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县为了职教攻坚,夺得先进,不惜撤掉一座千余名学生的中学,树上职教校区的牌子。先进是拿了,但是钟山镇千余名学生遭殃了,要么掏高价到附近民办学校就读,要么到十公里外另一所公办学校就读,要么辍学在家。(4月9日央视焦点访谈)
钟山县争了先进,荒了校园。但在该县教育局长卢耀新看来不是这样。卢局长说,从发展的情况看,这么整合教育资源是合适的,因为群众受益了,广大人民群众受益了。记者追问:到底是谁受益?卢局长说是钟山镇的学生和家长。记者再问:钟山镇的什么学生,受什么益?卢局长已经答不上来了。
明明是钟山县的有关领导受益了,政绩多了个先进;明明是县里的职教工作受益了,拿到了480万元的奖励;明明是那个民办学校受益了,从此不再缺乏生源。而这些受益的地方,正是钟山镇学生家长受损的地方。不但读书受教育花的钱多了,而且跑的路更远了,关键是守着学校上不起学了。
央视焦点访谈的“点评”是:钟山县的职教攻坚让孩子们受了什么益?看看在田里插秧的辍学孩子就是一个回答。这些本该读书的孩子有权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却不能回到校园。记者了解到,已经变更为职业中学西校区的钟山镇中学用途将再次面临变更。职校正在筹划利用新校区办驾校,还要和企业合作建车间、厂房来赚钱。这样做会让一些部门和个人从中受益。可是离办教育的初衷却越来越远远,也让孩子们离校园越来越远了。
经查询得知,这位卢耀新就职教育局长才一年多,此前是从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一职调过来的。现在看来,他的的确确是个搞教育的“门外汉”,基本上对教育一窍不通。就职半年多了,他在2011年8月31日《贺州日报》上说:“近年来,钟山县教育局按照优先发展教育、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确保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
“确保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多么动听多么有力啊!可是就在钟山镇,辍学率竟然高达20%。这些孩子要么付不起民办学校每年两千多元的学费,要么受不了十多公里的路途奔波,已经辍学2年多。一个地方的教育局长,说一套说一套,撒谎撒到这种程度,简直就是一个国家民族教育大业的奇耻大辱!
教育局长是个“官僚”,但更重要的,他应该是个“教育家”。如果他仅仅是个“官僚”,就会像这位卢耀新局长和他的前任一样,根本不顾钟山镇学生和家长的“死活”,打着整合教育资源的旗号,谋算自己的“小九九”,为的就是出政绩再升官。什么“均衡发展”“育人为本”“确保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统统都是唬字牌,装点门面的词语张口就来,但是毫无新意,演来演去,一个个官油子就八面玲珑地诞生了。
笔者身边的一个师范院校,院长是升职无望的原财政局长,书记是升职无望的原统计局长。这样的任命,据说目的就是给局长们一个位子而已,市长弄不成了,就到所属最高级别的学校做做厅官吧。——不难想象,这样的师范教育,将会培养出什么样的“教育家”之苗?不难想象,教育在一些主政者眼里,已经变成了“乞丐”和“恩赐”,教育的希望何在?更不难想象,举国的教育“官僚”深爱的不是教育而是官位,他们治下的教育园地怎不尽是“流离失所”“哀鸿遍野”的凄惨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