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礼州镇踩点随拍 [复制链接]

2007-02-25 21:32

浏览:1978 回复:13

近来迷上民俗摄影。想邀一帮摄友到礼州古镇去拍一拍,那里历史悠久,其乡风民俗在西昌农村有一定的代表性。

大年初五我便去踩点,随拍了点东东,试图抛砖引玉。下面先转贴一篇礼州镇简介:


古镇礼州

      礼州镇位于西昌城北部23公里,东靠喜德县,南连兴胜乡,西临安宁河,北接月华乡,地势东高西低比较平坦,地域35平方公里,多系河谷冲积土层,田地开阔,是西昌市稻麦黍薯及经济作物主要区之一。1995年1月14日,经省政府批准,礼州镇被列为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礼州历史悠久,曾七朝设县郡,五代置州所,有“蜀军安营驻戌,太平军筑台吊鼓,工农红军打富济贫”等光辉史迹,为南丝绸之路牦牛古道一到驿站。镇境内有三处古城和新石器遗址出土文物千余件,证明早在3400多年前,古人已在这里开发农、牧、渔业,繁衍生息,成为最早的先民,早年就将礼州辟建为西昌北大门各民族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镇。
          现以发现的古城址三处中,有两初位于镇东郊1公里许的陈远村和田坝村东山角下;另一处则位于108国道线西。
         
      陈远村系“汗晋古城遗址”,土筑城垣,面积10200平方米,墙厚6米,残城垣高1.3米,四墙闭合。城中发现汉代陶片和汉五铢钱币等遗物。古城南、北、东三面,有战国至西汉大石墓、西汉中晚期土坑墓、东汉至魏晋砖石墓等分布密集,据考古专家称,此古城为汉代苏示县治地。
         
      田坝村系“元代古城遗址”,当地人称它为“新城”。依山旁水,自东向西地势开阔,宜人居住。城南热水河北岸有新石器遗址,城东靠云断山麓有战国至西汉大石墓;城墙土夯,南北长340米,东西宽260米,层厚8~6米。现遗址东、南、北三面城垣可见,西面城墙在20世纪60年代修成昆线路时拆除。城内采集有元、明时期的瓷片,汉晋时毫时几何纹残砖。据《元史.地理志》载:“礼州在(建昌)路西北,泸水(安宁河)东,所治(守御千户所治地)曰笼么城(彝语:礼州城)。南诏末年诸蛮相侵夺,至段氏兴,并有其他。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平之,设千户所(礼州中中守御千户所)。十五年(公元1278年),改置礼州。”明洪武年间,弃“笼么城”,迁移楂村建城,即今日礼州镇。
         
      礼州古城镇即今日礼州,建于明代,此城是明、清时期新文化起源的标志。城池占地约1平方公里,初建系沙土夯筑,清乾隆中期重以砖石修萁,城池方正,墙高6~7米,墙厚8~12米,城垛子600余个,四大城门东为迎晖门、南为启文门、西为宝城门、北为迎恩门。城镇内外有七街八巷。
      礼州古建筑群较多,展现出我国古代民族艺术特色和民间艺术的精美。
         
      钟鼓楼为三层阁台,六柱八角,雄伟壮观,魁星阁顶台正中为木雕魁神,东南北三面各悬一匾,东挂“魁联壁络”,北悬“苏示古县”,南书“亮善遗踪”。阁内装置鼓楼,八方爪角系有铜铃,风吹铃摇丁当响声附近四街皆可闻。昔日年节、会期出巡或有军事行动等,便令钟鼓司手登楼击撞,“军民闻听钟鼓声,各自准备出房门”。钟鼓楼下为拱洞通道,圆顶天花板上有五光十色的雕刻绘画,巧夺天工。
         
      南北街尾栅门外半里许各修有一处接官厅,树碑记事。南郊场坝中筑造一座三层台的字库宝塔,塔角系铜铃,十八个铜铃随风可听。此塔建于清道光庚戌年(公元1850年),塔上嵌有“乡规民约”等碑刻文字。镇北热水河有木质大桥,昔日一些礼州文人自意常云:“东有温泉,西有飞瀑,南有宝库,北有长桥,上多晴空,下多碧沼,全城礼州,玉翠环绕。”
         
      礼州的居民、民院、寺庙、官署古风犹存,多为砖木或土木结构,街面排列整齐,商业铺面次第延伸,门市铺面多有吊檐竖柱,街沿走廊可供人行。铺面后常为住宅院落或生产作坊。各街店、堂、铺面富于造型变化,多为二层,底面临街面装置木质活动铺板,铺板内为柜台。后院住房常置天井,内设花坛,利用天井采光,并形成徐缓穿堂风,使室内有冬暖夏凉之感。
         
      居民小院多系清末明初所建,建筑风格鲜明。如城内胡姓大院(今礼州中心医院),厅、堂、房、院,主、客屋室等布局讲究。尤以花园优美,园内红梅院、绿梅坛、腊梅台及一些名花异草,使人触目神怡,流连忘返。北街杨家“水阁凉亭”宁属有名。停立亭前,微波轩然,阁亭倒影,似怡红院;夜上亭楼,镜花水月,悦目赏心,观池倒月,随波荡然。下南街胡家祠(今礼州粮站),昔有“礼州胡氏公园”之称,布局格致,疏密有序,殿重厢院,各具特色。镇东山麓孙家大院(现礼州中学部分师生宿舍),似“七星抱月”,周围小天井,中央大天井,四周高碉堡,高墙围房绕,竹木院内缭,庄严且朴实,气势威然,淡雅古朴。
         
      明清时,礼州受宗教文化影响,掀起建庙热潮,各种寺庙至清末达45座。几乎街街都有宫宇,巷村有寺庙。如城内有祖师庙、关帝庙、川帝庙、城隍庙、观音阁、天上宫等;城外个街有玉皇、恒王宫、财神庙、文昌宫、万寿宫、忠烈宫等;城郊有佛祖殿、牛王庙、天王庙、五显庙、孔明庙、止水寺等。
         
      现保存较完好的文昌宫,位于城外南街,建于清光绪甲申年(公元1884年),坐东向西,宫宇气势辉煌,布局严谨,工艺讲究。纵三院,横三排,红墙筒瓦,古色古香。殿前院中修有大理石镶嵌的“拜阅台”,此两边左面钟楼阁下为“诵经厅”,右面鼓楼下为“习作室”,清末曾于此开办“亮善书院”。院坝南北两面厢楼直通戏台后面的化妆室,戏台顶为魁星楼。魁阁四面开窗,能饱览全镇圣景。1990年西昌市政府曾拨款对文昌宫房宇进行培修,现为市内名胜景点之一。


古镇礼州

      礼州镇位于西昌城北部23公里,东靠喜德县,南连兴胜乡,西临安宁河,北接月华乡,地势东高西低比较平坦,地域35平方公里,多系河谷冲积土层,田地开阔,是西昌市稻麦黍薯及经济作物主要区之一。1995年1月14日,经省政府批准,礼州镇被列为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礼州历史悠久,曾七朝设县郡,五代置州所,有“蜀军安营驻戌,太平军筑台吊鼓,工农红军打富济贫”等光辉史迹,为南丝绸之路牦牛古道一到驿站。镇境内有三处古城和新石器遗址出土文物千余件,证明早在3400多年前,古人已在这里开发农、牧、渔业,繁衍生息,成为最早的先民,早年就将礼州辟建为西昌北大门各民族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镇。
          现以发现的古城址三处中,有两初位于镇东郊1公里许的陈远村和田坝村东山角下;另一处则位于108国道线西。
         
      陈远村系“汗晋古城遗址”,土筑城垣,面积10200平方米,墙厚6米,残城垣高1.3米,四墙闭合。城中发现汉代陶片和汉五铢钱币等遗物。古城南、北、东三面,有战国至西汉大石墓、西汉中晚期土坑墓、东汉至魏晋砖石墓等分布密集,据考古专家称,此古城为汉代苏示县治地。
         
      田坝村系“元代古城遗址”,当地人称它为“新城”。依山旁水,自东向西地势开阔,宜人居住。城南热水河北岸有新石器遗址,城东靠云断山麓有战国至西汉大石墓;城墙土夯,南北长340米,东西宽260米,层厚8~6米。现遗址东、南、北三面城垣可见,西面城墙在20世纪60年代修成昆线路时拆除。城内采集有元、明时期的瓷片,汉晋时毫时几何纹残砖。据《元史.地理志》载:“礼州在(建昌)路西北,泸水(安宁河)东,所治(守御千户所治地)曰笼么城(彝语:礼州城)。南诏末年诸蛮相侵夺,至段氏兴,并有其他。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平之,设千户所(礼州中中守御千户所)。十五年(公元1278年),改置礼州。”明洪武年间,弃“笼么城”,迁移楂村建城,即今日礼州镇。
         
      礼州古城镇即今日礼州,建于明代,此城是明、清时期新文化起源的标志。城池占地约1平方公里,初建系沙土夯筑,清乾隆中期重以砖石修萁,城池方正,墙高6~7米,墙厚8~12米,城垛子600余个,四大城门东为迎晖门、南为启文门、西为宝城门、北为迎恩门。城镇内外有七街八巷。
      礼州古建筑群较多,展现出我国古代民族艺术特色和民间艺术的精美。
         
      钟鼓楼为三层阁台,六柱八角,雄伟壮观,魁星阁顶台正中为木雕魁神,东南北三面各悬一匾,东挂“魁联壁络”,北悬“苏示古县”,南书“亮善遗踪”。阁内装置鼓楼,八方爪角系有铜铃,风吹铃摇丁当响声附近四街皆可闻。昔日年节、会期出巡或有军事行动等,便令钟鼓司手登楼击撞,“军民闻听钟鼓声,各自准备出房门”。钟鼓楼下为拱洞通道,圆顶天花板上有五光十色的雕刻绘画,巧夺天工。
         
      南北街尾栅门外半里许各修有一处接官厅,树碑记事。南郊场坝中筑造一座三层台的字库宝塔,塔角系铜铃,十八个铜铃随风可听。此塔建于清道光庚戌年(公元1850年),塔上嵌有“乡规民约”等碑刻文字。镇北热水河有木质大桥,昔日一些礼州文人自意常云:“东有温泉,西有飞瀑,南有宝库,北有长桥,上多晴空,下多碧沼,全城礼州,玉翠环绕。”
         
      礼州的居民、民院、寺庙、官署古风犹存,多为砖木或土木结构,街面排列整齐,商业铺面次第延伸,门市铺面多有吊檐竖柱,街沿走廊可供人行。铺面后常为住宅院落或生产作坊。各街店、堂、铺面富于造型变化,多为二层,底面临街面装置木质活动铺板,铺板内为柜台。后院住房常置天井,内设花坛,利用天井采光,并形成徐缓穿堂风,使室内有冬暖夏凉之感。
         
      居民小院多系清末明初所建,建筑风格鲜明。如城内胡姓大院(今礼州中心医院),厅、堂、房、院,主、客屋室等布局讲究。尤以花园优美,园内红梅院、绿梅坛、腊梅台及一些名花异草,使人触目神怡,流连忘返。北街杨家“水阁凉亭”宁属有名。停立亭前,微波轩然,阁亭倒影,似怡红院;夜上亭楼,镜花水月,悦目赏心,观池倒月,随波荡然。下南街胡家祠(今礼州粮站),昔有“礼州胡氏公园”之称,布局格致,疏密有序,殿重厢院,各具特色。镇东山麓孙家大院(现礼州中学部分师生宿舍),似“七星抱月”,周围小天井,中央大天井,四周高碉堡,高墙围房绕,竹木院内缭,庄严且朴实,气势威然,淡雅古朴。
         
      明清时,礼州受宗教文化影响,掀起建庙热潮,各种寺庙至清末达45座。几乎街街都有宫宇,巷村有寺庙。如城内有祖师庙、关帝庙、川帝庙、城隍庙、观音阁、天上宫等;城外个街有玉皇、恒王宫、财神庙、文昌宫、万寿宫、忠烈宫等;城郊有佛祖殿、牛王庙、天王庙、五显庙、孔明庙、止水寺等。
         
      现保存较完好的文昌宫,位于城外南街,建于清光绪甲申年(公元1884年),坐东向西,宫宇气势辉煌,布局严谨,工艺讲究。纵三院,横三排,红墙筒瓦,古色古香。殿前院中修有大理石镶嵌的“拜阅台”,此两边左面钟楼阁下为“诵经厅”,右面鼓楼下为“习作室”,清末曾于此开办“亮善书院”。院坝南北两面厢楼直通戏台后面的化妆室,戏台顶为魁星楼。魁阁四面开窗,能饱览全镇圣景。1990年西昌市政府曾拨款对文昌宫房宇进行培修,现为市内名胜景点之一。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柳岸花明

发表于 2007-2-25 21:42

西禅寺


柳岸花明

发表于 2007-2-25 21:40

老城门


柳岸花明

发表于 2007-2-25 22:01

打西昌大二的老人


柳岸花明

发表于 2007-2-25 21:59

打盹的大娘


柳岸花明

发表于 2007-2-25 22:03

平民肖像1


柳岸花明

发表于 2007-2-25 21:55

理发


柳岸花明

发表于 2007-2-25 21:52

酒仙


柳岸花明

发表于 2007-2-25 21:47


柳岸花明

发表于 2007-2-25 21:49

家长里短


柳岸花明

发表于 2007-2-25 21:44

居委会


柳岸花明

发表于 2007-2-25 21:46


唐家大院开了个专做九大碗的,类似农家乐的馆子。我和老婆到此搓了一顿,味道真是死鱼的尾巴——不摆啦

柳岸花明

发表于 2007-2-25 22:06

==END==

谢谢浏览,欢迎拍砖

柳岸花明

发表于 2007-2-25 22:06

平民肖像2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