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盐边县新县城第一小学教师周美江
周美江辅导学生
“这是周老师给我买的新衣服和新鞋子……”近日,记者在 攀枝花盐边县新县城第一小学采访时,有些腼腆的小男孩小秦轻声地说。原来,小秦的母亲在他三个月大时就离开了他,父亲一个人养家,生活非常困难。周美江接手小秦的班级后,格外关心照顾他,经常为他添置衣物和文具,今天,小秦穿的衣服就是她买的。 在周美江26年的从教生涯中,像关心照顾小秦一样的学生还有很多…… 每月一半工资资助学生 1986年,周美江从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盐边县渔门镇双龙乡村小学任教。刚到学校,她看到班上有20多名学生穿着凉鞋甚至打着光脚上学,当时年仅19岁的她心疼了,暗自下决心要改变这些学生的生活条件,于是,周美江每月拿出一半的工资,为学生添置过冬的衣物和学习用品。 “当时就想着不能让学生挨冻,每月少一半的工资对我的生活影响不大,只是周末不能像其他老师一样去购物、娱乐,但这样我就有更多的时间做家访,和我的孩子们在一起。”周美江动情地说。当时,她资助了20多名学生,有的甚至资助了近十年。现在,这些孩子都已长大成人,孩子们时刻惦记着他们的“教师妈妈”,常常打来电话,希望周老师能到他们所在的城市旅游。 现在的周美江早已为人母,更能体会做妈妈的心情,每每看到学生有困难,她总会像妈妈一样去关心照顾他们。 “小花样”留住学生的心 刚毕业时,周美江原本教语文课,因学校数学老师紧缺,周美江便主动申请。没想到,周美江教的数学课不仅学生爱听,连从教多年的老教师也常来旁听学习。周美江说:“我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小的互动或幽默小故事,把孩子的学习兴趣提起来。小学生嘛,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不想些小花样,怎么能留住他们的心呢!” 出自对周美江课堂互动的好奇,笔者非要让她举个例子,周美江极不好意思地演示了起来:“比如说学习认识分数,我就会让学生们跟我拍手,我拍6下,他们拍3下,我拍4下,他们拍2下,以此类推,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我突然只拍1下,孩子们就愣了,不知怎么办,我再将分数的概念引入,他们就明白什么是分数了,然后再教他们对折画纸,多对折几次再打开,让他们自己看纸被分成了几部分,他们就明白了等分,就这样学会了分数。课堂上一些小的构思就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学习。” “双差班”蜕变成优秀班 1997年,周美江调到盐边县新县城第一小学工作。至今,她已带了很多个所谓的“双差班”(成绩差、习惯差)。 2008年,周美江刚带完一个毕业班,学校就要她接任三年级三班班主任工作。当时,这个班无论学习还是纪律都不尽人意,与年级其他班相比,不仅成绩常常排在倒数第一,而且大多数学生的行为习惯相当差,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双差班”。 周美江接任后,以“能吃苦、很自信、会听课、会做人”为班训,严格要求大家,特别在学习上要求学生要有赶超兄弟班的思想。她把班里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关爱他们的点点滴滴。即使是疏于管教、有许多陋习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她也绝不放弃。就这样,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当年期末,三年级三班的数学成绩终于赶超了同年级的其它班,在学校文艺节目汇演中也取得了好成绩。后来,该班还被评为县级优秀班级。 周美江说:“其实要带好一个差班很容易,习惯养成是很重要的一步,只要把习惯养好了,再给学生更多的关心和鼓励,他们就能逐渐成为优秀的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