互相劝酒,大有一醉方休之势。一切都在酒中。只要喝高兴了,喝好了,喝神了,喝醉了,项目资金也就有了,升迁的事也就有着落了。至于那点酒钱菜钱就更不在话下了。 再穷也要搞好招待工作,也要让上级领导吃好喝好。只有有了钱,才能更好地为当地群众办事,才有政治前途。尤其贫困地区本身就穷,没有什么资源优势,如果再不抓住那些下来检查工作的上级领导这颗稻草的话,那将一直穷下去。一方面,人家不会因为你穷就同情你主动给你钱花。另一方面,若没有上级的支持,即使你本事再大,天天到群众中去同吃同住同劳动,老百姓依然富不起来。如此不仅升不了官,反而还会遭人嘲笑,群众也说你没能耐。这样的领导恐怕也当不长久。因此,穷县的一个乡镇领导干部一年能喝半吨酒乃至一吨酒的事也不足为奇了,这也是吃喝风久治不愈的症结所在,即根子在上级领导身上,而不是哪个乡镇干部想穷吃饿喝的事。 要制止和改变这种现象和问题,关键还要靠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尤其上级领导要自觉带头认真执行有关规定,乡镇领导也要不卑不亢,严格按规矩办事。(文/秦汉雄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