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一
近来李继武与邛州各地的纸商们商量:打算让蔡氏纸坊继续保留“蔡氏纸业”的名号,而把自己的纸坊改为“李氏纸坊”,打出“李氏纸业”的名号。纸商们认为李东家的想法对,“你不能永远都打‘蔡氏纸业’的名号。你改号后,我们帮你宣传,保证你的纸能畅销”!名号改后,起初因一字不同,纸的销路受到影响,随着纸商们的多次介绍:“‘李氏纸业’和‘蔡氏纸业’是同一个师傅造的纸,只是东家不同,纸的质量是一样的。大家尽管放心购买”!很多用纸户试着购买,纸的质量果然不差。一年后,“李氏纸业”的销路非常旺盛。
有人劝他把“蔡氏纸坊”也改成“李氏纸业”。他十分气愤地说:“你这是陷我于不义!叫我将来咋做人啊?做人必须以诚信为本,绝不能过河拆桥。更何况蔡承宗是我的‘恩公’,又是我的亲家,他走的时候我答应帮他代管,等蔡大宗长大了,我就还给他。岂能擅自改变人家的名号?”
近来李继武又买了两千亩竹林,和原来的一千亩连成一片。
今天突然听说自己的纸价降了,他觉得奇怪:确实近段时间以来,纸商们在这里进的纸是越来越少。邛州的几家老纸商也没来进纸,难道他们都没有卖纸了吗?究竟是纸的质量出了问题,还是其他原因,更为严重的是为啥没有经过我同意就降价了?他决定带上造纸师傅到邛州去了解一下。
他们到邛州一打听,发现纸商们都卖的“李氏纸业”的纸,然而却在降价出售,真奇怪!邛州除了我哪还有‘李氏纸业’呢?他派人分头打听。
派去打听的人回来反映:“据一个纸商说,他们是在邛州西路一个‘李氏纸坊’进的纸,这个造纸东家也姓李,纸上也打的‘李氏纸业’的名号。那里的纸价钱便宜,人们都拥到他那里成批量的进纸来卖。”
“啊!可能就是那个人”。造纸师傅若有所思地说。
李继武急问:“是哪个人?”
造纸师傅把前段时间李明中到纸坊找过张启中以及他们的谈话全部告诉了继武,并说:“从那以后,张师爷看见我们反而说,你们千万不要把造纸技术传给其他人啊。有人说张师爷平时除了女人外啥都不管,现在咋突然关心起纸坊的事呢!他就笑着说:‘李东家是我的妹夫嘛,哪有当舅子的不关心妹夫呢’?我们当时都搞不懂他的意思,今天却出了这样的事!”
原来天下最难满足的就是人心,一个人只要不正身修心,一旦受到利益的驱使,就什么事都敢做。邛州城里有个叫王瑞全的纸商,觉得卖纸虽然赚钱,但毕竟太少了。他想造纸的利润那么丰厚,自己何不建一个造纸坊?既造纸又卖纸,肯定能赚大钱。于是他将在“李氏纸业”买纸时认得的一个朋友找来,和他谈起造纸的事。这人也姓李,叫李明中,住在平乐的山上,原在李氏纸坊造过纸,懂些造纸技术。瑞全说:“明中兄弟,我今天找你商量,看我们能不能合作办个造纸坊,我出资金,你出技术,纸坊就建在邛州西路一处竹源好的地方,造出的纸就打‘李氏纸业’的名号,先在我的纸店销售,等它有了市场后,再批给其他纸商。赚了钱对半分,如何?”
“现在我们邛州只有李继武的纸才打‘李氏纸业’的名号,我咋敢随便打这个招牌呢”?李明中感到难为情。
“他李继武姓李,你李明中不也姓李吗?他能打‘李氏纸业’的名号,你咋又不能打呢?我说你这人真迂,难道没听说过‘假作真时真亦假’的话吗,当你把假的变成了真的,那真的不也成了假的吗?”
李明中摇了摇头:“可假的毕竟是假的,它迟早都要被揭穿。我劝你还是不要这样做,免得对大家都不好。”
“有啥不好?我以为只要能赚钱就好。尽管世间上的道理有千万条,但赚钱才是第一条。你想这人活几十年天天忙忙碌碌的究竟图个啥?还不是图多找点钱把日子过得好点。不管你咋整,只要赚得到钱就是对的!”
听到王瑞全那为了找钱而不择手段的话,李明中想到当年陶绍成的下场,不免害怕起来:“要是被李继武发现了,恐怕连性命都不保啊!我宁愿不挣你这点钱,还是安安稳稳的过日子算啦。”
“你说得不错,要想找钱当然就要冒风险!天下的事情历来都是风险与利润并存,没得风险又哪来的利润呢?不过,你不要怕他李继武。他没有发现我们,我们就只顾造纸赚钱;即使被他发现了,我自然有话问他:‘你李继武可以造纸我们也一样可以造纸,朝廷没得哪个王法规定只准你造纸赚钱而不准我们造嘛’”!他拍着胸口给李明中打气,“你放心,如果出了问题还有我担着,这点小事还不至于掉脑壳嘛,还没有把刀给你放在颈项上嘛,看就把你吓成那个样子!再说,就是要砍脑壳吗,我们只要赚到钱潇洒过也划得来嘛。李明中,我给你这么好的机会你如果不干,那我就只好另找他人合伙发财喽,你可不要后悔啊!”
“问题不这么简单,我在李氏纸坊干的时间不长,他那套复杂的造纸技术我还没有学会。咋敢随便打人家的名号呢”?李明中还是有些担心。
王瑞全大声说:“这有何难呢?你没有学会复杂的,我们就用简单的。只要能造出纸,就能打‘李氏纸业’的名号,无非价钱便宜点就是了,说不定比他的纸还好卖呢!”
就这样,王瑞全先后几次找李明中摆谈,明中见他决心已定,只好答应试一下看。
于是,他们在邛州西路选个竹源茂盛的地方,按李明中的要求把纸坊建起来。李明中的造纸技术本不过关,反反复复地浪费了不少材料,始终没有造出纸来。王瑞全投进了本钱,自然心痛,几次想对李明中发火,但想这件事是自己拉人家干的,即便出点问题也不该向他发火,如果把他逼急了,他要一拍屁股跑啦,那我建纸坊的本钱不是白投了吗?前思后想,只好把火压了下来。李明中见王瑞全的脸色不好,心中也十分焦急。王瑞全多次要他找原因,他说可能是花药等料没有掺兑好,但试验多次还是没有解决。王瑞全冥思苦想了几个晚上,终于想出一个自以为“很好的办法”来,他悄悄告诉李明中,要他这样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