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小是看重庆市川剧院的戏长大的,无论是以前的“重庆剧场”、“胜利剧场”、“人名剧场”以及“长江剧场”、“实验剧场”还是后来“重庆剧场”二楼搞的“巴渝茶楼”和目前的“重啤剧场”(原二团的排练场),都有过鄙人无数的脚印和身影。虽然我看戏的时候已经没有卖“黑市票”~~~~~~~~等现象了,但是还不至于目前这样衰落。 就观众而言,就涌现出了:张挑水、罗烧饼、耍台子、三巴掌、吴喳闹、~~~~~~~~~铁杆戏迷。经常在剧场门口看见一些观众因为某些观点不同而发生争执甚至大打出手~~~有时去得早还能看见一些演员一走进“重庆剧场”的“太平门”就开始放开嗓子唱:“太极图死殷洪令王伤惨,因此上断送了陈汤江山`~~~~~~~~~~”、“一江风卷起了波涛涌,顺水漂来浪里龙~~~~~~~~~~~”等等。因为“重庆剧场”太神妙了,有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使人一进去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唱上几句,当然我也不例外,所以很多演员都喜欢在里面吊嗓,就连一些退休后的老艺术家一大早都要到剧场练功、练嗓。整个氛围相当不错~! 而剧团,在上演传统大幕、折子戏的同时,也不断地推出新编、移植、现代戏。说实话,那几年的确看了不少好戏,大幕戏就有:《荆钗记》《玉簪记》《绣襦记》《荷珠配》《玉支玑》《婚变案》《貂禅之死》《孔雀胆》《枭雄夫人》《玉惊寒》〈青陵台〉〈铡美案〉〈一代风骚〉〈赵盼儿〉〈谭记儿〉〈十五贯〉〈归正楼〉〈陵汤圆〉~~~~~~~~~~~~~~~~~~折子戏就更不消说了。后来一团、二团合团之后,加之其它几个剧场变卖,就只剩下“重庆剧场”还在演出川剧了~!刚合团不久,由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川剧学校主办,重庆市川剧院承办,举办了“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导演艺术家、教育家——周裕祥先生逝世5周年,诞辰80周年纪念活动”。记得1991年春节,连续上演了近半个月的好戏,还隆重推出了一场“老艺人专场”演出,有:陈桂贤、杨少安、刘裕能的〈店房责侄〉,袁玉坤的〈三难新郎〉,许倩云、许思惠的〈访友〉,李侠林的〈太保庙〉。每每开戏前后,有些观众就会在放在剧场门口的“意见薄”上写上几句:希望你们剧团把吴拙老师请回来演几个戏~希望赵老师把〈耒阳任〉〈三伐宋〉翻出来唱一下~希望~希望~希望~~~~~~~~~~~~ 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就连唯一的“重庆剧场”也被文化局给拍卖了!整个剧院一下就陷入了僵局~!在一部分专业及业余人士的强烈呼吁下,最终还是还给了川剧院。还倒是还了,可是还到了六楼去了。当时又没有电梯,我的天,难道叫这些七老八十的人去爬楼啊~?这个考验似乎也太苛刻残酷了些吧~!万般无奈,只有号召一些退休了的老艺术家,在剧场二楼搞了一个“巴渝茶楼”,每周一、三、五坐唱。尽管这样,我们观众还是特别满足,因为只有到那里才会经常看见吴拙、熊焕文、徐又如、刘卯钊、陈龙光~~~~~~~~~`的演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