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1月涨价”似乎成了大牌化妆品的惯例。元旦过后,部分大牌化妆品已经悄然掀起又一轮的涨价风潮,香奈儿、纪梵希、SK-II等众多一线品牌将纷纷提价,幅度从5%至30%不等。究其原因,究竟是原料成本涨价,还是品牌维护高端定位的策略,亦或是消费群体的攀比炫富心理,才使得大牌化妆品频繁涨价的底气如此之足呢? 一年涨3次 你肉疼了吗?
从2011年开始,各品牌化妆品集体频繁调价,其中2011年和2012年调价次数均为3次,调价幅度从5%至30%不等。
再涨下去 真只能涂牛奶+蜂蜜了 什么?化妆品又涨价了!这恐怕是每个爱美女人最不想听到的噩耗。近两年不断听闻大牌化妆品涨价的消息,每一次都敲打着人们脆弱的小神经。尽管大牌多将化妆品涨价的原因归结为成本上涨,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实际上化妆品价格上涨受成本因素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小,中国市场销售量的连年上升则是大牌们急于提价的主要原因,当然也不排除保持高端定位的因素在里面。 众所周知,高端化妆品是奢侈品的代名词,相当一部分进口化妆品的品牌代表了其品质,背后的文化价值不容忽视。品牌为了维护高端定位,肯定要打造与其他平价保养品的“价格差”,其实,这也是规避竞争对手,尤其是国内一些雨后春笋般崛起的本土化妆品企业的有效秘诀。涨价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频繁程度达到一年三次就不得不让人望而却步了,就算高端消费群体对价格的变动再不敏感,也不能成为品牌频繁涨价的底气吧?毕竟大部分消费群体还是中等收入的白领, 对于一次涨几十到一百元或多或少总会感觉到肉疼,更何况一年要疼那么两三次呢。也难怪网友们在微博上吐槽,涨吧,再涨姐不买你了,咱就买属于咱中国的品牌——那一元一袋的宝宝霜。 越贵就越高端?涨价是因为你买单
国人爱炫富 越涨越疯买 有网友曾在微博上吐槽:“土鳖就喜欢神马lancome、el、channel、dior啊~她们注重的不是这些化妆品到底对肤质是否有所改善,而是买完可以在微博晒一下牌子的袋子,显得多富有、显得多白富美、多有品啊!这群人拿着iphone5,抹着lamer,穿着channel,背着hermes说:‘我要周游世界!谁陪我一起去?’”。听上去着实有些酸葡萄心理,但仔细想想现实生活中还真是存在这样一些人,哪怕拿着微薄的收入,也还是要不断攒钱购买大牌。这一点在电影《大腕》中得到充分体现:“我们的宗旨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在贵的就是好的、贵的才显高端的各种暗示下,国际高端品牌在中国这块沃土得以迅猛生长,中国人对于奢侈品的购买力不容小觑,就算涨价也扑灭不了他们的狂热。 本土品牌就不能再给力一些吗? 消费者追求大牌,嫌弃本土品牌说到底也是跟国货不够给力有很大关系。虽然说国际大品牌也屡屡曝出各种有毒成分,让人不知道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是真正能让人放心使用的,大牌尚且如此,国货的质量就更令人担忧了。说真心话大牌化妆品有时候确实比国产品牌好用,国内品牌什么时间能让老百姓真正的抵制日货或者其他什么货,真心觉得自家东西好用,那大牌涨不涨价关我们毛关系啊。 听闻涨价猛囤货 其实你被算计了
涨价降价都是为了让你多买 一听闻化妆品要涨价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趁着还没涨价之前赶紧囤货,一听闻某化妆品的经典单品降价了,大家的第一反应仍然是赶紧囤货。所以不管品牌打出涨价还是降价的旗号,总是会引发不理智消费者的又一轮购物狂潮。要知道,化妆品属于快速消费品,产品都是有保存期限的,过了保质期,再贵的产品都等于一堆废品。很多网友都有同感,一时冲动购买了很多化妆品囤在家里,结果用不完都过期了,一方面心疼的不得了,另一方面为新一轮的败家找到借口。正是多数人的不理智消费导致了购买量的提升,也让商家看到中国市场的潜力,又有什么理由不去频繁涨价呢? 应对涨价 其实你可以更精明
策略一:精打细算,美容资讯全掌握
既然进口化妆品涨价的风潮已成难以遏制之势,我们能做的也只有精打细算,想出更多的办法来应对涨价风,才能生活的更加美好。在每年的几大打折季,也就是圣诞节前后或者周年庆的时候,保养品化妆品的打折力度还是相当厉害的,如果你想要收几款合适的产品,就一定要多多关注此类产品的发展或走向,一旦出现打折,一定要出手的稳准狠,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策略二:软磨硬泡,为找小样无节操 BA是你打通价格壁垒的有效渠道,多多打电话询问沟通产品柜台的情况,没事就去咨询两句,多多聊天,多多争取小样,自然变相降低了产品的价格,更有甚者,很多MM把自己多余的小样以不低的价格在购物网站上转让出去,这样自然又省下一笔银子了哦! 策略三:只选经典 ,做精明女人 不论是何种厉害有效的品牌,其实她们的金牌产品也无非就是几只单品,或者说,浓度最高,口碑最高的产品是可以狠砸银子的,但是洁面,卸妆或者好用便宜的面膜,对于荷包吃紧的你,可以稍微降低档次。所以对品牌的研究了解,对各种产品的尝试,最后合理搭配,才能花最少的银子,置办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