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汉城
天铸铜城卫巴蜀
马恒健 文/图 四川通江县有一个镇名叫永安,全国有18个省、自治区的市县或乡镇与之同名。如果说它太普遍太通俗,那么,它的一个村的村名——得汉,却独一无二且令人浮想联翩。 得汉,是闺中怨女终于觅得中意的汉子,还是乱世雄才夺得汉家天下?翻阅浩繁的典籍,历史的注解明明白白——“汉高帝据此以通饷道……引兵定三秦”(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是那位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刘邦,在4年的楚汉战争中,利用这群山拱卫、物产丰饶之地屯兵屯粮,并由重臣萧何坐镇,使之成为他争霸天下的坚实的大后方。得汉城,是一代大汉基业的第一块基石。 以后1400多年,晋隋匆匆掠过,大唐也成过眼烟云。北方草原刮来的硝烟,使南宋人再次想到了得汉城。 那是13世纪中叶,成吉思汗的后裔们,摧枯拉朽般横扫半个欧洲后,又灭掉了国力强盛的西夏国和民性剽悍的大金国。当不可一世的蒙古贵族们将马首和箭头对准南方时,他们踌躇满志:10年灭掉南宋不成问题。 1235年,宋蒙战争爆发。战局的发展果然如蒙古贵族们所料,他们很快地饮马长江。但是,面对天堑,他们就是过不了长江。“得陇蜀为基础,顺流掩举吴越”,攻占财多粮广的四川,进而东出三峡,迂回进击华中、华南,便成为蒙古贵族的重大战略决策。 1236年,蒙军悍将阔端率兵首次攻入成都,不仅将城内财物洗劫一空,且以国家恐怖主义的名义将城内军民斩尽杀绝。蒙军退去后,南宋将军贺靖入城清理尸骨,“录城中骸骨一百四十万,城外者不计,”(清.同治《成都县志》)。 自此,蜀中州郡十之八九反复遭蒙古铁骑践踏。四川危在旦夕,江南迟早不保。 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屠杀,哪里就有死拼。一代军事天才余玠,被推到了“独当一面,拒外安蜀”的四川安抚置制使的重要位置。余玠面对宋理宗,许下了“愿假十年,手挈全蜀之地,还之朝廷”的气壮山河的誓言后,根据敌我形势和蜀中自然地理条件,采取守点不守线,连点而成线的战术,依山制骑、以点控面,先后在川内构筑了80多座山城,并迁州府治所于山城内。经数年建设,逐步建成了以堡寨控拒江河、关隘的纵深梯次防御体系。 在这80多座抗蒙山城中,有8座战略地位最为重要,地形也最为险绝。“号为八柱,不战自守矣”(姚遂《中书左丞相李忠宣公行状·元文类》卷四十九)。得汉城,便是令所向披靡的蒙古铁骑勒马的八柱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