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220|评论: 1

宜宾街头可怜乞讨遭到质疑 骗取善心比骗取钱财更恶劣(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9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一题为‘宜宾叙府商城:街头“父亲”组团行骗,善良的人们应提高警惕!’的网帖引起了网民们的热议,帖中,网友“江涛”从网上寻找了大量资料,揭露了几名男子打着“父亲”的旗号,在街头以救白血病患儿为名义,实际是在疯狂行骗。借此,呼吁广大市民朋友应提高警惕,勿被骗子骗取善心。至于“父亲”是否行骗,目前,已有媒体证实该 “组团募捐”的父亲们家中确有白血病患儿。

45.jpg

近年来,宜宾街头的“行乞人员”从一整条街寥寥无几到现在的“常态化”,从人们主动献出爱心、伸手掏包,到现在的双手兜揣、视而不见。“善举”从人们的身边似乎在走下坡路,难道是世人冷漠无情?难道是人们的善心遭到了欺骗?还是……

是谁让仁慈的心肠慢慢变硬
      【真实报道】2011年中旬,宜宾酒都播报记者扛着沉重的摄像机来到菜坝,揭露了一个乞讨老人的“前世今生”。该报道中,已年过半百的老人正在打麻将,见到记者的摄像机后立马躲闪,记者问其在街头可怜乞讨为何却在家中手摸“二筒”时,老人闭口不答。

      随着行乞人员的职业化,骗术的种类让人瞠目结舌,人们被形形色色的街头骗子搞得不分青红皂白。2010年6月,一则“沿街乞讨者九成属职业乞丐,收入超白领” 的网帖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职业乞丐利用可怜的外表骗取人们同情,达到成功行乞的目的,更有甚者是在“城里磕头,家中盖楼”。

46.jpg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一则骗术被揭穿必定引来市民的围观,当人们不断遭到“愚弄”,在知道骗子的恶劣行径后,弱小的同情心必然会被慢慢磨平,仁慈的心肠也将慢慢变硬,习惯性地养成抗性,形成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这样,即便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走上街头行乞,也将被公众普遍的抗性所质疑。

47.jpg

面对可怜之人必定有可恨之处
      【真实故事】家住宜宾高庄桥的杨先生,在2000年时,家中突然“闯来”一乞讨者乞求给点米饭填饱肚子,杨先生见其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于是起好心给了一个“包谷粑”,乞讨者吃完后便离开了,但接踵而来的是乞讨者不断上门光顾杨先生的家,每天一到晚饭时间,乞讨者便定时定点上门乞讨,直至2001年底,该乞讨者才不见踪影。

48.jpg

2010年11月5日,网友“小马马”在零距离‘酒都眺望’板块发表 “女学街口“横尸”要钱 文轩书店巧遇“尸变””的帖子引来网友一片骂声,帖中,讲述了城区女学街口,一神情犀利的老头身旁躺着一个双腿绷直,看似身患重病的人在街头乞讨,不料却被碰巧路过的小马马拍到僵直的乞讨者站起身来,在街边解下裤带方便的画面。很显然,掏钱给乞讨者的人,善心遭到了骗取,而骗子却依然逍遥法外。


49.jpg

一些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在街头下跪,假扮可怜变身乞讨者,他们好手好脚又为何不能靠双手拯救自身?”谈到街头投机取巧的乞讨者,市民陈女士气愤不已,“能自己劳动却到街边乞讨,他们根本就不值得可怜,如果施舍,反倒是助长了他们好逸恶劳的恶习,时间一长,他们便把别人的同情当做谋生发财的手段。”对宜宾街头一幕幕“假性”乞讨陈女士感到深恶痛绝。

50.jpg

●点评
      从宏观上来说,假乞丐不仅骗取了人们的同情心和金钱,更是白占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的救助款,使社会救助的整体实施效率也大为下降。有网友认为,目前亟须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完善,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并形成有力的网络型监管体系(这需要技术上的支持,专家团队和政府部门的通力合作)尽可能分辨清真伪实虚,扶持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从微观上来说,有网友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如果乞讨人员向你要钱,那你给他点吃的;如果对方要吃的,那你就施舍他点钱吧。因为真乞丐要钱也是买饭,他跟你要钱的时候你给他一个面包,他也会感激你,反之假乞丐还会继续进行他的乞讨行为,对于你赠送的食物会不予理睬。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