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04|评论: 7

[文朋诗友] 遐想一座村庄的陈旧记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7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琢磨着做一个中国结。拾起一根茜素红的丝线,先编一个盘长结,让它和满地的大头钉纠缠在一起,从中抽出两根底线,再打个凤尾结,两根线相依相偎,亲密得像分不开的柔风和细雨。最后呢,再续上一片流苏,光彩流溢的,在我的眼前铺开一幅画卷……
  六岁的我,站在缺了一角的屋檐下,站着,站着,天边就漏下了一匹晚霞……
  外婆的那个村子,有一切被称为“秀美”的特征:长满青苔的简陋石桥,没有名字的,静女似地横卧在小河之上,随着清冽的河水蜿蜒而下的,是青而又青的竹林,一滴晨露从竹叶间溅落,不小心吵醒了酣睡的雄鸡,一声高亢的长鸣……
  于是村子动起来了。

      我们不曾经历过那个年代,但一样的感同身受,正如我们虽然没有经历过刀耕火种,却早已把“炎黄子孙”这四个字烙在了心上。
  小村虽偏僻,但在那火红的年代也没少受战火的洗礼。1942年的秋天,似乎并不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却不知从哪里来的尖锐叫声划破晴空:“鬼子来了——鬼子来了——”于是村人全都丢下手里的活计,匆匆往家里跑。一时间,家家柴扉禁闭,处处杳无人烟。外公此时毫不知情,还拎着把柴刀在山间小路上愉快的哼着小曲。忽然一个在阳光下闪着明晃晃亮光的墨绿色东西跃入了他的视野,他不由得握紧了柴刀,鼻尖上沁出了豆大的汗珠,就在他已经准备好作殊死搏斗的时候,那个“绿钢盔”突然抬头,对他咧嘴一笑:“兄弟,有烟吗?”就在外公疑惑着“日本鬼子”怎么说起中国话的时候,村子里早已大开“杀戒”。原来这伙人是一伙国民党的散兵,半路上弹尽粮绝,焦渴难扼,又不敢明着抢百姓的东西,于是就想起“兵不厌诈”这条兵法来了。他们先是乔装成鬼子把村民都吓跑,然后迫不及待地跑到院子里,把能吃的都搜刮一空,有人看见农户栅栏里养着两只肥壮的母鸡,二话不说,袖子一卷就把把鸡们给提了出来,连皮带毛剥了就地烤着吃。村民见状,都是敢怒不敢言,好在散兵们也不是穷凶恶极之辈,吃饱喝足后抹一抹嘴角,就稀稀拉拉地走了。
  村子有一防空洞,本是为了躲避日本人的炮弹而建的,解放以后,就废置不用了。曾经有村童玩耍时不小心陷落里面,于是村民们用一些木柴,干草堵住了洞口。从此以后,阴森的防空洞就成了鼠朋蛇辈们的“游乐园”,也成了令村民们头疼欲裂的“历史问题”。
  舅舅的厨房正好对着防空洞的洞口。一日,他收工回家,正待切菜的时候,冷不防往菜板上一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一条半米长的眼镜蛇正盘旋在菜板上,虽然不是很大,但蛇身上鲜艳夺目的花纹和快速收缩的信子却当即让舅舅丧了七魂六魄,他在原地足足呆立了5秒钟,突然回过头对正在地上玩泥巴的儿子说:“小三,你妈出门的时候有没有跟你说过咱们晚上要吃蛇肉呀?.”……还好村里一个捕蛇高手正好经过,三下两下把蛇收服了。这件事情后来成为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笑谈之一。


      站在青石桥上,杏色的衬衫和黑布鞋,雨点淅沥疼爱着蕉林,在河流的远处,,稚嫩的笑声随着柳絮飘成了云烟。
  我小的时候是个野丫头(现在也好不到哪里去),整天跟着村里的男孩子到处疯跑,摸鱼上树,玩泥巴和扮新娘做家家酒,一天到晚都灰头土脸的,要不是脑后扎着个小马尾巴,凭谁也不知道我是个女孩子。太野了总会出点什么事的,且不说别的,单是村口那条河流,就被我“拜访”了三次。虽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是并不影响我连续三次掉进同一条河流的“壮举”。第一次正值枯水期,掉下去的时候正好坐在松软的水藻上,不仅不害怕,还把水藻扯来玩。第二次可没那么好玩了,外公牵着我走着那条独木桥的时候,忽然看见河对岸上的桃花居然开了几朵(要知道那棵桃花在堤上住了很多年,一直都是光秃秃的树干再加上几片摇摇欲坠的干瘪的叶子),孩子心性一起,挣脱外公的手就想跑去看看,不想一个跟头就掉下去了。别看当时水也不深,可也足以淹没我的胸口。这下可把还在桥上的外公急得直跺脚。恰好不知道谁的爬犁还搁在田埂上,他赶紧拖过来架到河床下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我给拉上来。上来自然免不了一顿数落:“傻丫头,不就是几朵花嘛,就能把你的魂给勾去了。”我吐了吐舌头,连说以后不敢了。话虽如此,小孩子不记事,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是说给大人听的。没过几天,又开始在河边蹦达了。
  转眼间,那只被村民称作“呆瓜娘”的鸟醒来了,站在最高的枝头用它那长达10秒的叫声不停地向大地广播着:“夏天来了,夏天来了。这时候的河水可有精神了,它仿佛要昭示自己的力量似的,咆哮着不断冲击桥墩。岸边的草也茂盛得像一件绿袍子,把河堤完全覆盖住了。我就在这样的草上和伙伴们笑闹,忽然感觉脚下一空,踩到的明明是草,却整个人重心不稳地往河里掉。这之后的事,我也不太记得了,只知道似乎还拼命挣扎了一会,但河水来得太汹涌,不一会而就把我卷入了旋涡中,我也昏死了过去。醒来第一眼看到的是肚子鼓得大大的自己,外婆抱着我伤心地哭,一双双焦急的眼睛包围着我。看到我安然无恙,大家都松了口气,外婆更是破涕为笑,指着我对大家说:“看看这孩子,天生水牛的命,掉到河里几次都没给河神勾走。”后来我才知道,要不是那时候恰好有个叔叔在下游洗菜,把我给救了上来,我这条小命早就没了。
  村里有个俗例,凡是曾经溺水的孩子,必须要给他“招魂”。据说溺水是因为河神想把孩子抓去当童男女,所以即使救上来了,魂魄还留在河神那里,如果不举行这个仪式,这个孩子以后可能会变得痴痴呆呆。当天夜里,村里的几位长者请来了附近最有名的巫师来给我“招魂”。
  那是个漆黑的夏夜,只有风吹过蕉林的沙沙声,一些萤火虫背着小灯笼在若明若暗的空间里巡逻。看着全身黑衣一脸肃穆的“招魂”队伍,我打了个寒噤,一个劲的想往外婆的怀里钻。偷眼看那个巫师,只见他一手摇着铃铛,一手比划着我看不懂的手势在队伍前面领着路,口里还念叨着什么咒语,似乎是什么“河神啊,请把这孩子的灵魂赐还吧。”诸如此类的话。他的脸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狰狞而诡异。跟随的众人徐徐地沿着河边走着,一边往河里撒着豆子和甘蔗叶子(好象是这些吧,记不太清楚了)就这样沿着我溺水的河岸走了三个来回,忽然队伍中间一个人举起手中的铜锣,“当当当”地敲了三声,扯着嗓子喊着:“收——魂——回——家——”那巫师便过来牵起我的手,让我跟他一起对着河水拜了三拜,整个仪式就结束了。
  自古民间流行巫术,云南的蛊毒,湘西的赶尸,贵州的抹脸,有赖于各种各样的野史村言,成为玄而又玄的传奇。从母系时代起,人们就开始相信自然界的花草,鸟兽等各种生物都是有灵的,它们通过各种方式与人类维持着某种感应。交感巫术频繁出现在各种古籍里。《红楼梦》第二十五回说到赵姨娘买通马道婆,用纸扎的小人对宝玉和凤姐下咒语的故事,就是交感巫术的一个应用。至于我们是否真的能通过一个人掉落的头发,指甲,牙齿等控制他的灵魂却是不可考证的。但这些早期的巫术直观却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感知美的开始。我始终相信,每一件事物的出现都有其必然性,同为有机物构成的动植物和人类确实存在着感应,作为自然界统治者的人类,应该守护好这种微妙的关系,才能以平衡的状态继续发展。我记得《圣经》里有这么一句话:“人所遭受的,动物一样会遭受,人不能自持地位高于动物。”与民间存在的对自然界的畏惧心理一样,这种阐述是对人类中心论的一种否定。无论如何,对自然界多一分关怀,就是给人类自己积聚多一分生存的能量,时间的浪潮终会把我们推向真正的虚无,当消失成为必然的时候,我们也许可以微笑着对这个世界说再见。




                                                                       未完待续...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2-5-17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文

      扮新娘拜天地的游戏,相信是很多人珍藏在心底的纯真画面。在浅草流莺的田野上,偷藏了一玫绿戒指,野菊花就满满地开在头上,豌豆花上逗留的蝴蝶意外地做了媒人,流霞经过的时候,好心送来了一件嫁纱,林间溪水也适时地奏响了婚姻进行曲。一切都是那么完美,就像最初的海誓山盟。许多年以后,我却再也不敢奢望这样的婚礼。四月天里也有阴霾,一顶草帽遮不住漫天风沙,希望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有时在一个回首间,竟蔓延成无限。我常说人生如茶,水煮的沉浮,散尽芳香求一缘,却在寻寻觅觅之后,凉透了心,最终沉淀然后归于平静。
  田埂上到处生着蔷薇,庄稼人干脆把它们扎起来,成了现成的篱笆。待到夏天的时候,一从从,一簇簇的花苞好象隐忍了很久似的,不停地颤动着然后爆开明媚的容颜。不知道为什么,它们总让我想起拉丁舞,一样的的狂野一样的自由,内心的渴望由身体做了最直接的表达。我在起舞之前,并没有意思到自己的压抑,可是在跳起来以后,却分明感到自己在释放。也许我们时时刻刻需要一个缺口,在必要的时候导出失意和痛苦,甚至是快乐。是的,快乐也需要导出。日中有昃,月满则亏,安逸太过就会失衡,生命有不能承受之重,也有不能承受之轻,没有轮回,没有三生,生命尽处,由一声叹息做了落脚。
  墙角边堆着一堆枯竹。一年过去了,还是一样的枯竹,但一样的竹上生出了星星点点粉紫的花,不屈地迎风摇曳。这花我认识的,它叫紫罗兰,外公不止一次地告诉过我,它看起来娇弱无力,其实生命力却是极强的。我惊讶它的来处,难道竟是从竹缝里生生蹦出来的吗?几秒钟后,一阵风告诉了我答案。原来楼顶种着一棵紫罗兰,她是这些美丽天使的母亲。大概是不想受那个小小盆子的束缚,她日夜等待着,终于感动了风儿,在某一天吹飞了她晶莹的思念,让她得以借助潮湿的气流完成了一次落地生根的旅行。对自由的向往是一切生物的共性。对于人来说,自由不仅仅是空间意义上的无拘无束,更指的是情感上的,思想上的,各个方面的足够宽松的环境。我们都知道绝对的自由是不可能的,自由在很多时候,都体现在心态上。唐玄奘历尽艰辛,风餐露宿,甚至曾一度晕倒在无边的沙漠上,最终取得真经,成为了佛学界的权威。在为了自己的追求而孜孜不倦的时候,我们坚信自己是自由的,因为这种感觉如此充实,这样的心境如此澄明,也许我们从不曾希冀,但却在呕心沥血之后,耕耘出自己的一片碧海蓝天。
  有些东西消逝得太快,竭尽全力挽留不住,我们只能安然看它远走。外公走得如此安详,在他有生之年不曾让儿孙们伺候过一天,甚至去世那天还能自己到河边洗衣。我完全有理由相信,他只是到一个春暖花开的地方游玩去了,就像墙上的挂钟,几十年如一日地每隔半个小时鸣响一次,却偶然在某一天,用沉默告诉你它已经累得走不动了,该休息了。那天的日落之后,荒野上一片寂静,看着因焚烧遗物而燃起的熊熊大火,我分明感到自己的灵魂也被烧着了。这个曾经是最疼爱我的人,以后再也不能一边给我编蛐蛐笼子,一边教我唱革命歌曲;再也不能戴着我织给他的围巾,朗笑着夸我手艺好了。我鼻子一酸,泪水无声地顺着脸庞滑落。那个夜晚,我就在田野里一直跪着,不停地祈祷,希望他在天国仍然快乐幸福,嘱托风儿告诉他我以后会照顾好自己,千万不要为我担心。有些东西总是在失去后,你才理解它的重要性。原来占据心灵一角的城堡在朝夕之间轰塌了,干脆得甚至让你连灰飞烟灭的味道也没有闻到。你捂着伤口,假装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可是不能拒绝流血。你或许会希望从不曾拥有,这样也许就不会痛苦,可是选择只有一次,“永劫回归”是不可能的。即使速度能超过光速,即使不存在“祖母悖论”,我们也没有能力去改变已经发生的一切。如果注定要背负沉重,就主动去接受吧。终了一生,不过是一场关于回忆的放逐。


                                                                   <完>

发表于 2012-5-17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victory:

发表于 2012-5-17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victory:

 楼主| 发表于 2012-5-17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敲完这些字,再修改,弄了一下午,困的要死,就小睡了一觉。忘了说明一下,此文是跟据女友所述的她的童年改编。。。
    哎,没多少人气。算了,我还是继续请周公聊天。晚安啦,各位…
发表于 2012-5-18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散文写得真的很好,如行云流水,亲切、温馨,动人。但有一点不知可否修改一下,第二段的关于招魂的说明,在整个篇幅中显得凸兀,有点牵强,就像把一口流畅之气引导了岔路口。

发表于 2012-5-19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P;P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