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582|评论: 10

[诗词歌赋] 浅谈杜甫之<<宿府>>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3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首先应了解诗人撰写时之历史背境、心情与原因,那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七律呢?      
      唐太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六月,时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的严武,力荐杜甫为节度使府幕僚(参谋)。其时杜甫家住城郊浣花溪,距府衙颇远,他为不辜负严武之好意与方便上班,便只有住在府中。当年秋他便有感而发写了这首<<宿府>>诗,顾名思义 ,所谓 "宿府" 也就是留宿府中之意了。该诗云: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栖息一枝安。

      全诗以 "独宿" 为诗眼,巧妙地寓意了他无人共语、孤单郁抑之感,写得淋漓尽致。该诗前四句偏于叙景,后四句重在触景生情,形成了巧妙的意境,令人玩味无穷。正如方东树评该诗所云: " 景中有情,万古奇警。" ; 又如仇兆鳌在<<杜少陵集祥注>>中之注释云: " 此秋夜 ' 宿府' 而有感也!上四(句)叙景,下四(句)言情。首句点 '府',次句点 '宿'。角声惨栗,悲哉自语: '月色分明,好与谁看?' 此独宿'凄凉之况也; 乡书阔绝,归路艰难,流落多年,借栖幕府,此 '独宿' 伤感之意也!玩 ' 強移 ' 二字,盖不得已而暂依幕下耳。"
      杜甫为啥在该诗中有淒凉之感呢?因为他入蜀并非是专程赴蜀旅游观光,而是由于唐玄宗晚年荒淫无道,至使国力空虛、军阀割据战乱不息,才有了国无宁日的安史之乱。 正直的他也因此仕途失意,迫使他走头无路,不得已赴蜀避乱谋生,自然没有什么好心情了。 所以他在诗中以 "独宿" 府中的所见所闻,才有感而发写了该诗,其前四句的译意是: 秋天的幕府,眼见的尽是 "井梧寒" 的淒凉之境; 令我 "独宿" 在远离家乡的成都一直不能入眠,只有眼睁睁地看着 "蜡炬残" ;  长夜中忘不了令人悲凉的战乱角声,也只有自言自语地倾诉,没有人听; 中天的明月虽然美好,但在这长夜中又有谁观赏呢?可见前四句主要是写 " 独宿 " 幕府之境了!
      而后四句他便直抒 "独宿" 之情,其中五、六句的译意是: 如今仍处在战乱未息的 "风尘" 中,音讯皆无 ; 且关卡阻隔,城乡 "萧条" ," 行路难" 啊!其七、八句是反映杜甫多年飘泊在外之心情,他借此境抒发出自己的愤懑,也很好地照应了一、二句之 "独宿" 。故末尾两句的译意是: 我已忍受了饱含辛酸的 " 伶俜十年事 " ,如今却又被 "强移" 来幕府忍受孤零(有自我解嘲之意),这能算是心安吗?关于 "一枝" 二字,无疑是他联想到<<庄子.逍遥游>>中那隻鹪鹩鸟来: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思是说茫茫的大森林,鹪鹩筑巢于"一枝" 树枝,表明自己并不愿来占有幕府中的"一枝" 之位也!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2-2-14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一生忧国忧民,颠沛流离,尝尽艰辛,他的诗无不源于生活的感受,后人读之感同身受尤具感染力;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谓称:诗史。
杜甫的诗句在写法手段上前后映衬对仗工整语言精炼又称:诗圣。
晚报老玩童先生解读得好!
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12-2-14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又一村 的帖子

:victory:谢谢!可见老友对杜甫颇有研究了。杜甫之追求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然而事实证明他的理想很难实现,于是早在乾元二年(759年),他便弃官而去。他认为这样才能摆脱"苦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 之牢笼生活,可见他很正直清高哈!

发表于 2012-2-14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杜老一生流离,思想深处烙上对大唐地深爱,诗折射出思想光辉;折射出强烈的爱国色彩和现实感……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中独树一帜……影响几千年几万年……
  老先生好文,问好先生,龙年顺利安康。


 楼主| 发表于 2012-2-15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96967911 的帖子

:handshake诚谢了哈!杜甫一生忧国忧民,才气横溢。且有许多名作,<<宿府>>也是他七律中的名作之一。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2-2-15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晚报老玩童 的帖子

大作拜读,问好先生。

 楼主| 发表于 2012-2-15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juanke 的帖子

:handshake哈又见好朋友了,最近又摄了许多佳作吧?

发表于 2012-2-16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发表于 2012-2-16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晚报先生解读的透彻!

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hfeel 的帖子

:handshake还能喜古诗词哈,很难得!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萍水 的帖子

:handshake很久不见了,近来一切可好?该帖我也发在凤凰网人文论坛,还颇受欢迎,谢谢支持!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