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关莫言作品是否该入选中学生教材的话题引起热议。13日记者从语文出版社了解到,目前该社已经确定将莫言作品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李敬泽认为,不要低估现在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莫言早期的短篇小说充满诗意,非常适合中学生读。(据《京华时报》) 此次入选的莫言作品《透明的红萝卜》,是通过一位孩子——黑孩的经历,来展示作家童年时代的记忆,来写“那些奇特美丽的感觉、那个透明而虚幻的梦”,充满了童趣、朦胧可爱。这种源自心灵的感悟和童趣,从文章本身来说就是很好的教材内容,为什么就因为莫言是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就不能选用其作品呢?有些时候我们不能只看到“名人”光环,但也不能因为某些原因就一味地否定名人的东西。事实上,莫言作品此前就曾入选过中学生课外读物。 作品在,其价值也在那里。但文学是需要传播的,莫言获奖至少会对文学重新受到关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不是《透明的红萝卜》入选的决定性因素。事实上,各地书店莫言作品的大受欢迎就是明证。由是推之,莫言获奖必然也会引发更多学生读者对其作品的阅读愿望,入编选修教材也必然会促进优秀作品更广泛的传播,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对莫言作品入编选修教材,我们不妨欣然视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