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资阳“返乡就业人才服务月”首个周末总结会上,捷报频传。
全市预计今年输出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再创新高,将达157万人次,其中省内转移96万人次;技能人才培养及回引成果显著,在今年首场“技能人才专场招聘会”上,资阳造车、节能等主导产业,新签技能人才1700余人,新达成意向性协议1100余人。“此次签约的技能人才,均为机工、电工、焊工、车工等资阳目前紧缺的技术工种,而往年全市重点工业企业,中高级技工缺口一般都在2000人以上”。补缺如此顺利,欣喜之余,资阳市就业局局长伍立新并没有太大的意外,“如何从人力资源输出大市,升级为人才输出大市,资阳已探索多年。”
建立24小时再就业体系
“申报失业登记24小时内,我们将保证为农民工找到合适的工作。”在资阳市人才市场,伍立新向记者展示由“远程见工系统”构筑起的庞大职业介绍体系。
记者看到,前来登记的农民工只要将自己对工种、工作区域、待遇等要求录入,系统中,求职者与公司的信息就将自动比对,直到出现求职者满意的公司为止。如果觉得公司太远,面试来回开销大,求职者还可以通过类似QQ视频的方式网上“见工”。
“建立24小时再就业体系,除视频等技术手段外,关键是寻找‘见工’的企业。”伍立新介绍。
近年来,资阳实施“东西南北”充分开放策略,在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区域合作中,特地将“巩固双方长期劳务合作关系”列为区域合作的重要内容。目前资阳已与合作区域70余家用工单位签订了长期劳务用工合同,与150余家大中型企业达成了长期劳务合作意向。
此外,随着资阳本土企业迅速成长,尤其是韩国现代、百威英博等大量世界500强企业引入,资阳本地企业新增就业能力大大提升。“2009年,资阳本市转移农村劳动力31.2万人,而今年这一数字将会攀升至43万人。”伍立新说。
“培训工程”成为头号民生工程
据统计,目前资阳共有23所中等职业学校,2011年招生规模达到2.13万人。其中,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劳务培训基地的有6个,数量上仅比全省最多的成都少一个。
一个星期能补齐2000名技能人才,资阳市农劳办副科长肖猛认为,除农民工就业新动向外,这还和资阳连续多年实施的“培训工程”有关。在资阳,除职业学校培训外,送培训下乡处处可见。
“所谓送培训下乡,就是利用乡镇成人文化学校和农技站等专业人才,组成务工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专家组,把免费培训班办到农民家门口,让农民就地就近参加务工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所有费用由当地财政买单。”肖猛解释,“职业学校培训对刚毕业的初、高中生还管用,但让农民工重新花钱去培训,不是很现实”。
此外,资阳将“企业在岗职工培训”、“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村青年技能培训”等项目作为市政府的头号 “民生工程”,培训人数、进度,必须每半月上报一次,按月督查。
据统计,2011年,资阳农民工培训行动共培训农民工6.39万人。其中,仅雁江区取得国家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就达90%以上。刘宏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