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847|评论: 19

[信息动态] [经典重庆]观众不舍 冒雨观看磁器口川剧团最后一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7 18:41 | |阅读模式

http://www.cq.xinhuanet.com/2012-06/04/112105293_11n.jpg  
演出结束后,演员们都舍不得离开。


http://www.cq.xinhuanet.com/2012-06/04/112105293_21n.jpg

最后一场演出引来不少观众

对川剧团的演员来说,这也许就是他们最后一次在这个舞台上合影。
http://pic.newssc.org/0/12/30/09/12300921_736378.jpg

本场演出结束后,川剧团就要告别磁器口了。

观众不舍冒雨观看磁器口川剧团
最后一场

  
演出结束后,演员们都舍不得离开。

最后一场演出引来不少观众

对川剧团的演员来说,这也许就是他们最后一次在这个舞台上合影。

本场演出结束后,川剧团就要告别磁器口了。


  昨日,重庆晚报刊载《拿什么拯救你 我的川剧团》一文,报道磁器口川剧团当天演出最后一场,引起众多读者关注。不少读者致电重庆晚报,表达希望川剧团继续办下去的愿望。还有读者到剧团现场表达资助的愿望。

  读者热心

  有人鼓劲有人想捐钱

  手机尾号6725的吴先生表示,希望川剧团继续唱下去;手机尾号4276的杨先生十分痛心,建议把剧团的表演视频发至网络上;手机尾号8785的刘女士希望,大家齐心协力把川剧办下去,号召企业、政府和广大市民爱心筹款……

  除了精神上的鼓励,还有读者表达了经济资助的愿望。著名书画家方百川昨日与磁器口古镇川剧团负责人接洽,表示愿为剧团付房租。“我是个文艺人,喜欢文艺的东西。外人不看川剧,如果重庆人自己都不看,如何能传承下去?”方百川说,尤其是在磁器口这样的古镇老街,川剧更能渗透出重庆的人文韵味。

  一位姓顾的读者也赶到剧团,表示愿意提供资助。顾先生说,自己是个商人,在外地搞地产投资,从小喜欢川剧,不希望川剧一直这样落寞,想出一份力。顾先生称,自己通过市川剧团一位朋友了解到,虽然市川剧团有政府支持,但同样也有很多困难的地方。而就他所了解的民间剧团,这十几年来能维持下来的都很困难。

  顾先生希望能用自己的一些经营理念,帮助磁器口川剧团走出困境,在找到合适的开班地点后,发展一些类似茶馆的经营手段,把剧团重新搞起来。

  
  演员上心

  把所有行头都用上

  昨日下午,天下着雨。重庆晚报记者再次来到磁器口古镇川剧团,演员们已经在认真扮装。跟平常一样,68岁的演员李明秀和老演员甘老师,还在楼梯间的过道里化妆。不同的是,这次李明秀几乎把自己所有的头饰和装饰品都穿戴上了,闪亮的饰品、鲜艳的油彩妆让她显得更年轻。“这些饰品都是我自己做的,今天演最后一场了,把它们都穿戴上。”李明秀说。

  今年70岁的李禄岐专演丑角,他热情地给重庆晚报记者介绍川剧里的各种角色。李禄岐说,自己演戏多年了,算是个流动演员,哪里有戏演就到哪里去。“我演的角色是固定的,比如哪个团有丑角的戏,我就去演。”老人称,如果磁器口这个剧团不演了,他就到双碑的团去演,只是每周就要少演两场了。

  13岁的小演员罗心怡也要上台表演跳花旦。罗心怡的母亲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孩子以前看见川剧演员的服装后,就觉得特别漂亮,想学川剧,现在跟着剧团的龙群老师学习,“虽然只学了一个月,孩子的热情很高。今天是剧团的最后一场演出,但却是她人生的第一场川剧表演。”

  观众不舍

  冒雨来看最后一场

  下午1点40分,离开戏还有20分钟,外面的雨下得更大了。内场前5排已基本坐满。整个剧场没有重庆晚报记者原以为的最后一场演出的景象,一切的陈设还是原样,演员们也没有过多地交谈感受,只是在专心扮装。见到有熟悉的老观众,便上前聊两句“今天最后一场,以后不要到这里来看戏了”。

  重庆晚报记者注意到,现场多了许多年轻观众,还有几位小朋友。几位来自陕西的游客告诉重庆晚报记者,1日才到重庆,本来计划4日到磁器口游玩,看到重庆晚报的报道后,决定提前一天来磁器口看戏。“我们以前没看过川剧,今天看了报纸后也想来看看。”游客薛女士说,尽管不一定能听得懂,但在这样的古镇,坐在剧场听川剧还是很有感觉。

  家住石桥铺的市民黄晓成和丈夫,一起带着8岁的儿子也来听戏。“老公的爷爷90多岁了,很喜欢川剧,本来也想带老人家来看的,但他身体不好,而且下雨不方便,我们就带儿子来感受传统文化。”

  在第一排的座位席最正中的位置,重庆晚报记者看到有一个座位上用字条写着“月票座”,附贴着一张王仕良老人的照片。这位老人告诉重庆晚报记者,他是老观众了,沙坪坝几个剧场都有他的月票座,贴着照片是怕来晚了座位被别人坐了。“我是铁杆观众,最大的爱好就是看戏,这能让我想起老重庆的生活。”

  最后一演

  收入比平时多几百元

  尽管快到开戏时间了,仍有不少市民拿着当天的重庆晚报,打着雨伞找到演出现场,有人还认出“卖票的就是报纸上写的贺老大”。热心观众张先生向重庆晚报记者感叹,小时候常看老人唱戏,其实并不能全看懂,但却觉得很有味道。也许只有像磁器口这样的老街,伴着川剧的锣鼓唱腔,才能体会到老重庆的生活韵味。

  

  开戏前,川剧团负责人贺清福再次向观众说明,本场是最后一场戏,明日起大家就不要再到这里来听戏了。贺清福表示,剧团正在向有关部门争取重新找地方,“下半年如果重新开班,会通知大家的。”

  到下午5点半左右,整场演出结束。或许是最后一场的告别原因,昨天到现场看戏的人比往常多了一二十个,有六十多人。重庆晚报记者了解到,当天的收入比平时有所增加,除了收入近700元的门票外,还有观众专门贴钱加戏,点名要看团长龙群表演变脸,整场演出收入大概有1000多元,比平时多几百元。(记者 吴娟 钱波 摄影报道)

  拯救的不是剧团

  是古韵

  细雨打在磁器口石板路上,格外清脆;青砖石瓦被雨雾环绕着;特别朦胧。红灯笼、大碗茶、名小吃,一件件混杂着老重庆味道的元素,吸引着游客和市民。尽管下着雨,不少观众昨天还是打着伞,到这里来看川剧团的最后一场演出。

  时代的变迁让川剧不再流行,陈旧的戏台子渐渐离我们远去,但拯救磁器口古镇川剧团,不仅仅是拯救一个剧团,维持一二十个人的生计,更多的是为了拯救古镇千百年来遗存下来的一种古韵,一种风情。像磁器口这样的历史老街,只有伴着川剧的锣鼓唱腔,才能让人体味到老重庆的生活韵味,才能让人在“锵锵锵”的川音绕梁中,浮想起石板路上挑着货担游走的商贩,吊脚楼里往大碗茶里奉茶的小二,光着膀子扇扇子打麻将的闲者……

  本报连续两天在要闻版报道这一新闻,主要在于呼吁社会各界多关心磁器口。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2-6-7 19:00 |
12300921_736378.jpg

发表于 2012-6-7 19:00 |
自思自叹 发表于 2012-6-7 19: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2300919_92164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19:27 |

       此文读后心情格外沉重。为又一个民营川剧团的厄运深感痛惜,在官府漠然之时,可敬的杨、方、顾三位好人及热心的刘女士为拯救剧团共襄善举感人至深。众多与川剧须臾难离的老年戏迷的今后归宿令人担忧……。

       真希望官家顾盼、怜惜,为“非遗”、为川剧留下一个命运多舛却分外珍贵的“种子”。

发表于 2012-6-7 20:44 |
abcdefg杨荥 发表于 2012-6-7 19: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此文读后心情格外沉重。为又一个民营川剧团的厄运深感痛惜,在官府漠然之时,可敬的杨、方、顾三位 ...


早晚所有的民营剧团,都要被扼杀完! 伤心哭.gif

发表于 2012-6-7 21:04 |
    太失望了!太伤感了!!太气愤了!!!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2-6-7 21:06 |



      法国小说家阿尔丰斯.都德于1873年创作的《最后一课》影响全世界;今天,中国重庆磁器口川剧团最后一场告别演出亦牵动广大川剧爱好者的“心”。



    愿“再见”重庆磁器川剧团,而不是“最后一演”重庆磁器川剧团。

发表于 2012-6-7 21:51 |
abcdefg杨荥 发表于 2012-6-7 19: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此文读后心情格外沉重。为又一个民营川剧团的厄运深感痛惜,在官府漠然之时,可敬的杨、方、顾三位 ...

同感!顶一个!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22:17 |
asdfa 发表于 2012-6-7 21: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法国小说家阿尔丰斯.都德于1873年创作的《最后一课》影响全世界;今天,中国重庆磁器口川剧团最 ...


      相隔天涯的《最后一课》和《最后一戏》何其相似,不同的是《课》在亡国之际、《戏》在振兴之时。亡国已复兴,振川知何时?“振兴”、“传承”各级官府文章做足,信誓旦旦,引得巴蜀父老额手相庆、欣喜不已。

      谁知鼓噪未完、足踏实地的民营剧团便在风雨飘摇之际迎来如此“下场”!难不成各级“公仆”都是外埠人氏?真是仔败“爷”戏不心痛。逢场作“秀”出政级。

发表于 2012-6-7 22:25 |
  川剧是斩杀不尽的,因为它是四川优秀传统文化,还有成千上万人喜欢,需要它。凡是有群众需要的文化,政府就应该支持和保护,否则就。。。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22:52 |
梁工 发表于 2012-6-7 22:25 http://www.mala.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川剧是斩杀不尽的,因为它是四川优秀传统文化,还有成千上万人喜欢,需要它。凡是有群众需要的文化,政府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与“梁公”共勉。

     愿多难的川剧如坚韧的芳草,岁岁载载、自强不息!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11:39 |
:L:L:L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2-6-8 16:33 |
暂别不要紧,  川剧情更深。  倒了我一个,  还有“火把人”!:victory::handshake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2-6-8 16:37 |
抬头望见北斗星  心中想念邓小平  如若邓老今安在  川剧不会遭此情。

发表于 2012-6-8 19:46 |
abcdefg杨荥 发表于 2012-6-7 22: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与“梁公”共勉 ...

   我非常喜欢这一首诗。谢谢

发表于 2012-6-8 21:13 |
自思自叹 发表于 2012-6-7 19: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非晚报的“第一眼”,也并非最后一眼!
“火把”有其特点即优点,拆了这一把,又组另一把。
只要有观众、有市场,“火把”是不会熄灭的!



【第一眼】_副本.jpg

发表于 2012-6-8 21:36 |
59老先生 发表于 2012-6-8 21: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非晚报的“第一眼”,也并非最后一眼!
“火把”有其特点即优点,拆了这一把,又组另一把。
只要有观 ...

  说得对,火把川剧团像候鸟一样找适合生存的地方居住,演出。火把的生命力很顽强。低廉的票价,很受观众欢迎。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21:58 |
59老先生 发表于 2012-6-8 21:13 http://www.mala.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非晚报的“第一眼”,也并非最后一眼!
“火把”有其特点即优点,拆了这一把,又组另一把。
只要有观 ...




     在目前这种大气候下、民营剧团如寒冬浮萍般艰辛挣扎,官府“振川”经费却被用于官办院、团摘“梅”出“洋”。如“省川”自食惠民之诺,让蜀中父老望穿双眼。

      真正“弘川”、“普川”且惠民演出复盖绝大部份乡镇的民营剧团,何曾分到一杯羹,外埠“公仆”厚此薄彼、视广大乡民父老如草芥,实实让人寒心不已。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2-6-9 15:25 |

节悲  节悲。且看喜讯呐:
纪念振兴川剧30周年 12项重大举措活动将启动





    昨天上午,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纪念“振兴川剧30周年”系列活动将于今年7月至9月举行。其间,座谈会、剧目调研、戏歌演唱会、名段展演等12项主题活动将陆续在全省范围内进行。

    今年是振兴川剧30周年,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振兴川剧领导小组将在7月至9月期间集中开展一系列振兴川剧30周年的纪念活动。在活动列表上,记者看到,此次纪念活动形式丰富、内容多样,既有纪念大会、座谈会这样的高端会议,也有剧目调演、演出周等精品展演活动,川剧进校园、川剧“路演”等川剧推广普及活动也将同时举行。此外,活动还推出了青年川剧演员比赛、川剧玩友大奖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成都首届川剧戏歌演唱会更是创新形式,邀请川剧名家和流行音乐明星共同唱响川剧戏歌。拍摄川剧电影《槐花几时开》、编纂出版系列川剧图书和音像制品、建立川剧数据档案库等活动也将同期举行。

    优秀川剧剧目调演除了在成都设主会场之外,还将在自贡、乐山、绵阳、南充等地设分会场组织川剧演出。 :):(:D:P:victory::handshake:kiss: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10:57 |
金阳 发表于 2012-6-9 15: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节悲  节悲。且看喜讯呐:
纪念振兴川剧30周年 12项重大举措活动将启动



谢谢老师宽慰之言。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