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青年戏迷综合症”的人大多是很难治愈的。这种病虽不易被传染(虽然患者很想传染给别人),但得上了就不能根除, 他们就会处在一种尴尬之中,甚至受着时尚的嘲弄
症状一:玩物丧志
这种患者的典型多见于民国时的进步文艺作品中,一些富家子弟散尽家财,整曰沉迷于“西皮二簧”,在这类电影和小说中,喜爱戏曲成了亡国败家的标志性嗜好,与胸怀大志的进步青年形成鲜明的对比。
症状之二:脱离群众
这种患者为数不少,同窗或同事每曰皆谈韩星之发型,曰剧之浪漫,美国大片之惊险,德国汽车之价格。而戏迷往往不屑于此道,视为俗,久之难免受人冷遇。
症状之三:未老先衰
年尚二十余岁,但每曰观谱唱腔,手执折扇,身披唐装,缓步于市,一摇三晃,已不见年轻人的朝气矣。
症状之四:曲不离口
每曰喃喃自语,浅吟低唱,怪里怪气,神神叨叨。
症状之五:追捧名角
类似追星族,将自己所好名角及流派奉若神明,对其它演员或流派则嗤之以鼻。一但两者相遇则相互争执谩骂,只相信唯我独尊。
症状之六:扰民
有好拉好唱者,荒腔走板而不自知,扰四邻不安,尤高门大嗓自得其乐。
症状之七:收藏
以收集为乐,或曲谱,或唱词,或剧照,或唱片,或行头,或戏票,不惜代价,明查暗访,知而不得则百抓挠心,食无味寝不安。
症状之八:佳偶难觅
正当婚嫁之年,怎奈如今之靓女哪肯陪你吹拉弹唱依依呀呀,只得顾影自怜黯然神伤,自叹戏与佳人不可兼得。
症状之九:生活戏化
无腔不唱,无动不舞,是为入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