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119|评论: 7

古代工程的一些概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4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请您稍微详细地讲解一下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上的一些概念,比如什么是斗门,什么是闸,各有什么作用?都江堰的无坝引水工程的高明之处在哪里?
周:中国最早的水利工程概念有坊和庸,坊是蓄水的,庸是泄水的,都是《周礼》上记载的设施,均为土工建筑物,实际上,和现在在河流、湖泊、池沼上做一道堤或坝把水蓄起来再引到田地里,意思是一样的。在那个时候,由于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就已经开始短缺了。斗门是一种闸,跟闸的区别是斗门比较小。我举个例子,现在的农田水利系统有干、支、斗、农、毛五种规格的渠道,一个灌区不能只有一个干渠,水一下全漫掉,而会由干渠分到支渠,支渠上再分,到了毛渠就类似于人类血液系统中的毛细血管了,斗就是在支以下的那一级闸门,大一些的斗必须有闸门闸座。在唐时的陕西,小的斗门甚至连闸座和闸板都没有,只由土埂拦起来,需要供水时就铲掉土埂,按照灌区的轮灌制度,轮到哪个斗的灌溉时间,就铲掉其土埂,然后再轮到下一个斗。现今有些农村田地灌溉仍在使用这种方法。
都江堰是个了不起的工程,成都平原的灌县是都江堰所在地,灌县现在叫作都江堰市,其南面就是整个成都平原灌区。都江堰工程的具体奥妙在“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件联合运用,发源于岷山的岷江向南流,先到达都江堰的鱼嘴工程,鱼嘴是第一道防线,其实质是一个分水堰,将岷江分流为内江和外江,内江是灌溉的总干渠,灌溉需要的水量由这里流入灌区;外江是泄水河道,多余的水量从外江走掉,保证成都平原的的供水和防洪安全。第二道防线是飞沙堰,如果进入内江干渠的水过多就需要泄洪,飞沙堰的实质是一个泄流堰,其堰的高程是一定的,水超出了这个高度就会自动漫过堰去泄洪,如果超出非常之多,有两、三米高的水头,就会允许把这个堰冲垮,冲垮没关系,可以再重建。飞沙堰是采用竹笼装大石块的办法堆筑成的,石块和竹子都是就地取材,零散的石块装进竹笼里,整个体量就很大了,每个竹笼约长十米,直径约半米到六十公分,重达十几吨,这就不容易被水冲动了。名叫飞沙堰的原因是它不仅能泄水还能排沙,在这里的江弯道处叫凤栖窝,水往这一流一转,就形成了螺旋流漩涡,这样便把水下的石块、沙子等颗粒都带起来,随着泄水一起跑出去了,从而减少了总干渠的淤积程度,甚至两吨多重的大石头都能从飞沙堰飞出来,这种螺旋的搅水力量如此之大,超乎人们的想象。宝瓶口是第三道控制进入灌区水量的水门,为一个窄型山口,没有闸门,山口两岸都是耐冲刷的火成岩、砾岩,内江水流经此处,进一步得到控制。这些巧夺天工的工程表面一看就好似纯天然分布,其实是人们依据自然条件的巧妙构思和设计。人工维护主要是飞沙堰修复和鱼嘴至宝瓶口段的内江清淤。原来成都平原没有这些工程控制时,岷江河流就直泻而下,就会威胁到整个成都平原的安全。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休闲读品天下》杂志第四辑.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2-2-21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daffdaff 发表于 2012-2-21 10: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写得好!!谢谢了!!!顶!!!


有意义,有收获,谢谢提供
发表于 2012-2-22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楼主是个绝对高手
发表于 2012-2-22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楼主是个绝对高手
发表于 2012-3-4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不回呢,考虑再三,还是不回了吧。

发表于 2012-3-6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奸笑中!

发表于 2012-3-8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了 不错~~~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