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世杰 文/图
交通在统筹城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内江是巴蜀腹心城市,是连接成渝经济圈的重要交通枢纽。2008年以来,内江交通建设乘党的十七大东风,认真落实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内江成为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正逐步变为现实。
沱江新坝大桥是内江城区的一座兼有城市和过境交通双重功能的综合性大型桥梁
定位“次级交通、物流枢纽”
内江位于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成渝经济区最中心。其优势不仅在于区位,还在于“给力”。按照全省《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会议精神,省上的规划明确把内江定位为“次级交通、物流枢纽”,属仅次于成都的第二大交通枢纽。内江抓住机遇,历史性地改变交通条件,将把内江建设成“川南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综合性交通枢纽”。市委、政府为此专题调研了交通建设问题,并出台了《区域性次级交通枢纽(内江)规划》,掀起了建设区域性次级交通枢纽的新高潮。
内江依托成渝铁路、成渝高速、成渝高铁、成自泸赤高速和内昆铁路、内宜高速、内遂高速、国道321线、省道206线等为主的交通干线,将交通枢纽与信息枢纽、物流枢纽有机结合,发挥最佳经济效益,变交通区位优势为竞争发展优势,并融入成渝经济区。形成北连接成都、南充、遂宁和向东连接重庆的潼南、铜梁、合川发展带,向南连接沿长江发展带,并扩展到南亚、东南亚。
四年多来的建设,凸显了内江次级交通、物流枢纽的地位。在逐步提升交通战略地位的同时,撬动了内江产业发展、服务业繁荣等方面的“大市场”,推动了内江综合客运中心和仓储物流中心建设等现代物流规划建设,带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完备畅通的交通体系的支撑,加速了内江重点发展的汽配产业、再生资源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的步伐。随着年吞吐量超2000万吨的内江渤商西部物流中心开建,多家世界500强落户,内江打造成渝经济区商贸物流中心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新建的国道321内江城区段
改建后的国道321内江城区段
交通圈拓展城市圈
城市扩容交通先行。为加快内江建设特大城市速度,市委作出了“实现新跨越、建设新内江”、“以交通圈拓展城市圈”的战略部署。加大了以道路为先导的骨架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其成效显著。
这期间,内江除已有的3条高速公路外,多条高速公路陆续建设开通——2012年5月,内遂高速建成通车,时隔4个月,成自泸赤高速(内自段)建成通车,结束了威远县无高速公路的历史;内威荣高速(内江段)、自隆高速(内江段)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预计2014年建成通车。此前内江城区只有3座沱江大桥,国道321线内江段改造还是一条“烂尾”,内江新入城线更没有“接头”。2011年8月,内江沱江新坝大桥竣工验收,2011年、2012年,国道321线隆昌段、内江城区段的改造先后完成通车;新形成的“十”型交会的高速路网的玉王庙互通枢纽立交改建“五肢”立交工程、内江新的入城快速通道等工程正在建设中。
为实现地方交通与高速公路的快速转换,内江启动了“绕城高速”。利用已建成的内遂高速公路,西接内威荣、内宜高速公路,南接成渝高速,北接内遂高速、成渝高速,东与国道321毗邻,形成绕内江城区的环状交通带,圈域面积达285平方公里,年内将启动,三年后建成。与此同时,沱江五桥、羊子岩大桥、综合客运枢纽站、集装箱站等,内江新城与旧城的出城快速通道也在打造中。
在甜城内江圈外,成自泸赤高速与自隆高速、内威荣高速,自隆高速与国省干线、农村公路,形成一个个交通节点。到2015年,内江将有8条高速公路、5条铁路、1条快速铁路构成的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南北贯通、东西相连、通江达海的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成渝之心”——大城市内江已现雏形。
老路披新装(改造后的国道321线隆昌段)
*
改建后的207线资中段
内江30分钟交通圈正在形成
内江被列入交通部《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确定的179个公路主枢纽之一,在川南城市群中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但境内的国省道路多年未改造或大修,长期处于超期服役状态,改造迫在眉睫。四年多来,内江对境内的国道321线、省道206线、省道207线、省道305线等干线公路做“大手术”,先后完成了境内国道321线两段和省道207线的改造,余下的国省道路改造预计今年底明年初完工。2014年成渝高铁通车后,作为沿线重要的中间站,内江到成都、重庆均分别只需30分钟。
这四年多,是内江交通发展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建设质量最好、发展速度最快、综合效益最高的时期。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内江市累计完成通乡油路(水泥路)1052公里,实现了全市100%的乡镇通水泥(油)路;通村油路(水泥路)完成2635.6公里,100%的行政村通公路,其中通水泥(油)路的行政村近90%。建成乡(镇)客运站12个。全市交通基础建设完成投资约79亿元,年平均19.75亿元,是2007年的4.51倍。
高速公路、铁路、快速铁路、国省干线与130多条县道公路将两区三县串连在一起,1322条乡道公路纵横交错于全市。从内江城区分别到成渝两地和威远、资中、隆昌,从县城到乡镇,“30分钟通达”已成为现实或正在变为现实。
通乡油路
通村公路
厅市“深度合作”很给力
为加快构建以市域内国省道为主线、县乡道为支线、农村公路为基础的快速路网体系,加快构建城乡一体、无缝衔接、高度通达的全域交通体系,今年初,内江在四川第一个与省交通运输厅签署统筹城乡交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了市厅共同推进交通加快建设发展的新模式。市厅双方通过深度合作,在“十二五”期间,以高速公路、农村公路、内河航道和港口、综合客货运枢纽等为重点,建成一批重要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此协议的签定,助推了内江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并加快国、省道和城市环线的改扩建以及重要干道的升级改造;依托“康庄惠民工程”平台,今年1至9月通村水泥路(油路)完成790公里,完成路面基层1181公里;完成断头路、联网路及出境公路158公里。到2013年,将完成农村公路3500公里以上,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油路)。到“十二五”末,二级以上地方骨干公路里程超过10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350公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成绩属于过去,展望未来的大规划,在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新征程上,默默奉献的内江交通人,为了神圣的职责,为了光荣的使命,众志成城,和衷共济,用激情、用拼搏构建着通达,创建着和谐,在内江大地上继续打造着交通立体路网。
新建内遂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穿市中区靖民镇石谷村而过
蓝色的甜城湖(沱江航道更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