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358|评论: 8

[百家争鸣] 看大戏《岁岁重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4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SC03360.JPG DSC03405.JPG

刚看完《岁岁重阳》回来,交作业上传剧照。

看宣传,这是一出悲剧,可以却让我“笑破了肚皮”似的回家了。前段时间我非常的不解《泰囧》为什么会获得热捧,现在好像终于有点明白了,只是,这笑声中,有几份真诚,几份无奈,几份纠缠呢?

演员的表演是非常棒的,阵容可算“奢华”,剧情编排情节铺展也非常合理,布景道具都很“真实”,就只是服装让人感觉没有“设计”。作为贺岁大戏,来得也非常及时,只是......

观看此剧的大环境已不复存在了,观众也不可能感同身受的从剧中故事上去找身边人的影子而引起共鸣,有一些作品,它注定了的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应景儿"创作出来的.对于已经"盖棺定论"了的东西,是很难引起悬念的.到如今若是想搬上舞台,有很多东西只能是一个"点",或者一句话,一个动作而已.

非常感谢"青色依旧"版主在寒风中等待众戏迷!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3-1-15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你这张照片,‘黑唔唔’的,说明不出啥子来。对不起!恕我直言,不好意思。

发表于 2013-1-15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启顺 发表于 2013-1-15 12: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了你这张照片,‘黑唔唔’的,说明不出啥子来。对不起!恕我直言,不好意思。

文革期间,老百姓被压抑被摧残的就是这种“黑唔唔”的感觉。

发表于 2013-1-15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天飞 发表于 2013-1-15 13: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文革期间,老百姓被压抑被摧残的就是这种“黑唔唔”的感觉。

是这样吗?

发表于 2013-1-15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启顺 发表于 2013-1-15 19: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这样吗?

是的!是反映文革期间正常的男女情爱被压抑的故事。

你可以看看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电影虽然是以团圆式的结尾,但看得仍然令人很压抑。

发表于 2013-1-16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天飞 发表于 2013-1-15 20: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的!是反映文革期间正常的男女情爱被压抑的故事。

你可以看看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电影虽然是 ...

谢谢指教!:handshake

发表于 2013-1-16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十年浩劫'亲历者对粉碎'四人邦'后,被压抑以久地中国文坛涌现出一批'暴露文学,伤痕文学'...震憾神洲!!至今在恼海中还留下一片那时四川大学仅售约四期便被查禁的'锦江杂志'中的'兰玻璃'...'岁岁重阳一剧'魏明伦老师移植改编于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大时代背景就是那段历史时期...王超,王玉梅担纲主演的豹仔,虎仔,存妮荒妹;是声情并茂唱做俱佳...俩兄弟,俩姐妹的爱情可谓:爱的凄苦,爱的质扑,充满无奈而又真切坦然...存妮妈周蔚老师把一个穷山荒村克苦操劳一生;为存妮,荒妹两个女儿婚嫁被时代重压之下那种即心疼而又无奈....声声泣血呼唤亡夫恨苍天...,表演得深动感人是一位难得的优秀演员...当年神洲大地真切是宁长社会主义的草,不育资本主义的苗...长斌书记蔡少波饰也只能自足,或不自足地执行上面指示以求自保...在基层仍应算是好干部...,往事并不如烟;深切反思过去,才能抓住未耒...该剧舞美,音乐,唱腔有所改革创新是适应发展中戏曲环境的一种偿试;本人持欢迎态度!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3-1-16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存妮妈周蔚老师

  我记得饰存妮妈的演员是段蔚。她是自贡川剧团的。自贡川剧团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演此戏时,好像是她演的存妮?

发表于 2013-4-27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戏新演 与时俱进
                                                    ——看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演出新版川剧《岁岁重阳》
                                                     周企旭


           今年“三.八节”,魏明伦邀我去看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演出的新版川剧《岁岁重阳》。他特别向我提示:“剧本作了些修改,主要在后面部分。”
     听说是“老戏新演”,激动了我的热情。我想:已72岁的作家魏明伦还在“作”;有50多年历史的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即成都市川剧院)还在“演”;《岁岁重阳》首演至今28年还在“改”;我作为一个已退休7年的川剧科研人员,也应该再去“看”、再去“研”。因我一直认为:“观念”从不以时间或年龄划线。“老戏新演”意味着川剧工作者现实感受、思想情感、意志理想、审美趣味的与时俱进——我从来把每一个川剧剧目的“老戏新演”,都看成传统艺术精神与现代审美时尚融合演进的一个窗口、一个缩影。而主要是这种持续不断的“老戏新演”,演成了“川剧剧种”发展的史页!我很想知道:曾写过《苦吟成戏》的剧作家、曾著有《巴山鬼话》的魏“鬼才”、曾宣示“一戏一招”的“剧坛怪杰”魏明伦,又出了什么“新招”?我很想看到:曾以《红梅赠君家》搞过“川剧音乐改革试验演出”而引起争议、曾以川剧传统折戏《情探》搞过“旧戏新探”演出而启人思考的成都市川剧院,又有些什么新动向、又有些什么新特点!
      回想1982年,川剧从传统戏“开禁”到“危机”显现,中间的“辉煌”只不过短暂的两三年时间。正是在此“危机”时刻,中共四川省委及时发出了“振兴川剧”的号召,制定了“出人、出戏、赢得观众”的宗旨和“抢救、继承、改革、发展”的八字方针;也正是“危机”仍在蔓延的1985年,曾以《易胆大》、《《四姑娘》、《巴山秀才》(与南国合作)连续三次获全国优秀剧本奖的魏明伦,再度与南国携手,将小说《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改编成现代川剧《岁岁重阳》,以“双连环结构”另辟蹊径,以“无锣鼓”投石探路,在国内方兴未艾的“探索性戏曲”中领川剧“探索剧目”之先,次年又接连推出荒诞川剧《潘金莲》在文艺界掀起了轩然大波——使川剧连同魏明伦的名字一起,蜚声于海内外!
     也就在1985年,自贡市川剧团带《岁岁重阳》来成都首演。当时,曾有些习惯于“老戏老演”的业内人士不以为然。有的甚至摆出“权威”的架势公开挑剔和指责说:“什么叫‘无锣鼓’?明明有锣鼓嘛, 这种标新立异就等于乱来!”但我认为:探索者的前进方向应当肯定;开拓者的开创精神毋庸置疑。面对社会大环境多元化的审美选择,面对城市小剧场现代化的音响设备,川剧“大锣大鼓”的音量由“大”趋“小”是适应形势发展的必然,无须在有无锣鼓的问题上吹毛求疵。当时我40岁,曾直接向比我大3岁的明伦兄当面表述过这样的一孔之见:与传统剧作的“一人一事”线型结构相较,《岁岁重阳》的“双连环结构”富有更加丰厚的审美意义和人文蕴涵。单是从对两个农村家庭“实写”的方面看,上篇姐姐存妮与哥哥豹子的爱情故事似一环,下篇妹妹荒妹与弟弟虎子的爱情故事似第二环;可是从“虚写”的方面看,不但存在着链接“双环”的扣合点,而且还存在着链接“双环”的另外两个边——一边链接着主人公前辈(存妮和荒妹的父母)的过去,另一边链接着当代男女青年(与两兄弟、两姐妹命运和遭遇相似的更多人)的未来。这种既链接“过去”又彰显“未来”的“双连环结构”,无疑能扩大观众的想象空间,使人更容易联想到一根更长、更大的“生态链”——同剧中人物命运和遭遇相似而环环相扣的千个环!万个环。因此《岁岁重阳》一剧的审美意义和人文蕴涵,也就不局限于“结构”的形式方面,也就不仅囿于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而显得更加深刻、更加广泛。
      今春看新版《岁岁重阳》,有一种“老树添新芽,今朝更好看”的欣悦之感。——老作家魏明伦和老院团成都市川剧院,都明显与时俱进了!
从剧目内容看:全剧的时间、地点、人物关系和故事梗概基本未变。但与旧版相较,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改动成为了新的看点:
     一是“时代背景”的改动。上篇标示“时代背景”的标语牌上的文字,由“批林批孔”改成了“斗私批修”。这种将旧版的批判目标由“上面”改向“下面”的变动,不仅强化了人人都在“斗私批修”的时代特点,而且深化了个个都在“灵魂深处闹革命”的社会蕴涵。更容易让人联想到这种时代特点、社会蕴涵与当时整个国家、全体人民都“一穷二白”的因果关系。剧作刻意将基层民众普遍都在“画饼充饥”、“苦中作乐”而追求自由、渴望解放却又无可奈何的生存状态,集中地浓缩在一个具体的农村“角落“来演示。所昭示的“一穷二白”内容,当然就不只是那个时代的物质生活方面,更在于那个时代的精神生活方面!
     二是“演出风格“的改动。旧版的演出风格,总体上以“悲剧”为基调。剧中青年男女主人公的命运和遭遇,给人以较多的悲惨、怜悯和沉重之感。新版采用川剧“以喜衬悲更悲烈“的传统表现手法,赋予了剧目更多荒诞、滑稽、幽默的“喜剧”色彩。剧中人认为“知识越多越反动”、“没文化合理”、“一穷二白光荣”;把砍梨树当成“割尾巴”、视没有爱情的婚姻为“合法”和提倡“夹起尾巴做人”等言行,把“斗私批修”年代是非颠倒却习以为常的社会生活,比较真切而活灵活现地夸大演出,让今天的老观众看来,有如是“站在今天看昨天”;有如在对照“变形”的多棱镜而自然生发出一些自嘲、自省的感觉。而对于比较年轻的新观众(特别是对于那个遥远时代一无所知的90后),则无异于一场讽刺意味浓烈、让人忍俊不禁、使人轻松愉快的“喜剧”了;
      三是“矛盾性质”的改动。旧版中的村支部书记沈长彬,被写成一个封建意识的代言人和间接逼死存妮、豹子的责任人。在“拨乱反正”时期仍顽固不化地对虎子、荒妹横施暴行。最后既没有被追查责任,也没有觉醒而不了了之。新版对于这个被当成“对立面”塑造的人物,主要从三方面进行了合情合理的改动。①突出他“听上面”这种一般农村基层干部的习惯作风,在强调他身处“角落”、性格“粗暴”、意识“传统”等客观原因的同时,淡化了他的个人责任,将他与两兄弟、两姐妹矛盾冲突的性质确定为“思想矛盾“而划归于 “人民内部”。②通过老社员、二槐等群众之口,倒叙他解放初当“农会主任”时曾经坚决支持过“自由恋爱”的历史事实,明确他本质好、心善良的人格基调,为他在剧终前“觉醒”和“转变”作了铺垫。③加快了“拨乱反正”时期社会总体形势和人们精神面貌巨大变化的节奏,并使之成为推动他既要听“上面”也不能不听“下面”而猛然“醒悟”、迅速“转变”的内、外在因素。这样,不仅旧版中产生的不了了之的遗留问题得到了比较妥善的解决,而且更符合当今时代强调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主旋律,更贴近当今社会上下齐心“奔小康”的“中国梦”。
     总而言之,剧作者是站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高度来重新观照和修改旧版,从而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赋予了新版《岁岁重阳》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通过观赏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导演、表演、音乐、舞美等诸方面艺术创作人员协调一致的精彩演出,使我得到了似曾相识而又新韵迭出的审美享受。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