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为好消息。 但是,59我关心的倒是:何处演?何时演?何人演?票价几何?我买得起吗?哪里卖票?我买得到吗? 至于学术论坛,那是专业的专家们的专业本职工作,与我辈业余而又专业的川剧听众却无多大关系。 为什么?因为这类论坛都太学术了,太官场了。它与专业的研究家们写论文、出专著、评职称关系大,与专业的川剧从业人员且在岗者得大奖、上电视、升工资关系大,与论坛主办人的工作业绩、升迁荣辱关系更大。说实话,而对真正的挽危、救遗,或者说振兴、发展,我却认为无关且无补。 再来个为什么?因为,强扭的瓜不甜,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东西要谁去催生助产?如果它真正已经在垂死挣扎了,谁又能违背自然规律让它还阳? 其实,川剧并未濒临灭亡,它在民间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只不过,因为,如今时代发展了,人们可观赏的东西多了,它也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了。如今它列入遗产之列,其实是对它的领导部门敲的一次警钟而已。 如今提倡以人为本、惠明行动,花大价钱搞一次有影响(无非是领导到场叫好,专家评理论赞扬,媒体争相报道,最后制作一个可以报账并可自我欣赏的文件而已)的研究,还不如天天安排一场平凡的演出,让真正喜好者们得点儿实惠。 从某种意义上讲,“火把剧团”“约来班”确是“易胆大”,锣鼓不整,行当不齐,但是,它为啥灭而后生?这才是需要认真思考的啊! 59之言,自觉由衷,自觉冒昧。得罪哪个,就请哪个原谅。因为,我是专业听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