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绵阳去北川,途中要经过北川新县城。坐在车上,顺路绕进北川新县城,李月一定要带记者先去看看她们家的新房。这是一套90平米的房子,没有装修。李月妈妈说,目前李月在绵阳上学,加上房子没装修,暂时还不能住过来。在空空荡荡的新房里转了一圈,看得出李月已经是一脸的期待。 从北川新县城出来,汽车驶入去北川老县城的路。当初的那条普通的柏油路,如今已经变成了双向四车道,平坦,宽阔。 李月乘坐的汽车进入了北川老县城。县城老城区那片废墟,已经被当年那场泥石流彻底冲毁掩埋了。在遭遇泥石流的地方,建起了一座阻挡泥石流的大坝。 汽车在老县城的北川酒店前停了下来。李月下车,拄着拐步行。往曾经的开发区方向走,过了北川酒店不远,就到了李月外婆的家。快到曲山小学岔路口时,记者很想问李月想不想进去看看,但又怕撕开她心里的伤口。正纠结之时,李月说话了:“汤阿姨,去我们学校看看吧。这几年,我一直想去,可一直没有勇气……”最后的一句话,李月声音很小。说完,她转身径直走了。 那个斜斜的小坡两边,在修建地震纪念馆时围上了木质栅栏。记者跟在李月身后,她拄着拐,慢慢地往上走。 “妈妈,我当时就是被埋在那下面……”李月对妈妈说。那栋教学楼,曾经承载着多少孩子和家长的梦想。地震之后,1092名师生仅有685人幸免于难。 “汤阿姨,你知道我被埋在废墟下心里都在想什么吗?”李月突然问。“我平时胆子很小很小,地震后被埋在那下面,却不觉得害怕。当时,我的思维很活跃。我想到很多很多的人,也想很多很多的事……身边还有同学说话,那一刻,一点也不绝望,不害怕。下雨了,很冷,我们曾经相互鼓励……身边的同学撑不下去了,死了。要是在以前,我一听到死亡,就会觉得很恐惧。但是那时候没有。雨停了,我听见有虫叫蛙鸣的声音。以前从来没有仔细去欣赏过这种美妙的声音。为什么美妙?因为它们都活着……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李月的口气,好像在说别人的故事。 “我被抬出来的时候,我忘记是走的哪条路了。当时感觉太疲惫了,头是晕的,所以没记住。”李月说。 被迫成长: “泪还是流进心里好一些” 地震发生后,李月的左腿被曲山小学教学楼的沉重梁压着。无法动弹的李月,在废墟里度过了生命中刻骨铭心的75个小时。一个只有11岁的小女孩,这75个小时,真的无法想象她是怎么撑过来的。 在救援部队到来之前,外公苦苦哀求身边的幸存者救救他的外孙女,由于没有工具和医疗器械,人们再怎么努力都是徒劳。“你们走吧,我已经这个样子了,难道你们也不要命了!快走……”这个善良的女孩不断重复着这句话,她的坚强与无畏让施救者更加心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