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nncw.cn/pdf/ncrbnew/res/1/20120729/85891343576877687.jpg
在仪陇县金城镇东南边的大金山上,有一座古塔,距今已有175年历史。沧海桑田,古塔屹立不倒,见证了历史变迁。 7月27日,记者驱车从金城镇出发,沿仪(陇)平(昌)路行驶约5公里左右,到了日兴镇白塔村。未近文塔,已远远看见,文塔如一支巨笔插在不远处的山顶之上。
据日兴镇白塔村党支部书记李德春介绍,大金山最高海拔约660米,四周崖壁陡峭,与金城镇方向的金城山相距6公里。两山山形与高度相似,犹如一对姊妹山。文塔位于大金山山巅,像一位老人默默注视着不远处的金城镇。
据《仪陇县文物志》记载: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仪陇知县王者政主持修建文塔于大金山上,从此以后,当地人便把大金山称为“塔子山”。
据仪陇县文管所所长范启裕介绍,文塔因其塔身呈白色,故又名白塔。文塔为砖石结构的六角攒尖密檐式宝塔,通高27米。塔基为六边形,每边长3.6米,基座为三级阶梯形,高0.8米,选用条石砌成。塔壁用青砖修造,砖侧有“道光十七年文塔”的阳文楷书字样,字径0.04米。塔心柱用砖石混合叠砌,特制的青砖长0.38米、宽0.2米、厚0.12米。塔高9层,每层六角,角上均悬铜铃一个。“以前,每当夜深人静,风吹铃动,数里外都可听到声音。”白塔村村民廖根堂老人回忆道。
站在塔前,记者看到塔门上额题“文塔”二字,门左右石柱上撰刻了“文光烨烨射天地,塔影巍巍壮古今”的楹联。塔内从底层至顶只有6层,1至5层的塔心桩各有一正方形塔心石。跨进文塔底层正门,塔心室正面塔壁建有小龛,供神像用。从底层到5层的小龛后壁,分别墨绘制了三官汇聚、双龙戏珠、负箧远游、竹荫双童等画图。室顶用九棱砖叠砌成正方形藻井,彩绘太极图、团龙、卷草纹额等图案。塔内从底至顶共有石梯70级,约0.6米宽,两人可侧身上下。
山顶的文塔是如何修建而成的,在当地还流传着一段故事。据廖根堂说,修建文塔的砖石全部来自与大金山相隔2公里的飞来峰。当年在修建文塔时,知县王者政在县内贴出告示称,飞来峰上有吆砖的奇事。当地老百姓只见过吆喝家禽,从未见砖头能被吆喝走,便纷纷来到飞来峰上一探究竟,才发现是众人在飞来峰上接力传砖。得知这些砖是为建文塔所用,看稀奇的百姓也纷纷加入到传砖行列中,队列从飞来峰一直排到了大金山,众人挨个把砖头一块一块传送到大金山顶。最后,文塔终于被建成了,此后百余年,不少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
清代文人邱环赞曰:肯将文字结因缘,幻出浮图势插天。百丈峥嵘疑剑气,千秋载籍付薪传。诗书有分能消受,怀抱何人独古先。莫叹余灰秦浩劫,光芒直射斗牛蹿。
1985年3月,仪陇县政府拨出专款维修文塔。当年10月29日,维修工程竣工,补好了塔壁,整修了塔顶,翘角上重新悬挂了银灰色的风铃,塔顶安装了避雷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