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十六岁的妙龄佳人王玉龄不顾母亲反对毅然嫁给张灵甫,是因为张灵甫是大名鼎鼎的抗战大英雄,用今天的话说,王玉龄是张灵甫的铁杆粉丝。1938年中国军队在万家岭获得振奋人心的“德安大捷”,郭沫若委派田汉专程采访张灵甫等人,长篇通讯刊登在《中央日报》上,后“德安大捷”被改编成话剧全国演出,鼓舞抗战士气,剧中张灵甫以真实姓名出现,从而名震天下。他与记者的一句对话让男儿动容巾帼落泪,当记者问张灵甫抗战胜利后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时,张灵甫笑答:“那时候,我已战死在抗日的战场上了!” “钟会邓艾分兵进,汉室江山终属曹”。三国演义上,魏国大将邓艾为攻取成都,出蜀将之不意,带精兵暗渡阴平,飞越摩天岭,一举攻克了江油、涪城和成都,成为历史上出奇制胜的经典之战。而事实上,张灵甫在抗战中也效仿此战术,重创日军,赢得与台儿庄大战和平型关大捷并称的“德安大捷”。 张灵甫是因为抗战的爆发而出狱的。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下命令所有服刑官兵除政治犯外一律调服军役,戴罪立功,并保留原先军衔,有胡宗南和王耀武的力保,张灵甫很快领衔团长,掀开了他人生最为精彩的一页。1937年,王耀武的五十一师开赴上海,参加著名的“八一三”淞沪保卫战。张灵甫作为305团团长参加对日作战,以勇猛果断、指挥有方而著称。嘉定之战,杀红眼的张灵甫甩掉上身军服,抱着机枪跳出战壕,身先士卒带领100多名敢死队员对日冠迎头痛击,杀得日寇丢盔卸甲,抱头鼠窜。后他率领该团又连续打退敌人七次冲锋,打死打伤日寇800多人。 1938年,张灵甫投入武汉会战。奉王耀武之命,他率团对驻守江西德安张古山的日寇进行反击。 武汉会战是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会战,国民革命军投入了自己的精锐部队,与日军在长江两岸武汉外围展开对决。蒋介石、陈诚、白崇禧、李宗仁和所有中国军人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这次大战,日军前后投入兵力35万余众,中国参战部队则达100万人,整个战事从长江沿线展开,扩及大别山麓,赣北南浔铁路以及武汉近郊,纵横数千里。会战最终以中方失败告终,但在江西德安万家岭一带,日军106师团遭毁灭性打击,损失兵力1万余人,打破了日军不败的神话。参加万家岭战斗的是中日双方的主力部队。中方是薛岳指挥的第一兵团,下辖第4、66、74军,主战部队是国民党的王牌军第74军,下辖第51、57、58师。第51师师长是蒋介石嫡系王耀武,而张灵甫就在该师305团任团长。 讨论德安作战方案时,众人认为张古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张灵甫却见解独到,建议效仿邓艾,大军从正面进攻的同时,再挑选一批精兵强将,从人迹罕至的张古山背面进行偷袭。此建议获准后,张灵甫亲率一支突击队轻装出发,攀木挂树,穿过艰险的深山峡谷,老林恶水,配合正面部队进攻,飞夺张古山。而后日寇不甘失败,出动飞机与重炮狂轰滥炸,几乎将张古山移为平地。张灵甫率部浴血死战,与日寇鏖战五天五夜,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反复拉锯。亲临死线指挥的他身中7块弹片,鲜血直流也没有退下火线,最终重创日军,取得了德安大捷。 在中国军队连续失利的情况下,这次胜利无疑让举国上下倍受鼓舞。田汉受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的委派,采访张灵甫等人,以表彰英勇无比的将士。 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张灵甫战功赫赫被称作“常胜将军”。1939年3月,张灵甫率部参加南昌会战,在一次战斗中,右腿中炮弹负重伤。匆匆包扎伤口后他再度投入战斗。上高会战,他腿部再度被炸断,被蒋介石专机送至香港,伤未愈便提前归队,从此留下残疾,人送外号“跛腿将军”。 1943年常德之战中,张灵甫亲率突击队救援常德守军74军57师,作战异常凶猛,迫使日军占领常德城当日即退出,为收复常德立下战功。1945年4月芷江保卫战中,张灵甫指挥74军58师在铁山与日军血战获胜,升任74军中将军长。常德之役,被蒋介石誉为“模范军人”。湘西会战,他获得美国金质自由奖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