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556|评论: 112

华盛顿纪念塔内200多英尺高度第十层内壁的汉字碑文

[复制链接]

2017年优秀网友 2014年度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网友 2016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2-10-25 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钦命福建巡抚部院大中丞徐继畬所著《瀛环志略》曰,“按,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於胜广,割据雄於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於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大清国浙江宁波府镌 耶稣教信辈立石

     咸丰三年六月初七日 合众国传教士识
b_vip_BB58C31EDE4DCD4C013AE1366C145737.jpg

克林顿:徐继畬直探美国赖以立国的自由核心理念

  从我在华盛顿特区所住的白宫往窗外眺望,我们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纪念碑高耸入云。这是一座很高的方尖碑,但就在这个大碑邻近有块小石碑,上面刻着:米利坚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这些话并非出自美国人,而是由福建巡抚徐继畬所写,1853年中国政府将它勒石为碑作为礼物赠送给我国。
  我十分感谢这份来自中国的礼物。它直探我们作为人的内心愿望:拥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也有不受国家干预的言论、异议、结社和信仰等自由。这些就是我们美国220年前赖以立国的核心理念。这些就是引导我们横跨美洲大陆登上世界舞台的理念。这些就是美国人今天仍然珍惜的理念。

  正如我在同江主席的记者会上所说,我们自己为了达到这些理念也还在不断追求。美国的立宪先贤了解我们永远达不到完美境界。他们说,美国的任务就是不断的“组成更完美的结合”,换句话说,我们永远不会完美,但我们总得不断努力改善。

b_vip_33110BF6C5B6B3F1841DCF3C67CF0BD9.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2-10-25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

发表于 2012-10-25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唐德刚《胡适口述自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版书中记载:
       查理.毕尔(Charles A.Beard)是美国以经济史观治美国史、最负盛名的早期哥大名教授。他的名著《美国宪法之经济解释》(An Economic Interpretation of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States)于1913年初出版问世时,美国政学两界为之大哗。因为他揭穿了美国华盛顿等开过元勋的道学面具之后的生意嘴脸。被指亵渎圣贤,随后被迫自哥大辞职,一时“大快人心"。

     华盛顿等蓄奴的开过元勋有时被捧为道德楷模实在是一件可笑的事,人家才高开拓伟业,也不过审时度势,加上上天眷顾,最终成功。我们为之涂脂抹粉,彼若有知,也会感觉不自在。     

     华盛顿后来不参政据说是身体原因,无法忍受案牍会议的辛苦,而且华盛顿牙齿早掉光了,满口假牙,那时医学限制,口奇臭无比。华盛顿几乎不与人讲话,经常紧闭嘴巴。

华盛顿的假牙
    一般坊间所流传的故事是华盛顿的假牙是用木头作的;如果仔细观察一些华盛顿的肖像,其实不难看出来他的嘴巴有点变型。但经过科学家以雷射激光扫描的研究,发现华盛顿的假牙内的成份有黄金、象牙、铅、人类和动物的牙齿﹗

    华盛顿其实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失去了他的牙齿。他因为牙齿的问题遭受很大的痛苦,问题是他的牙医们除了会拔牙以外也没有其他的步术了。所以当费城的Baker医师在1772年拔掉了他最后的几颗牙齿后,华盛顿只好开始戴假牙。他最初的假牙是用河马和牛的牙齿雕刻出来的,而且这些假牙对他的嘴来说都有点太大,因此造成了他许多人像中独特的表情。

   华盛顿后来的两套假牙是当时美国最有名的牙医John Greenwood所制作的。用的是河马的「象」牙和黄金并请了最优秀的雕刻师来动手。其中的一套捐给了美国的马里兰大学牙医学院,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牙科学院。后来学院将其中一个假牙在1976年借给Smithsonian博物馆的美国200周年庆的展览。结果这个假牙竟然被偷了,至今尚未被追回。

对我来说,乔治的牙齿故事中最有趣的是「机械」的部分。上面的假牙和下半部是靠金属的弹簧连接在一起,所以华盛顿实际上必需要咬着他的下巴才能让他的牙齿合在一起。如果他放松了,他的嘴巴就会弹开。有人猜测,这也许就是华盛顿一向看起来很严肃的原因。去看看美金一块钱纸币上的画像吧,乔治叔叔并不是在生气,他只是想保住自己的牙齿罢了。

    据说,他在1789年就任总统的时候,他的嘴里只剩下一根自己的牙齿(左下方的前臼齿),其余的都是用黄金、象牙、铅、人类和动物的牙齿而作成的假牙。看来200多年前这些选华盛顿出来的人民就知道当总统的人是脑袋比较重要,不是靠相貌的!

发表于 2012-10-25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主义从诞生已经死亡——米首华盛顿蓄奴真相
来源: 李正泽的日志
今天的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人权就是伪善虚伪,普世价值解决不了也不可能解决社会人类的根本问---------战争/屠杀/掠夺/贪婪/巧取豪夺/社会糜烂,相反让资本主义更加黑暗。

资本主义民主还是由利益集团控制财富,这是民主吗?

转帖:

按:华盛顿顺应北美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这是谁也否认不了的。但是华盛顿是有时代的局限性的。是否因为局限性就能否认华盛顿的历史功绩呢?答案是不能。因为否认客观的功绩,就是背叛和犯罪!

华盛顿蓄奴钻法律空子。

“当你迈进自由的天堂时,你需要穿过奴隶制的地狱。这是对立,是矛盾,是伪善,但这也是历史真相。” ——费城律师科亚德“像华盛顿那么伟大的历史人物,也可能会拥有奴隶。我们将努力向世人展示一个平衡的历史观,这一观点和历史教科书上的观点并不相同。”——文化遗产专家拉罗切

现场



总统府遗址上的神秘奴隶地道



“奴隶”与“自由”近在咫尺



据报道,美国费城在1790年到1800年期间曾是美国的首都,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和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都曾在这儿的总统府中生活和办公。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处和费城市有关部门最近正在挖掘总统府遗址,并计划在原地建造一座展示总统府历史的展览馆。



然而最近,当考古学家们在费城总统府遗址挖掘时,竟然发现了一条隐藏的地下奴隶通道和其他遗迹。经证实,这条奴隶通道是供华盛顿当年家中的9个奴隶使用的,目的是为了使他们出入总统府主建筑时,不会被到总统府来访的宾客们看到。



这条奴隶通道距象征着独立自由的费城自由钟与独立厅仅有咫尺之遥。除了奴隶通道外,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包括弓形窗、办公室和一间大型地下室在内的其他遗迹,这些遗迹此前从未在历史记录中记载过。

钻“法律空子”通道是证据



当华盛顿1790年11月到费城总统府走马上任时,他从弗吉尼亚州弗农山庄园中随身带了9个奴隶赴任。然而,宾夕法尼亚州法律规定,任何奴隶在该州生活6个月以上,都将依法成为自由民。然而,为了不让自己的奴隶获得自由,华盛顿钻起了“法律的空子”,他总是不断地更换费城总统府和弗农山庄园的奴隶,每个奴隶在费城总统府生活不到6个月,就会被他送回弗农山庄园,然后再换来9个新的奴隶,从而不让任何一个奴隶有依法获得自由的机会。



据美国历史学家称,华盛顿在费城总统府地下建造奴隶通道,正是为了向外界隐藏他的奴隶以及他不断更换奴隶的事实,他的行为事实上已经违反了美国法律。

发表于 2012-10-25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实的华盛顿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




华盛顿的人品与道德很有问题,华盛顿一开始就是穷困潦倒,属于没落的奴隶主,为了得到大批财产,华盛顿不得不与一个年龄与他差距很大的富婆结婚,继承了此富婆的大量庄园,这就是华盛顿经济上致富的开始。




为打击政治对手,华盛顿使出了浑身上下一切伎俩,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用美人计和性丑闻打击政治对手第一人。权术智谋运用得得心应手,华盛顿先是用弗吉尼亚的亨利打压杰斐逊,再是用亚当斯打压麦迪逊,挑拨离间无所不用其极,政治手段玩得炉火纯青车轻驾熟。




1783年,华盛顿指示手下攻打印第安人部落后如何从印第安人身上剥皮交流经验时说:“从臀部往下剥皮,这样可以制作出高的或可以并腿而长的长统靴来。”




1779年,华盛顿指示约翰.塞列文少将说:“在所有印第安人居留地被彻底摧毁前不要听取任何和平的建议”。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再来观察华盛顿的老本行——打仗,如果连这一点本职工作华盛顿都做不好,他就彻底废了。华盛顿的军事才能真是望风披靡吗?其实是战绩奇差无比。作为大陆军成立第二天才获得议会任命的总司令,前英国殖民地民兵上校——实际地位仅仅相当于中尉——乔治.华盛顿从来就没能完全控制名义上属于他的军队,各个军团并不服从他的命令,不但各自为战,还常常绕开他与议会直接联系。乔治华盛顿虽然是大陆军总司令和美国第一任总统,但他是一个不能完全控制部队的总司令,也是一个缺乏权力和地位的总统。华盛顿的大陆军士兵和民兵从来不是为了自由而战的爱国者,他们要么是意图逃税的商人,要么是为了维护黑奴制的奴隶主,但更多则是为了金钱而战的雇佣兵,没有足够的军饷他们可不会给议员们卖命。华盛顿对直接受他指挥的部队也缺乏有效的管制。大陆军的步兵团全部由各个州组建,武器、弹药、服装和军饷由各州议会负责,团长由议会任命,士兵则由团长自行招募,因此每个团都只向议会效忠,总司令阁下唯一能做的就是指挥他们作战。华盛顿也没有值得夸耀的战绩,他大部分时间只是带领部队袭击支持英国的殖民地平民,不但很少与英军交战,甚至遇到支持英国的民兵时也常常撤退。




因此这就形成了一种很可笑的结果:甚至在弗吉尼亚州的军队里,弗吉尼亚的乔治.华盛顿将军也毫无威信和地位,他只是纽约的逃税商人——也就是现在的华尔街商业和金融巨头——雇佣来的军队头目,如此而已。当然也正是因为这样,当一八七零年代财团巨头最终压倒可怜的南方佬、成为美国的主人以后,作为一种团结的象征,在独立战争中实际仅仅掌握着纽约州部分军队的华盛顿将军,就被日渐升华了。




对于不了解情况的人来说,华盛顿没有试图成为美国皇帝是出于他“对民主制度的追求”,然而实际上,他只是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他不可能成为皇帝,客观事实不许他这么做。华盛顿怎么可能成为皇帝呢?由于没有值得夸耀的战绩,他在大陆军和民兵里没有任何地位与威信,不可能像拿破仑那样只要振臂一呼,就可以得到军队的热烈响应——而且美国议会对军队的控制也远远超过法国议会对军队的控制。




当然,如果华盛顿足够富裕,能够承担美国陆军至少大部分士兵的军饷,他也可以促使军队支持自己,使自己拥有成为皇帝的资本——然而问题在于,他仅仅是一个庄园主,就算掏光腰包也没办法承担哪怕一个营的士兵的军饷。




华盛顿两任后下台不干的原因到底怎样?其实很简单,当时美国总统权力很小,没有诱惑力吸引华盛顿。在美国独立的早期,这个国家仅仅是一个松散的邦联,国会里议员们为了究竟应该实行联邦制还是邦联制争论不休,总统更多只是象征性的角色,而不是掌握实权领导者。最初它只是北美殖民地为了对抗它们地宗主国而成立的松散联盟,当英国被迫承认它们的独立地位之后,如何定义“美国”地性质就变成了新的问题。一些州希望将邦联变成更加紧密的联邦。因为这样做可以带给它们更多利益;另一些州则希望维持现状,因为它们担心组成联邦后自己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当然,也有人希望联盟解散,不过这种声音非常微弱,大多数时候都被忽略了。在这种时候,还有谁关心或者在乎联盟名义上的最高领导者?分离主义者和邦联主义者根本不希望自己得到一个不得不服从的总统,而且联邦主义者也同样如此——他们希望看到一个十三州紧密团结的美国,却不愿意联邦政府插手本州内政。不但如此,议员们还想尽一切办法削弱总统和联邦政府的权力。因此美国政府甚至不能向自己的人民征收税款,并在几十年里一直维持这种状况,直到亚伯拉罕.林肯担任总统才宣告结束。




因此华盛顿还能做什么呢?因为三权分立,立法和司法都不需要他关心;由于国家还是松散的邦联,他领导的只是一个规模极小的政府,后来的绝大部分政府部门都不存在,仅有的几个政府部门也近似摆设,陆军和海军则完全近乎空白。最后,他也不需要接待外国使节和元首,也不需要出访,因为美国还没有邦交国,在那个时代也没有哪位元首会出访大洋彼岸的国家。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所以华盛顿几乎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去做。事实上,他最重要的工作大概是应付国会的议员、其次则是安抚索要退伍金的独立战争老兵,以及与慕名来到美国的欧洲作家讨论自己的传记;作为第一位美国总统,就算华盛顿想做一点什么,他也没有半点机会。总统和联邦政府的权力在逐渐增强,而且还将变得越来越强,但作为起点,华盛顿……虽然不能说他的权力等于零,但也好不了多少。否则,美国的第一位总统也不可能由他担任——同样作为领导十三州殖民地获得独立的元勋,托马斯.杰斐逊、本杰明.富兰克林、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这些人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华盛顿,如果总统宝座真那么炙手可热,他们绝不会将它让给别人。这也是早期的美国总统没有任何工资与补贴了。而且华盛顿还必须自己负责总统府人员的一切开支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早期的美国总统都是坚定的蓄奴主义者,至少黑奴不需要领取薪水,而且其他开支也比普通工作人员少。

发表于 2012-10-25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提到北美独立战争,多数人脑子里的第一反应是“华盛顿”、“莱克星敦的枪声”、“约克敦大捷”等字眼,我们今天要说的,正是这场被称为北美独立战争后一战的“约克敦大捷”。


  这场战役有什么好说的呢?不就是华盛顿率领士气高昂的大陆军横扫落叶一般击败英吗?是的,不过这种说法是在美国媒体控制了世界舆论以后的正式说法。


  而真正的历史,需要我们从非主流的僻角落,从那一个个枯燥的数据和记录中自己分析得出。

 (1)康华利所签的投降书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英国人在约克敦签署的投降文件很长,英国方面签署文件是英军中将康华利伯爵和英国皇家海军约克河小舰队司令西蒙兹。美法“联军”方面则有三个人,一个是没有爵位的,所谓“美法联军总司令”的华盛顿,另外两个则是法国皇家军队的陆军中将罗尚博伯爵和海军中将格拉塞伯爵。


  奇怪吗?一项美国独立战争中最有决定意义的一场大决战的投降协定的签约人中,代表胜利一方签署文件的竟然只有一个“美国”人,法国人却有两个。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二位所率领的显然是法国正规军而非我们过去所知道的“志愿者”。


  也许有人会说,虽然法国人有两个,美国人只有一个,但是这个美国人可是大名鼎鼎的华盛顿,“美-法联合部队总司令”啊。


  哈,大家可别把这个“美-法联合部队”当成那种真正的“联军”,这里的美法联军是临时拼凑的,这个“总司令”与其说是拥有实权的指挥官还不如说是给英国人看的一个花瓶,在本文的后面我们将看到,华盛顿根本没有指挥过法国人。


  实际上,发起约克敦战役本身就是法国司令官自已作出的决定,决策过程华盛顿根本插不上手。法国司令官作出决定后,才迫使华盛顿不得不“当机立断”地率领本部南下参战才最终成为法美主力部队的联合行动。所以说,当今多数历史书籍上所描述的华盛顿“高瞻远瞩”决策发动约克敦战役的故事根本就是放屁。


  (2)战役的背景   


  1881年的春天,北美大陆的战局仍处在僵持状态,这种僵持状态是由英军统帅克林顿的既定战略所决定的。此时的英国海军占有绝对制海权,因此英国人几乎完全控制了以商贸为本的北美十三州的所有良港一——这等于是控制了北美十三州的脉门。既然已经控制了对方的脉门,那有何必多流血呢?于是克林顿因地制宜地制订了通过封锁,用流血最少的方式来取得最后的胜利。我们不得不指出,如果不是后来法国海军的突然出现,这将是—个非常高明并且也是完全能够成功的战略。


  正是在这种战略的指导下,南下攻克了由6000名美军正规军坚守的查尔斯顿,屠杀了 5000多名已经投降的美军官兵,接着连续击败美军之后,克林顿上将率领英年主力13000多人回到纽约“休息”,只派了康华利带上几千人留在南方扫荡。对当时的英军来说,把一支孤军留在远离主力的地方,只要能够得到海军的支援,就没有什么大的危险。几年前萨拉托加战役中英国人犯过的扫荡部队脱离舰队支援孤军深入的错误,现在他们不会再犯了。


  此时的北美大陆上,英国人的正规对手有两个,一是华盛顿率领的大陆军,一是罗尚博率领的法国特别远征军,他们都在等待法国海陆援军的到来。但1871年的5月,罗尚博的儿子带来了消息说由于海运风险太大,第二批5000名法国地面部队赶赴北美的行动已经取消,并且法国国王授权罗尚博本人“便宜行事”。于是罗尚博只得自主地与华盛顿会谈讨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华盛顿的军事指挥能力远不及他的名望那么高,他的军事思想完全是以占领城市为中心,几年来他一直想夺回被自己丢掉的纽约,现在他仍然坚持这一点。在后面的会议中,华盛顿一再坚持纽约是“目前情况下唯一可行的目标”,罗尚博勉强同意了华盛顿的作战计划。


  1781年7月初,按照既定的作战计划,法美两军在“白色平原”会师准备发动纽约战役。但是大陆军的情况显然让法国人大吃一惊,在当时一位法国炮兵中尉的记载中有如下的描述:“初次看到这支军队的时候我震惊了……他们没有制服,多数人衣衫褴缕,他们中的多数人光着脚。他们的形体各异,甚至有不到十四岁的孩子!!!”


  华盛顿带来的大陆军不仅装备低劣军容不整,更重要的是,罗尚博在法美军队会师后向法国当局的汇报里提到,“我们的友军还不到四千人”。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华盛顿依然对发动纽约战役充满了期望,罗尚博作为—个参加过14次攻城战的职业军人,在观察了纽约的城防工事后,断然拒绝进攻纽约。取代军事行动的是经济行动——罗尚博把自己所掌握的现金的一半——12万里弗尔(银币)借给了华盛顿,让他去发军饷。


  这笔钱是非常关键的。就在几个月前,宾夕法尼亚的一线部队1300多人(占大陆军总兵力的十分之一)发动了兵变并向大陆会议所在地费城挺进。原因很简单,虽然大陆军也发军饷,但他们拿到手的大陆币纸币的币值等于是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法国人提供的这笔硬通货对提高约克敦战役中大陆军的士气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就在大陆军士兵为拿到了坚挺的法国银币而欢呼的同时,罗尚博决定放弃纽约战役,代之以主力向南攻击康华利。他不等华盛顿表态,就直接写信给法国海军上将格拉塞强烈建议说“向敌入进攻地点有两个:切萨皮克湾和纽约。西南风向和弗吉尼亚的危急形势,大概会使你选择切萨皮克湾,我们认为您在那里能够做出最大贡献。”



  8月14日,确切的消息传到了华盛顿的指挥部——格拉塞舰队将直接开到切萨皮克湾并将在那里卸载3000名法国陆军。于是,按照美国官方的说法,华盛顿“果断地决定”“率领美法联军”向南进军,进攻约克敦的康华利英军。



  就这样,约克敦战役拉开了序幕


  事实很明显,华盛顿参加约克敦战役九成以上是被法国军队强迫的,在这之前,他所有的努力都是围绕发动纽约战役而进行的。



  (3)双方兵力对比

  要了解一场战役,首先要知道双方的参战人数,经过一段时间的搜索,我们发现了几个不同的数据,为表示对美国人民的信任,我把其中美军人数最多的数据录翻译如下。这个数据来源于权威的马可版《美国革命人百科全书》第1248页。

  参战人数:

  大陆军步兵7290人]
  炮兵 514 人
  骑兵 176 人
  总计,大陆军7980人(笔者按:我所搜集到的其他资料里这个数字的最小数值为5645人)
  民兵 3153 人
  人员总计11133

  其中丧失战斗力人员(病) 1700人
  总计有效兵力(取整数) 9500人
  
  法国

  罗尚博部队 4000人

  圣西门部队 3000人
  海军陆战队 800人
  直接上岸参战的水兵1000人
  总计 8800人
  除此之外还有大约15000名法国舰队官兵在参与了整个战役的海上作战。
  总计,联军兵力18300人。

  
  英国

  战斗开始时“据报告”的军队人数
  包括德国雇佣军: 8885人

  据估计直接参战的海军官兵840人 (这里的海军官兵人数是根据向格拉塞投降的英国官兵名单估计得出)
  这样英国方面在战役开始时的军队估计人数9725人

  其中病员估计人数:1500人
  英国实际有效兵力 8225人
  我们也看到,参战的法国皇家陆军与华盛顿的大陆军的总人数持平,而参战的法国海军人数则事实上达到了法美联牛陆军人数的总和。

  在后面我们将看到,约克敦战役主要是由海战和炮战构成的,而海战的胜负最终决定了约克敦战役的结局,所以笔者很奇怪大多数海外资料和几乎百分百的国内资料在提及约克敦战役的双方力量对比时都不提法国海军的参战人数(即使是这本提到了法国海军参战人数的权威大百科仝书,在统计联军总兵力时显然也并没有加入法国海军的人数)。


  当然,还有更过分的,就是有些从美国的出版物把法美联军筛化成美军,或者好—点的,把法国特别远征军称作“志愿军”、“志士”,真不知道如果路易十六亲自指派并携带攻城炮成建制出动的特别远征军都算是“志愿军”的话,那那些在法国参战前真正志愿或者受雇来到北美参战的法国人算是什么?难道算是“幽灵军团”?
  
  (4)各方的火力对比


  在研讨了此次战役的人力数据后,我们再来看看此次战役的陆战十联军一方的火力数据。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约克敦战役的陆上作战主要是炮战,在整个战役过程巾,除了10月14日联军为获取更优越的炮兵阵地而发动的一场800人的冲锋和10月16日英军尝试突围而发起一场350人的冲锋外,双力完全是用炮火进行“对话”的,因此炮火强弱决定了此次战役陆上战斗的结局。


  在一张约克敦战役的势态图中可以发现,在该图上,法军的阵地上有七个火炮的标记,美军阵地上只有两个火炮的标记,我们可以感性地知道两点,一是法军火炮至少比美军多了好多倍,二是法军火炮的位置显然比美军火炮的位置更靠前、更关键。


  然后我们再来考察一下具体数据。据统计。约克敦战役中联军在陆地上使用的大小火炮在375门以上(包括一些法国海军从船上拆下来并亲自操纵的火炮,格拉塞舰队的舰炮总数近2000门),其中美国炮兵总人数我们已经知道是514人,当时的一个标准炮组是16人,这样美国炮兵应该是拥有不超过32门火炮,而且他们使用的主要是从英国人手中夺取的杂样火炮。法国人则不然,法国当时火炮铸造水平世界第一,其火炮的威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加上大威力攻城重炮,法军参战火炮达到343门以上,罗尚博的法国特别远征军还刚刚得到整整攻城重炮部队的加强,这支部队拥有43门威力惊人的攻城重炮——15门24磅炮和28门 16磅炮,


  这样,我们计算得出,美国火炮数量占联军火炮总数的8.54%弱,而由于起关键作用的大威力攻城重炮部队百分百是法国人组成,所以美国炮兵部队的火力所占的百分比显然更低。


  稍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在要塞攻坚战中,一门大威力的攻城重炮比几门普通火炮更有用,再结合双方火炮数量上和炮兵战术素养上的差距进行综合考虑,我想关于美国人在这场关键性炮战中的角色,和所起的微不足道的作用,就不用多说个什么了。



  在了解了上面这些数据后,笔者介绍这次战役的真正情况就不会让大家太吃惊了。


  (5)各方的损失对比


  在对双方的参战人数进行比较后,我们再来比较一下双方的伤亡情况。布同一本书里,记录了这样的数据地面作战行动伤亡数字:


  美国:阵亡23,负伤65,总计125。
  法国:阵亡60,负伤193,总计253。
  英国:阵亡156,负伤326,总计552
  英国投降(包括非战斗人员):7241;另有840名海军人员向(法国舰队司令)格拉塞投降。


  德国雇佣兵伤亡未计。



  那么,这就是战斗的全部了吗?显然不是,笔者在此再次提醒,还有海上方面。


  围绕约克敦进行的英法两国海军封锁和反封锁的战斗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其间夹杂着多次小规模冲突,因此很难统计战损的总人数,笔者查到的一次较大的交火 ——1781年9月5日的交火中,英国方面就伤亡了336人,而法国方面的伤亡也有230人,但这显然不是双方海上作战损失的全部。笔者所能找到的最全的法军阵亡资料是镌刻在约克敦战役法国阵亡将士纪念碑上的名单,姓名总数是600个左右。如果这个数据是可靠的话,就意味着法国人在约克敦战役的海上作战行动中仅阵亡人数就超过了五百,根据一般的伤亡比例计算,法国海军的伤亡总人数应该超过两千。


  这样,法国部队在约克敦战役其间的海陆两方面的伤亡人数至少应该有2000—2500人。这个数字是美国部队在约克敦战役期间伤亡数字的20倍。




  (6)战役的结局


  法美联军于1781年的10月6日正式合围约克敦,9日开始正式炮击,从这以后直到17日康华利要求谈判,中间只有联军方面在14日发动的一次小规模冲锋和英军在16日发动的一次突围可以算是双方的交手战。其他时间双方完全是炮战,炮战的结局是约克敦英军无法对抗联军的炮火(主要是无法对抗法军的大威力攻城重炮)。


  其实多数书上对约克敦战役其间海上作战的忽略或者一笔带过不同。如果从整个战役的角度来看,约克敦战役的结局恰恰是在海战中决定的。因为约克敦是沿海城市,在拥有制海权的时间段里被“围困”的英国人可以很自由地从海上获得补给甚至进行军队的机动,所以如果没行制海权,所谓“围困”就只能是自欺欺人而已。


  这以前的历史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由于大海完全被英国人控制,此前联军对类似沿海城市的进攻无一不遭到失败。出于这种历史的经验主义考虑,在得到联军即将进攻约克敦的消息后,约克敦英军守将康华利就大摇大摆地缩在约克敦等着联军来攻。


  而与之相对应的,在纽约的英军主帅克林顿也根本就不担心法美联军向约克敦的进军所以没有派出援军。不料这次联军的攻势非同寻常,法国海军在这次战役中进行的海上机动作战可以说是帆船时代西方舰队最杰出的一次海上机动作战,机动作战的结果是追击法国舰队的英国舰队在终于得到与法国舰队决战的机会时才发现自己的18条战列舰面对的是法国人的32条战列舰,于是,英国舰队不得不返回纽约搬救兵。


  而就在英国人短暂地丢失了切萨皮克湾制海权的这段时间里,法军把从西印度群岛运来的攻城重炮搬到距离康华利指挥部只有1829米的地方,对着英军阵地猛烈炮击,彻底摧毁了英军的所有城防工事。此时的康华利方才觉得不妙,但已回天无力,在由350名英军执行的一次试探性突围被法军击退后,康华利选择了投降。


  历史往往允满了黑色幽默,就在康华利投降的前一天,一支由25艘战列舰和7000名英国地面部队组成的增援部队,在克林顿的亲自率领下,已经从纽约港出发……


  关于这场战役的大结局我们还要澄清一个谣传,今天的很多书本上把那副著名的约克敦英军投降图诠释为“英军向华盛顿投降”。殊不知,当时英国司令康华利根本就不屑理睬美国司令华盛顿。


  谈判开始时,康华利想向法国司令罗尚博投降,这也不奇怪,除了法军是正规军外(英国人一直到1812年二次英美战争都没认为北美军队是正规军),毕竞两个人都是伯爵。而且在当时,英国还没承认美国独立,因此华盛顿在康华利心目中也只是类似中国农民战争里“贼”的概念,堂堂英国皇家军队的中将,拥有伯爵爵位的人,怎么可以向“贼”投降?


  但是罗尚博有意羞辱康利华,他拒绝接受康华利的投降,担任法美联军名义上的总司令一职的华盛顿去受降。于是康华利就“病”了,一直到投降仪式结束都没迈出过约克敦一步。英国的投降仪式转由他的副手奥哈拉将军主持,而华盛顿也做出了很自然的反应——美军的仪式由华盛顿的副手林肯负责。


  约克敦战役结束后,大陆军返回哈得逊河的营地,而法国军队则留在了约克敦和威廉斯堡地区,除了为应付英国军队的反攻以外,中国读者们必须注意到当时的欧洲军界仍然残留着胜利者占领战场的习惯。因此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当时的人对法军作为真正战役主力的一种肯定(当然显然还有深—层的考虑——只有法军才有能力对付英国人可能的反扑)。


  康华利投降七天后,英牛援军出现在约克敦城外的海面上,但此时他们所面对得是强大的法国陆海军。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甚至不能安全地登陆。最终,克林顿选择了撤退。


  就这样,决定北美独立战争的最后一场大决战结束了。

发表于 2012-10-25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

  “战争初期,英军的实力比美军强大得多。面对强大的敌人,华盛顿领导美军采取灵活的战术,在人民的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难,同英军展开了英勇的斗争。1777年,在萨拉托加战役中,美军打败了英军,迫使英军五千人多人投降。萨拉托加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此后,法国等国家开始对美国提供军事援助。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四川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

  “面对强大的英军,北美大陆军进行了艰苦的斗争。1777年,大陆军在萨拉托加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此后,在法国、荷兰等国的援助下,大陆军转入反攻。1781年,走投无路的英军在司令康华利带领下向大陆军投降,北美独立战争结束。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岳麓书社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

  “战争初期,由于力量对比悬殊,大陆军连连失利。1777年,美国取得萨拉托加大捷,成为战争的转折点。
  1781年,华盛顿率军将英军围困在约克镇,迫使英军投降。”

  河北人民出版社初中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

  “随着独立战争的持续进行,华盛顿逐渐把一支主要由民兵组成的组织松散、训练不足、装备落后、给养匮乏的队伍,整编并锻炼成为一支能与英军正面抗衡的正规武装。1781年,华盛顿率领大陆军主力同英军主力在费吉尼亚的约克镇展开激战,英军投降,独立战争赢得胜利。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


真相

外国势力干涉决定美国独立

  历史上的大陆军:令出多门 险调转枪口

  根据《世界近代中期军事史》记载,华盛顿所率领的美国大陆军在最多的时候也只有1.8万至2万人,军队薪饷也很少。军人们经常是衣衫褴褛,特别是在冬季的时候,还必须忍受疾病和饥饿的侵袭。而大陆议会为了预防华盛顿成为第二个克伦威尔篡夺“革命果实”,他无权罢免大陆军任何一名将领,做任何军事决定必须征得他周围将军们的同意。

  这些都不算最离谱,最离谱的是当法国对美国进行军事援助后,大陆议会差不多停掉了大陆军的军饷。1781年新年,费城1300多名士兵哗变,幸亏被韦恩将军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阻止。(他对哗变的士兵下扯开衬衣,露出胸膛,大喝:“你们要想杀了我,就动手吧!”)但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在新泽西,发生了更多的兵变。所有都传达给华盛顿一个清楚的信息:美军急需钱和物资。为此,华盛顿向法军求援的信中写到:“我们已经到了最低限度的边沿。”而当时法国远征军司令罗尚博伯爵罗把自己所掌握的现金的一半——12万里弗尔(大约折合5450英镑)借给了华盛顿,让他去发军饷。事实上,没有这笔军饷,大陆军很可能向大陆议会所在地费城进军。

  萨拉托加大捷并非转折点 英国同意北美独立另有原因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真的是北美独立战争转折点吗?我们用1789年美国战争事务部长诺克斯将军对国会所做报告里陈述的数据来说明问题:1777——34,820人;1778——32,899人;1779——27,699人;1780——21,015人;1781——13,292人;1782——14,256人。也就是说在萨拉托加大捷后,大陆军的人数逐年减少,一直到约克敦战役后,人数才缓慢上升。那么,英军的情况又如何呢?根据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出版社1964年出版的《对美战争》一书记载:在1778年10月1780年3月,以及1782年3月,北美英国正规军人数分别是39637人、32149人、34463人。从这组数据对比,完全看不出“萨拉托加大捷”成为转折点。而在1781年约克敦战役后,北美英军人数甚至达到3.4万人,而同时期的大陆军只有1.4万人。两者军队人数比甚至比约克敦战役开始前还要大。那么发生什么使得英国最后不得不同意北美独立呢?

  北美独立战争是18世纪法英战争一部分 法国是抗英援美“志愿军”

  1778年法国同意与美国签订两个条约,一个是友好商业条约,该条约承认美国,约定在商业上互助。另一个便是美法同盟条约,法国答应给予美国以一切必要的援助,美国同意法国在西印度夺取领土。双方还约定:不与英国单独讲和,只有美国独立得到保证,方能放下武器。1778年6月法国终于参战。西班牙也在法国的怂恿下参加反英战争,但是却比法国参战晚一年。最后,到1780年英国的另一个宿敌—荷兰也参加了反英战争。1780年普鲁士与俄国成立武装中立同盟,以抵制英国对于中立国的侵犯。不久,丹麦、瑞典及奥地利也加入了这个同盟。事实上,北美独立战争并不是一场孤立的战争,它只是法英全球战争中的一个战场——北美战场。如法西联军对直布罗陀的围困,持续整整2年。最多的时候双方集中了4万多地面部队和83条战列舰在此大战。

  而在整个北美独立战争期间,法国一共为北美独立花了10亿弗里尔(约合4580万英磅),差不多是法国3年的军费,而且在战后还向刚立国的美利坚提供了550万美元的贷款和近6200万美元的军需品。最后要强调一点,在决定北美命运的约克敦战役中,仅参战的法国海军人数已经超过了北美大陆军总人数。


发表于 2012-10-25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不要脸的国家对外宣传乎几只字不提自己独立时别的国家对自己的大力支持,自己军队主要是游击战的现实,可是有的中国论坛*******却骂自己国家军队采用游击战,为什么不去和日军直接对阵,死光了事,人死得越多,越伟大,我真的搞不懂这是怎样的逻辑,最不可能思议是听说这*******可能还当过兵,难道战场上不是存人失地,失而复得,失人失地,人地皆失吗?

还有去年有的****大力吹嘘的利比亚人民的斗争,可是一年过去了,现在利比亚的现状无人再提,美国大使死在利比亚的消息也无人提起,真有意思啊!

洗洗睡吧,为什么有的斗士给他机会都不走,只想留在国内?因为国内才有出头的机会,才有机会利益最大化,这才是一些斗士的真相。

发表于 2012-10-25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他妈搞笑的是一个自己母语不会说,文字不会看的香蕉人,居然到中国大力保存了别人自己民 族语言,习惯,每年大力投入资金,让我们这些汉人都嫉妒的地区去关心民  族 问题,这算什么世道?

发表于 2012-10-25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都是宣传,五毛和美分都一样的,大哥莫说二哥。这就是我对某人在我一个帖子问我说的什么意思的回答。

2017年优秀网友 2014年度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网友 2016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6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zjpzyx 发表于 2012-10-25 10: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真实的华盛顿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

长篇累牍了半天,想说明什么问题呢?

想说明大清国的徐继畬被成功洗脑,还是想说明你被成功洗脑?

2017年优秀网友 2014年度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网友 2016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6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zjpzyx 发表于 2012-10-25 10: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些不要脸的国家对外宣传乎几只字不提自己独立时别的国家对自己的大力支持,自己军队主要是游击战的现实, ...

这个我倒真是觉得有些国家的宣传是极其不要脸的。

无论是对国内战争,还是对自己的侵略战争……而且从来不敢把真相展示给自己的民众。

虽然下山摘桃子很无耻,但能得到实惠,哪里需要顾脸?

教育出一两代傻逼,雇二三帮闲,时不时扰乱下视线,就混得过去了。并不妨碍他们把财产与亲人向敌国转移,用他们诋毁的制度来保护自己。

2017年优秀网友 2014年度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网友 2016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6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zjpzyx 发表于 2012-10-25 10: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最他妈搞笑的是一个自己母语不会说,文字不会看的香蕉人,居然到中国大力保存了别人自己民 族语言,习惯,每 ...

您是指达尔富尔,还是柬埔寨,北韩?或者是曾经的伊拉克、利比亚?

2017年优秀网友 2014年度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网友 2016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6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zjpzyx 发表于 2012-10-25 10: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切都是宣传,五毛和美分都一样的,大哥莫说二哥。这就是我对某人在我一个帖子问我说的什么意思的回答。

看看这个宣传:

未命名.jpg

2017年优秀网友 2014年度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网友 2016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6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华盛顿纪念塔内的汉字碑铭摹本


20117583892064547.jpg

2017年优秀网友 2014年度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网友 2016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6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未命名.jpg
发表于 2012-10-26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dizzy::dizzy::dizzy:

发表于 2012-10-26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把别国对自己国家所有的宣传全部视为真理,从来不看证据,哪怕其它网站打脸贴到处都是仍然视而不见,居然说别人还被洗了脑,真有意思。我曾经几次引用了别的论坛里出现的机器人回贴来证明,可是帖子很快就沉了。
最明显的例子,利比亚,有人当时一再吹卡是中国学人民的老朋友,来暗示大家都来当中国的利比亚反对派,中国肯定也是和利比亚一样的下场,问题是我在这个坛子里引用了很多例子,来证明中国不但不视卡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反而还打过卡,可是这些还是被视而不见了。

事实一再证明,极左极右分子虽然口号内容完全相同,但是他们的行动如出一策,老百姓的倒霉也是完全一样。二战前的德国,后来柬埔寨都一样。说到柬埔寨,都骂红色棉的屠杀,可是没有一个媒体提起美国对柬埔寨和老挝越南的轰炸,对这些带路党来说,民 主 的炸弹 不是 炸弹。有一个最好的证明就是,有张照片是一个女的,坐在那里,脑后有一根针,所有的说明都是说是取脑,可是的的确确有证据说明那只是个照相的头部定位器,难道没有一个人想一下,按那根针的直径,怎么可能取得出脑子?

发表于 2012-10-26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10-26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