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剧变,大风突起,冰雹骤降……4月1—3日,一场50年来春季最强寒潮袭击四川大地,盆地内日平均气温普遍下降10℃以上。 3月下旬的四川盆地,艳阳高照,气温节节攀升,29日,最高气温达到26℃以上,俨如夏日,使各地旱情更加吃紧。当日,省气象台专家根据T213数值预报,发现一股强烈的北方冷空气正悄悄逼近,于是发布了强冷空气将影响我省的中期预报。30日下午,省气象局组织全省气象部门开展视频会商,对冷空气进行最后“会诊”,一致确定了“4月1日开始强降温”的结论。这一消息迅速通过媒体、手机短信、网络、传真等发送出去。全省严阵以待做好了全面防御降温、蓄水保水等工作。
31日,强大的冷空气离四川盆地越来越近,然而,此时的盆地却艳阳似火,酷热如夏,没有半点降温的迹象。下午4时,气象台再次发出强降温天气预报,并发布了大风、冰雹天气警报。
4月1日,冷空气庞大的身躯翻越秦岭,开始进入四川盆地,各地气温明显下降。当天晚上,冷空气挟带着巨大的寒流,在盆地内疯狂肆虐,大部分地方出现了4级以上偏北风,部分地方出现了7级以上大风,宣汉、开江、南江、广安等地冰雹骤降。由于预报及时,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减少了冰雹灾害损坏的程度。
气象专家介绍,此次降温为四川盆地近50年来春季最强的一次降温天气过程,持续时间不长,对大春作物影响不大,但对局部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此外,部分地方的降雨对缓和当前的严重旱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我省当前较大面积的严重旱情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全省气象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对天气的监测,继续做好抗旱和春季气象服务的各项工作。(完)(姜永育安亚平记者王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