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两张照片是被现代高楼大厦团团围住的南昌滕王阁。如当年写下千古名章《滕王阁序》的王勃,有幸转世活到现在,看到上面照片中南昌滕王阁变成了这样的样子,不气个半死才怪。这被幢幢现代高楼大厦包围住的南昌滕王阁,任你从那个角度去看,那里能看出王勃《滕王阁序》中所描述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景象呢?悲催!这南昌滕王阁变成现在这不伦不类、不土不洋、不今不古的模样儿,已经变得严重与当年王勃笔下描写的滕王阁貌似货不对板了样嘛!
阁因文出名。遥想当年,王勃写下的《滕王阁序》成就了南昌滕王阁的千年盛名。而今,在城市现代化浪潮的滔天巨浪侵袭下,南昌滕王阁古风荡然无存,让见者有大失所望之叹:这那还是王勃笔下描写的滕王阁呢?现在这南昌的滕王阁,大概也就只剩下名不副实的虚名,以仅存的名头来赚旅客手中的钞票了吧。
而时运不济的阆中滕王阁,与南昌滕王阁虽同为一人(滕王李元婴)所修建,但阆中腾王阁却远远没有南昌滕王阁有名,只因当年王勃是在南昌游览滕王阁凭兴写下了那篇词藻华美,朗朗上口,传延千年的千古名章,让南昌滕王阁因其美文而扬名四海。假设的话,当年王勃不是在南昌写南昌的滕王阁,(假如他还能再活得更长久点。)而是后来有机会跑来阆中写阆中的滕王阁,说不定后来闻名天下的就不会是南昌的滕王阁,而有可能变成是阆中的滕王阁了。(史书记载,当时的阆中滕王阁在整体建筑规模上是超过了南昌滕王阁的。)
不过,风水轮流转,如果说失却了当年王勃笔下所描述的人文景观,被现代高楼大厦包围了的现在的南昌滕王阁,正在逐渐变成被周边现代高楼大厦团团围在里面的仿古盆景,而阆中滕王阁却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优势:依山面水,登临阁门,凭石梯缓缓而上,阁临山而建,玉台山林木郁郁葱葱,嘉陵江水如玉带环绕从滕王阁所在的玉台山下缓缓流向古城方向。如是天气晴好的一日中的早晨时分,从古城塔子山白塔之颠冉冉升起的朝阳,把明媚的阳光映照在嘉陵江上,水气上腾,云雾氤氲,雾气缠绕,如薄纱般包裹着若隐若现的玉台山、滕王阁,此景此情,装点的整个玉台上、滕王阁,更恰象一幅绝美的山水丹青。再加之阆中滕王阁景区周围没有任何一幢现代高楼大厦与之相持而大煞风景,这到使得阆中滕王阁越来越有点象当年王勃笔下所描述的:“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种令人心驰神往的风光景象了。
不妨多花些心思,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拿阆中滕王阁做出一道旅游大文章来,在体现阆中滕王阁内在的人文价值方面,在其人文内涵的充实上做足功夫,让阆中滕王阁更显大气,更有文气,更有名气。
当年滕王李元婴这家伙到是诗书画,音律、舞蹈方面的高手,现重修的阆中滕王阁要突出,要更多充实其内在人文价值,这才能与史书所记载的盛唐时名正言顺的阆中滕王阁更相匹配嘛!可否考虑:吸纳省内外诗书画的人才定期在阆中滕王阁举办诗书画展览,作品比赛。在滕王阁各个亭堂楼阁内的四面白墙上多挂些反映阆中古城风士人情、人文传承有关连的字画作品。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引进专业音乐舞蹈人材或有这方面的舞蹈老师可对本地舞蹈爱好者、表演者加以培训,组织专业的舞蹈表演团队,在阆中滕王阁上面定期表演具有明显盛唐唐风唐韵的(貌似西安就有)的大型唐代舞蹈。再者,除现着力打造的古城景区、风水文化、科举文化,等等方面外,有关决策层,眼睛应往阆中滕王阁上所转转,思路往阆中滕王阁上所想想,重心往阆中滕王阁上多放放,对滕王阁的对外宣传力度更大些。说不定,一个完全与王勃《滕王阁序》中所描述的人文,自然景色较为接近的阆中滕王阁,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出名于海内外,以此在人文景观等方面,势头直压南昌滕王阁,能成为广大海内外游客心目中众望所归的真正意义上的古风犹存的滕王阁的可能性这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