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天下太平,近来纸价又长了五两银子。承宗想卢沟和周围的大碑山全是茂密的竹林,还有下坝的范沟也是竹海森森。每年除了三月十一、六月初六的庙会外,还有七月初一至十五各家给祖宗“烧袱子”这段时间,人们把纸钱包上封面,就像人间寄信一样,上面写着某某“考”、某某“妣”或某“公讳大人”、“某氏孺人”收用,并写上“祀男”某某或“祀孙”某某叩,表明这是谁烧的袱子,这是家家户户都必须办的一件大事。另外,七月十五赏孤,家家又要烧大量的纸钱。光这半个月就要销售大量的纸,自己一个纸坊造的纸根本无法满足其需要。看着前来买纸的人们经常吵架,他也无能为力。他想这么好的销路,这么多的竹源,不增加纸坊确实可惜。思考再三,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再增加一个造纸坊。可是由谁来帮建这个纸坊,建起来后又由谁来管理呢?不由使他想起了去年夏天王民武带人抢救纸坊的事。
那是蔡东家建起纸坊后第三年夏天的一个早晨,承宗因到邛州办事,委托民武在家管理。中午时分,造纸弟兄们正在吃午饭,突然天上下起瓢泼的大雨。真是“易涨易退山溪水”,山洪一下暴发,铺天盖地的洪水将纸坊周围的竹捆冲走,并冲进篁锅的灶堂,如果将火淹熄,就会使一锅纸料报废。民武见状,不容多想,立即高喊:“弟兄们,山洪冲走了纸坊的竹捆;大水如果淹熄篁锅里的火,这锅料就会报废。现在蔡东家虽然不在,但他平时待我们不薄,我们不能眼看他的财产遭到损失,我想和大家一起赶快抢救!”
“民武,抢救竹蔴要紧,你就赶快安排吧,我们大家都听你的”!纸匠们异口同声。
王民武沉着地安排道:“现在由八个弟兄把还没有冲走的竹捆扛来挡住篁锅的灶门,堵住冲进灶堂的大水,这里由张启祥大哥负责。其余的三十个弟兄随我去打捞被冲走的竹捆!”
他把纸匠们分成两个人一拨,很快就打捞了几十捆竹蔴。这时河中冲走的竹捆还多,他便安排大家继续再捞。一个时辰后,水面上只飘着还没捞起来的十来捆竹蔴,有的弟兄说:“民武,大多数的竹蔴已捞上来啦,你还是休息一下。这洪水还有再涨的趋势,如果把人冲走麻烦就更大了!”
“请大家把捞上岸的竹捆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我再带些人继续打捞。一定要确保蔡东家的竹蔴不受损失”!王民武果断地说。
他精选了十来个身体好,又会游水的纸匠再下水打捞。他们按照民武的做法,各人抓住一捆竹蔴,顺着水流方向飘着,一只手借着水力推着竹捆,另一只手拨水往岸上游。
王民武正抓住一捆竹蔴往岸上推,由于水流十分湍急,他反复推了多次也没把竹蔴推到岸,随波逐流地被冲了一里多路。忽然,一个波浪辟头盖脑的打来,他呛了几口水,险些被波浪打到河中间矗立的一个大石上,恰遇河弯处一棵树子挡住竹捆,才幸免于难。在被纸匠们连人带竹救上岸后,已经昏倒在地。
大家帮他把呛进肚里的水吐出来后,他喘着气说:“不要管我,先看弟兄们是不是安全,再看看竹捆都转移好没有”?纸匠们在转移竹捆时,他又急忙赶去看篁锅灶堂的水堵得如何。启祥正同纸匠们在篁锅前用竹捆堵着洪水,直到洪水退潮后,民武带着他们把灶堂清理干净,继续烧燃篁锅,终于保住一锅纸料没有报废。
承宗回家后,纸匠们把民武的作法告诉了他。他十分感动,一定要奖赏民武,而民武则无论如何都不收这谢礼,他要东家奖赏那些出生入死的弟兄们。承宗想民武帮我管理造纸坊,在洪灾面前,居然没有让一捆竹蔴冲走,还保住了篁锅里的纸料没有报废。他把别人的事看得比他的生命还重,舍生忘死地抢救我的财产,真义士也!另一方面,也看出他对纸匠们具有相当的号召力和非凡的指挥才能。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蔡承宗通过几天的反复考虑,根据王民武的一贯表现,最后决定他就是最佳人选。
三
这天,王民武被人叫进蔡家客厅:“东家找我有事吗?”
蔡承宗把自己考察的纸业销售、竹源情况、增加纸坊的打算和人选等向他作了详细介绍,最后说,“我通过反复考虑,你就是最好的人选!”
“东家,我咋行呢?请您另外考虑别人吧”。民武两眼发直。
“就是你!我通过这么多年的观察,你很诚实,头脑也灵活,是个做生意的好手,我绝没有选错人!”
“我没有建纸坊的经验。如果辜负了您的一片心意,对大家都不好。”
承宗肯定地说:“经验是积累的,你跟我干段时间,就不愁没有经验了。”
“东家,我们非亲非故,您凭啥这么信任我呢?”
承宗拍着民武的肩:“民武,你我都是外地人,在这里萍水相逢,是我们前生的缘份。一见到你,我就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这是人生大喜之一。你想,我们到这深山老林的卢沟来生活很不容易,大家应该互相照顾。三国时,刘、关、张桃园结义,以成就帝业,我们不敢说成就帝业,但总可成就纸业嘛!凭你我多年相交,我发现你是一个可以患难与共的谦谦君子:为了使我的财产不受损失,竟然置生命于不顾,又不为金钱所撼动,像你这样的大义之人,还不值得我信赖吗?你在同大户势力斗争时,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请问不和你这样的义士交朋友,我该和哪些人相交呢?我们虽没有结拜,但却比结拜还亲”!承宗说得真切,“兄弟,你看这卢沟像原始森林一样的竹子,不拿来造纸岂不可惜?加上眼前这纸的行情,我们总不能永远只有一个纸坊吧!我的纸业要发展,就必须再建一个纸坊,以后还要建更多。我一个人咋管得过来呢”?他越说越激动:“我需要你的帮助,你也需要我的支持,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会使纸业得到发展,我想将来在平乐、下坝和周围的道佐等乡肯定会出现‘大纸坊’的局面!”
听着、听着,民武也跟着激动了!
但是大家不会想到,承宗一席话,其梦多辉煌。历经两百载,终成大纸坊。
承宗接着说:“纸坊建起后,我就请你帮我管理。如果管好了,利润多了,你也有一份;即使亏了,由我来承担”!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你经营的这个纸坊所赚的钱,我决定分两成利润给你,等你赚了钱后再还我那八成。还清后,这个纸坊就归你了。想一想,如何?”
民武算了一下:“几年后,你等于给了我一个纸坊。”
“是的,只要你干得好,创造了利润,给你一个纸坊又有何不可?有功就该受奖嘛!”
“东家,……我始终觉得不太好。我真不能要你的纸坊”!民武谦让着说。
“为什么不要”?蔡承宗大声说:“只要产生了效益,我就要奖励你。你要好好的干,如果你真的得到了纸坊,绝不是我对你的施舍,而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等我考虑两天再答复您”。王民武心里没底。
当天夜里,王民武把这事告诉妻子和岳父母。在征求他们的意见时,大家都觉得可以,认为这是蔡东家瞧得起你王民武,很多人连想都不敢想呢。
第二天,王民武向东家表示同意,但希望蔡东家能从各方面加以帮助。蔡承宗一拍桌子:“好!民武,你真爽快,我肯定帮助你!”
王民武单腿跪在蔡承宗面前,右手捂住前胸,低头称“恩公。”
承宗赶快将他扶起:“哎!不要这样,你我之间只能以兄弟相称。”
民武随即带上东家的钱和几个舅子、地方上的亲友到邛州购买建造纸坊的材料。在离原来纸坊较远的地方修建新纸坊,山上木工、石工多,一个月就建起了新的造纸坊。他同样在纸坊中央供上蔡伦的塑像,天天跪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