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207|评论: 6

小西街怀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4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西街怀旧
漫山梨花的季节,微风穿过阳光,携着暖意扑面而来,女人们心甘情愿地被春小子剥去冬衣,梨花拥着山峦,一片银装素裹。论赏花,梨花的品相不算好,花瓣透着惨淡伤感,梨花也谈不上香,即使漫山遍野,也盖不住油菜花醉人的芬芳。游山的美女,哪怕见到一枝娇艳的桃花,都迫不及待的摆起PS。办不办节并不重要,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窝冬的人们早就盼望春天的暖阳,谁愿意放弃春游踏青的好时光,清明要去扫墓,以表对故人的尊敬与怀念,除草培土间完成与亲人的对话。这两股人流汇合,足以让沿山人头攒动,水泄不通。
绵九路是观山赏花的捷径,小西街便是田园到都市的纽带,匆匆下山返城步入小西街,这条曾经熟得不能再熟的小街,现在很少来,短窄的街道,几分钟便可过穿行而过。熟习的街道变得如此陌生,找不到一点儿时的记忆,确实有点悲哀。
小西街,其实并不通向西,它与大西街几乎垂直,从大西街中部,呈丁字型指向九龙山,小西街北高南低,全长不足300米,在绵竹的街道中很不起眼,更不能与大南街,大东街相比,但只要在这条街生活过的人们,都会将它永远留在记忆里。时光流逝,以在小西街生活了近二十年的经历,追述当年的街景,既是对当年休闲生活的缅怀,更是对街坊邻里的思念。
小西街的街口与其它街道一样,以城门为起点,因大西街也有城门,故称“小西门”,是绵竹城五个城门之一,城门外同样有一条不宽的护城河与灌耳河相连。小西门城墙近2丈,城墙基础以大青砖砌成,上部由三合土夯筑,内填夯土,城墙上有垛口、望孔、射孔和旗台,非常坚固。从没见过小西门的城楼,不应毁于战火,绵竹是和平解放的,也许城门并非门楼结构,具体不得而知。
小西街介于街与巷之间,近300米的街道由三合土夯成,仅一丈多宽,却非常坚硬光滑,街沿是以青石条做边,大小不一的石板盖排水沟而成,基本够两人并行。晴天不晒,雨天不淋,即使遇到暴雨,很多“龙门子”足以遮风挡雨。小西街房屋建筑以前门面后院落的方式修建,临街面由木板拼装而成,通常叫它“铺板门”,大户人家铺板还透着暗朱红,一般人家则用桐油作防水处理。小小的“铺板门”,却承载了不少孩子快乐的童年,有一种叫“丢片子”的游戏,以向“铺板门”的凹槽丢“片子”的多少决定胜负。
小西街带有典型的川西民居特点,清晨,青瓦屋顶透着炊烟,随着门碗子发出的吱吱嘎嘎声,晨炼的,倒马桶的相继出门,收潲水的农户也来街上,聪明的主妇总是把潲水盆子端出来,顺手搅动一下,再讨价还价。街上的人慢慢多起来,匆忙行走的应该是两支笔,一是书包装笔学生,再就是上衣兜撇钢笔的干部。小西街是居民聚集地,但错落有几个单位,很有点行政街味道,政府机关和两百多户居民平静相处。这些单位,拿现在来说也非常牛B,城关镇政府,工会,农水局,民卫局,公安局,财税局,绝对是实权部门,哪个今天不牛气冲天。
小西街并非市井之地,毫无商业特色,唯有“时代照相馆”还算时髦,金婚老人当年的结婚照应该出自这里,其技术非今天“摄协”可比,店堂里的黑白照片既有历史的厚重,又不失潮流,堪称经典。8角钱4寸的结婚照,拍出多少夫妻恩爱一生,今天,几千元的婚纱照,却照出不少短命姻缘。照相馆是公私合营的,另一家商店就是与大西街口交汇处的副食店,除了盐和醋酱油和草纸,好像啥子都凭票,绵竹大曲,呈色酒,冒壳子糖,鱼皮花生,今天想来,只有怀念。现在买东西能砍价的叫“砍爷”,当时都是政府定价,不能砍,但偏偏有神人,花同样的钱能多买盒火柴回家,当时食盐是每斤壹角柒,火柴2分,神人每个铺子秤2两盐,四舍五入3分钱,如此五次壹角五,剩下2分再买盒火柴划半个月,这才是精打细算,理财高手。小西街的个体经营者也有两家,一家是北头的徐大娘,卖针线的,另一家是农水局隔壁杨家,卖炒货和水果,夏天兼营用红纸、糖精加井水泡制的凉水,那个年代,两家个体户能生存下来,还养活一大家人,值得尊敬,也算市场经济先锋。
小西街有七、八座大院,说明解放前在这里居住者非富即贵的地位,院落大小不一,大的院落套院落有“五进”之多,大部分被政府征用为机关驻地,但仍有两个大院子住有数十户居民。最有特点的院落有两处,一个是当时的城关镇政府驻地,“鸡公楼”是当时绵竹城最高建筑,阁楼式木质结构,共四层,飞檐斗拱,楼顶一旗杆直插云宵,鹤立鸡群,气势磅礴,楼脚花园、假山鱼池颇有江南园林风范。另一处名气更大,就是“联诊所”(今中医院),大门属中西合璧式样,高于街面约1米,进入诊所,右边是专治疮疖癣症,无明肿毒的高人“王铲子”,据说他下手稳准狠,凡此类症状一铲子下去,以秘制疮药敷之,几日便可痊愈。左边是注射室,不时传出小孩撕心裂肺的哭声。前行至“二进”回廊,最具特色的骨伤专科“夏骡子”,墙上“华佗在世”的锦旗,让人心生敬意,没有X光,没有无影灯,却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妙手回春的传奇,夏氏家族奠定了在绵竹骨伤医治领域无人撼动的地位。从“二进”向左经几十米长廊,巨大的假山水榭前有一阁楼,铁老太爷座堂应诊,求医者络绎不绝,老爷子气定神闲,手托盖碗,三指号脉,望闻问切,拿到药单子者个个虔诚而去,盼着药到病除。
说道小西街,不得不提及一个人,巴蜀鬼才魏明伦在《绵竹赋》中道“助康梁变法维新,洒热血染红菜市刑场者,绵竹人杨锐君子也。”杨锐1857出生于书香门第家,22岁时就考中了举人。1874年到成都参加院试,四川学政张之洞认为他是蜀中奇才,受张之洞重用,是亦师亦友关系。1894年中日交战,他坚决支持对日宣战。1895年春夏间,他与在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举人一起上书清廷,请求变法,此为“公车上书”。光绪帝宣布变法令后,他领四品卿衔,担任军机处章京并参与新政。戊戌政变时被捕,与谭嗣同等同时被害,年仅41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杨锐的灵柩由乡人黄尚毅和其子杨庆昶运送出北京,颠簸千里回到绵竹,在南门外的南轩祠旁安葬。杨先生祠在小西街的故居,是为纪念杨锐而建,落成于民国五年(1916年),坐西向东,面积约2600平方米,内有“紫微山馆”、“说经堂”、“杨锐纪念馆”、“崇经壁”、“聚书楼”、“爱莲水榭”等建筑。堂中有民国四年袁大总统题匾“成仁取义”,袁贼的东西肯定难以保留,但刻于石柱上盈联颇多,其中清史馆馆长王运所提“丹心报国死何辞,恨未血溅帝衣,明臣非罪;青史垂名期不朽,果能书忠董笔,做鬼亦雄。”很是霸气。杨锐故居虽为得到保留,但用作博施于民,悬壶济世之地,随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意,也是对先生的最好告慰。
小西街还有其独特之处,一是婚姻登记,结婚办证在城关镇政府,虽然结婚自愿,但一定得有单位证明、户口本,那时“扯证”并非一蹴而就,得一二再,再二三的叫你考虑,所以,花几个月时间领证很正常,如果换成今天,可能妹妹不急肚子急,怕都遮不住了。离婚在百步远的民卫局(民政卫生当时合一),大门口经常是哭流打涕,俩口子闹娃娃哭的,总之不敢动手,对门就是公安局。离婚也不简单,工作人员奉行“宁拆一座庙,不破一门亲”古训,苦口婆心叫双方以感情,以孩子将来重,还真劝和了不少扯皮的夫妻,看看现在,发张离婚证比卖3D电影票还容易。
另一个独特之处就是绵竹监狱,紧邻公安局,在财税局对门,那大门一般很少开,只要一开,不是公审大会,就是县中队的“解伯”,荷枪实弹押着拉架架车的“223”到砖瓦厂,拉红砖去了。
小西街就是这样一条既简单,又不凡的普通小街。如果那些院落尚存,杨锐故居依旧,定会为绵竹增添更多的文化底蕴,也用不着去修大北街那四不象的仿古街,并与剑南老街一起见证绵竹的往事今生。
撤掉条条小街老巷,又重修古街庙宇,既是退步,又是进步。可惜,小西街只能留存我们的记忆里……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2-4-17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西街gai述怀,赞一个。
作为一过客,30年前在那像馆冲洗过一胶卷,在街口餐馆吃过油茶,味道安逸。

发表于 2012-4-19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非常的好,给我父亲看了,说对他来说很多都是非常老旧的回忆了,还说徐大娘还经常来我家吃饭。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眼镜六郎 的帖子

徐大娘铺子在吴家店巷口子上,老人七几年就过逝了。米粉店是80年代在红旗照相馆息业后才开的,不姓徐,是刘二姐等个妇女开的。

发表于 2012-4-23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我家姓杨,我奶奶姓麻,不知你有印象没?

发表于 2012-6-9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机会常常伪装成麻烦,从你身边路过,也只会留给做好准备的人。上班的朋友同理。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