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766|评论: 4

祠堂·学堂——禾加杨家祠及其功能的历史变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1 10:59 | |阅读模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祠堂和学堂,在乡土的中国是存在诸多联系的。在我们曾经生活过的仁寿乡下,这种例子很多。八十年代初期以前,许多如我一样的农村娃娃发蒙读书就是在一些由祠堂改作的村小里完成的。仁寿县境内禾家场附近的杨家祠就是经历这样变迁的典型见证者。二十几年过去,这种曾经记录历史变迁,很多承载着特定社会功能的建筑已经已经消失不见,遗留下来的杨家祠堂如今也日渐破败。

  据说,清朝康熙年间,杨氏家族的一支由湖南零陵县蒿芝坝冷水滩入蜀,落户仁寿县富加场、禾加场后,从张姓人家买得杨家坝,遂迁居于此。杨氏聚族而居,逐渐兴旺繁衍起来,形成一个普通的传统聚居村落。杨姓族人在嘉庆24年修建宗族祠堂,算起来,杨家祠距今应该是快两百年的历史了。

  杨家祠背后和两侧不高的山埂以及山腰一丛丛茂密的慈竹林,将其环抱其中。前面一个宽大的平坝,自然而然的以后成为小学的操场。祠堂属四合院式,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院内青石铺地,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历史的传统乡村建筑的原貌,也算一种文物遗存吧。

  杨家祠堂的变迁能让人体会到一个传统建筑及其承载的功能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逝去的进程。在新中国成立后,同大多数祠堂和庙宇一样,杨家祠被政府没收后改为完全小学,名为杨家祠小学。三十好几年过去,附近几乡农村里但凡能够识字的,大多在杨家祠发过蒙,读过书。到了八十年代初期,人口的减少使适龄的学生越来越少,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的重视,附近乡镇纷纷建起了新的学校校舍,由祠堂改作的小学就逐渐淡出,这个曾经延续教育功能的乡村学堂逐渐破败萎缩。

  祠堂和学堂,二者在根基上是一脉相承的。对一个家族而言,祠堂基于血缘关系为纽带,不仅是家族历史的见证者,它还承载着乡土中国的传统文化及道德规范的最基层的启蒙和教化功能。历史的变革使杨家祠堂退出单个家族道德教化的狭窄舞台,成为乡村学堂,转而承担起更为广阔的现代教育公益性质作用,这是一种文化的延续。然而,让人深感遗憾和失望的是,随着很多像杨家祠堂一样的建筑逐渐失去,乡村传统道德的传承也正在随之逐渐势微,我是希望承担这种社会功能的新的载体能够重新出现的。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7-11-14 13:10 |
中国人失去了许多祖辈留下的东西,好好保留吧.

发表于 2008-3-2 14:48 |
[em05]

发表于 2013-12-10 21:41 |
楼主,你说的这个杨家祠是不是在板桥乡镇附近?
发表于 2014-1-13 18:35 |
我的老家也是禾加板桥杨家祠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