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泸县海潮镇中心幼儿园26岁的教师王某,涉嫌强奸幼女一案,成了泸州市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2012年6月20日)
泸县政府新闻办继6月13日发布了《关于泸县海潮镇王某涉嫌强奸案的情况通报》后,6月19日上午,泸州市政府新闻办又召开案情通气会。泸州市政法委副书记郑理,泸州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陶琦,以及泸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强,分别对该案件的复查情况及事情最新进展进行了通报。
泸县政府通过召开“通气会”以认真负责的态度面对媒体,面对网民,针对这一案件,就网友发帖喊“冤”称王某遭到诬陷及刑讯逼供等问题进行澄清,确实是一种务实的的态度。防止了别有用心的人对这一案件进行误导乃至造谣,影响公安机关对此案的侦查,破坏政府的公信力和法律的尊严,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随着网络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普及到社会的各个领略,网络舆情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注视和相关部门的重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发帖者的匿名性、网络审核的无门槛性、网民素质的差异性和不确定的目的性,各种声音的汇合就可能出现以谣传谣的局面。既使是事实,如果在谣言一边倒,网络监管尚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网络就可能成为传播谣言的温床,破坏我们的网络环境,混淆事听,危害公共秩序等。
面对喊“冤”的声音,泸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先后组织干部对群众、受害人亲属、犯罪嫌疑人亲属开展疏导劝解工作。通过“通气会”,向媒体说明情况,让喊“冤”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没有造成负面影响,没有使网民在网络上围绕喊“冤”的声音出现了种种猜测,值的肯定。如果泸县政府只是对网络喊“冤”进行网络辟谣,而没有通过“通气会”这一权威,具体公信力的渠道通报案情,就可能让喊“冤”的声音变得扑朔迷离。
在网络发展,传媒多元化的时代,泸县政府积极地利用“通气会”这一形式,再通过具有公信力的媒体把事件报道出来,让事件真相大白,从而建立了一个公开透明的信息渠道,依法满足公民的知情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链接: http://comment.scol.com.cn/html/2012/06/011013_1002708.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