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寺,当地人叫波尔寺,现名古般若寺。
松柏寨般若寺,距内江市区十余公里,因古有松柏环绕儿得松柏之名。
松柏寨大家说的少,平时都以波尔寺一并带指,原来波尔寺是在三溪乡,般若村,后三溪和松柏合并为高桥镇,现属高桥管辖,
里我不已教科为本描述波尔寺,而是以一个在此长大的孩子对它的印象和感情来表达。
寺是指寺庙本身但我们泛指整个波尔寺附近,再宽泛点就叫寨子了,因寨子雄居在附近最大的一座山上,为此山上都可以叫寨子。此山没有确切命名,儿时社会(小学的关于地理的学科)老师曾做过解释但都是个人主义的,他说那山叫老木山,释为因山中一古树因老而死。事实是大家都叫老母山,没有解释。
山上有很多天池,说天池,其实整个山都不高,海拔只有三百那多米,就山也就比其它山坡高出一个小头,因为整个地区都是小丘陵地貌,附近无高山。所以天池这名字就高抬了。集中的大约是三个,最大那个水域面积约两万多平米,记事起未见过底。其实我们所指的天池就那一个,其余一个位置稍高些的。是饮水用的,小很多。山上打井多无水所以山上的居民都到天池堰取水,从前山上居民很多水也够用,因为都用桶挑,现在人少了不到夏天就枯了,因为大家都用上了抽水机了,每家扔一管子在池里,那水也就不够用了。前世,
寨子的前世大约是清末民初的事,爸爸说在解放前那里是土匪窝。估计是因为地理位置重要吧!幺公(就是我爷爷的弟弟),十来岁时候去城里卖鸡蛋就得路过那里,但每次我幺公去的时候就走哪里过,因为土匪不要东西只要钱,就会让他过。然后卖了回去时他就走另一条路绕很远会去。我想我爸是想说幺公很聪明吧!当然也有被土匪活埋了的传说。解放后也就残破了,后来公路上了山直接就推倒了一节寨墙。寨门有四,都不桶程度损坏了。
波尔寺附近的整个寨子上,原来寺庙众多,如其他蜀中名山般香火旺盛。先般若寺左边往前的悬崖下就是大佛岩。从我们八零后记事起都有过兴衰轮回了,儿时那里还是香火旺盛,殿宇覆盖的,先如今残破裸露。大佛岩因大佛而得,这是附近最大的一尊了。附带着最集中的佛像雕塑群。石壁上很多小的,造型精美。
寨子重建和开发的议题,提出也有时几年了,却没有真的落实。现在山上庙宇倒是在修,但没有一个僧人。
忧记得儿时,我们的教室就在现大雄宝殿旁边,那时只有现在的大雄宝殿,但却有老尼。记得体育课休息时老尼把香客供来的食物分给我们食。
现如今只有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才是它仅有的喧哗。那时也是门庭若雀。香火旺盛,爆竹乱响,纸钱烟飞。
其实不止我们一代,连父辈都是哪里的学生,当初老师骄傲的一点就是:“你老汉我都教过”这足以说明哪里办学之早。这是当初的学前班原址。有多少人把蒸饭吃的饭盒或者盅盅掉在了前面的天池堰里。
这院子后面还有一群生机空(指古墓),那时好些胆大的进去过。反正我试过了。
寨门前的题字,民国多少年,儿时谁会管那些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