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湖南湘潭原副市长装“反腐清官”7年 敛财200万》的新闻报道文章曝光提到“湖南湘潭市原副市长朱少中2003年至2009年间多次收受贿赂共计200万余元,二审被判有期徒刑10年。据报道,朱少中被“双规”前口碑一直不错,其父去世后朱少中曾在灵堂立牌:拒收礼金,并发文大谈反腐经验,被誉为“一年查处88名党员干部”的“高调反腐干部”。”后,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口水,大都网友都认为其不是贪官。
正如某个网友说的“7年200万还不是清官是什么?正常合法收入都不止200万……这是伪装清官么?这他妈的就是个实实在在的清官!”说的一般,有个网友更是义愤填膺的说“副市长才弄这点钱,哎,现在一个村长都比他捞的多了,这市长还真算是清官啊!”
没有办法,该清官落马成为贪官,可以看出,其实不是因为他太贪婪,而是他太高调,据说他一直是属于“高调反腐”的,可惜自己憎恨腐败,却无法类似海瑞一般成为官场清流,所以最终导致了这个不上不下的结局,那就是当清官,却不是一个真正的清官,还是贪了200万,当贪官,又不够贪婪,二奶没有一百人马,所以说这个年代黑不黑,白不白,其实有些时候更糟糕。
人生是悲哀的,当2007年朱少中在湖南的一家媒体上发表过一篇题为《反腐倡廉,教育在先》的文章,痛斥某些党员干部存在“崇拜金钱、权力至上”的官本位思想,并大谈反腐的经验的时候,其实自己不知不觉慢慢在变成为那样的人,所以一般喊反贪的官员,往往是死最快,最糟糕的官员,所以朱少中“曾经是高调反腐的基层干部,一年还查处了88名党员干部”道理一样,今天你抓贪官,明天你成为贪官,人家一样抓你。
副市长为何从“清官”沦落为贪官,为什么一个个好人总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为坏人,究竟是为什么?体制,还是人性?监督又在哪里?所以在没有监督,特权为所欲为的年代,有些时候当个清官真的不可能,所以当清官的下场,要么成为楷模宣传对象,要么当个花瓶,至于能做什么呢?所以当清官,有些时候还不如贪官,至少贪得像个官。
因此反贪廉正不是靠宣传可以得来,真正的清官,也不是靠煤体天天喊“青天”吹就马上成为英雄,反之这是一个没有监督,腐败成风的年代,所以想想那些关于的廉正材料,再想想这个副市长,他不贪,当官究竟为了什么?
本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