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457|评论: 14

武汉发现志愿军特等功臣平太信结婚证、任命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8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江网讯】(长江日报 记者蒋太旭 实习生许馨尹)昨日(2月3日),被誉为武汉民间“红色收藏家”的姜小平先生首次向记者披露其收藏的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平太信的结婚证及担任指导员的任命书、立功喜报等珍贵遗物,他希望通过媒体帮助,与英雄家人或部队取得联系,将它们捐赠给其家属或军史馆收藏。
平太信的结婚证。姜小平供图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太信的结婚证。姜小平供图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姜小平向记者展示了平太信的3件遗物原件,其中引人关注的是一张签发于“1956年7月28日”的结婚证。结婚证类似老式奖状样式,长380毫米,宽260毫米,证书正上方印有叠加的红色国旗和金色麦穗图案。左右两边有鸽子和盛开的牡丹花,寓意百年好合,花开富贵。结婚证内容显示:“29岁”的平太信和“18岁”的姜桂香“双方自愿,结为夫妻,经审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相符予登记特发此证。”在结婚人处盖有平太信的印章和姜桂香的手印。结婚证由“太原市北城区”某街道办事处盖印签发,因印章部分模糊,具体街办名称尚难辨认。
       除了这张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结婚证,姜小平还向记者展示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政治部、司令部”于“1953年6月”颁发给平太信家人的一份《革命军人立功喜报》,该喜报长510毫米,宽380毫米,正面装饰着五星红旗和八一军旗,黄色方框下绘有海陆空三位军人半身像,其内容为“贵府平太信同志,在医院休养中,创立功绩,业经批准立三等功一次;除按功给奖外,特此报喜,恭贺平太信同志为人民立功,全家光荣”等,立功喜报加盖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的大红“关防”印章。喜报背面是“立功证明”表,在“立功时间地点简要”栏里,有用钢笔填字的内容:“1953年6月15日始入住通县第二后方医院,服从治疗,遵守医院纪律,担任休养排长,带动大家搞好工作关系,使全排没发生过事故。”证明加盖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第二后方医院政治处”的大红印章。
      姜小平向记者展示的第3件文物,是一份1962年9月19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大同办事处”签发的“第00036号”任命书,任命平太信为“总后勤部大同办事处司令部汽车连指导员”。
      据姜小平透露,这批英雄遗物是其今年年初从重庆万州一位藏家处所得。他告诉记者,去年年底,他曾向在朝鲜战场赢得美名,被彭德怀誉为“万岁军”的38军军史馆无偿捐赠多件军史文物,得知该军战斗英雄平太信的这批文物线索后,费尽周折收藏到它们。他希望通过本报与英雄后人取得联系,告诉他们会好好珍藏这批遗物,如有机会将把这些遗物捐赠给其家属或38军军史馆。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少有人知道他是英雄
    平凡老人

    1964年5月,一身伤痛的平太信因健康原因转业回乡,分配在原万县地区水电局,从事基建工作,直至1982年离休。在儿女眼中,战功显赫的父亲从不炫耀自己。

7.jpg

平太信、姜桂香夫妇生前留下的唯一一张合影。平江供图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淡泊名利
    有困难从不找党和政府
    平江说,父亲对子女要求一直很严格,教育子女淡泊名利,为人正直。家中收藏有20多枚各类立功奖章和20多份立功奖状以及证书,父亲却很少向外人提及。
    上世纪70年代,家中有5个孩子,还要接济农村的亲人,靠平太信一人的工资,日子过得紧巴巴。按政策,子女可免费入学,可他不准家人申报。1977年秋季开学,幺儿平江的学费实在凑不齐,母亲背着父亲找居委会申请免了学费。父亲知道后不仅补交了学费,还把母亲训了一顿:“想起那些死去的战友,我能活下来就是万幸,有困难自己克服,绝不能向党和政府伸手。”
    如今,平太信的5个子女均在企业工作,工资不高,一个还处于半失业状态,儿媳妇均无工作。
    同事眼中
    他更像位“普通老头”
    从电力公司工会主席任上退休的牟世富与平太信既是同事又是楼上楼下的邻居。提起平太信,牟世富说“相当不错的一个人,真不简单”。
    这个真不简单并非指老英雄前半生的辉煌,而是说平太信知道自己身患癌症,可从没垮过,上午去化疗,下午还与邻居摆龙门阵。即便在癌细胞转移到肝脏后承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疼痛,平太信也没有叫一声。“很少有人晓得他是英雄。”平太信从不向周围的人摆谈自己的过去,除非是过组织生活非让他讲。
    晚年的平太信,开始受到战争期间所负的10多处战伤的折磨,他的小腿里,还留有敌人的弹片无法取出。因严重胃病,平太信在1989年胃部做手术时被全部拆除,但他打破了生命奇迹,顽强地生活着。     
    弥留之际
    想找到部队去看一看

    平江回忆,2005年,当病魔再次袭来,父亲开始咳嗽、咳血,被查出患了肺癌。2009年12月5日,父亲的病情愈加严重,开始入院治疗。卧床的父亲说出了自己遗愿:找到部队,想回去看一看。
    平太信自上甘岭战役后负伤,与原部队中断联系50多年,甚至一度被以为已牺牲。为了达成父亲愿望,三儿子平先金在网上发帖替父寻找部队。得知消息后,平太信的战友纷纷从重庆主城和万州等地来到医院看望他。
    2010年9月3日下午4时,老英雄与世长辞。在最后弥留之际,老人向子女道出两个遗愿:一是缴纳最后一笔500元党费,二是见见生前战斗过的部队的领导。
    英雄赞歌
    在老人离去后响起

    平江说,在帮父亲完成交党费的心愿后,老人就继续昏迷过去。此时,从平太信生前所在团赶来的一名副政委和一名宣传干事正乘飞机赶往万州,见老英雄最后一面。
    为了鼓励病重的父亲挺过来,子女不断在耳旁告诉老人“老战友要来看你了!”。本来,飞机2010年9月2日晚降落万州,但因天气原因最后降落昆明,等部队领导赶到医院时,平太信已停止了呼吸。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老英雄去世后,万州晚霞老年艺术团的30多名老人冒雨自发赶到平太信灵堂前,唱起了这首英雄赞歌。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冒着炮火冲锋
    战斗至最后一人

    1948年11月,天津战役打响。平太信所在的“钢八连”是尖刀连,他被编在尖刀班。
    发起攻击后,平太信左手拿手榴弹,右手提机关枪,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向前冲。战斗结束后,整个尖刀连只剩下平太信一人,他从被打穿的棉袄里取出了一颗未击中身体的机枪子弹头。此次战役平太信荣立特等功,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获东北民主联军朱德奖章。
    《飞虎》中原型
    孤身炸桥断敌后路

    1951年12月,平太信所在的志愿军某部在攻打朝鲜东南面的火车站时,发现有一股敌人沿公路从东北往西南逃窜。为了堵住敌人逃跑的机械化部队,时任班长的平太信率一班战士阻击试图通过龙沅里一座桥逃跑的敌人,最后平太信只身带着反坦克手雷,机智渡过半人高的河水将大桥炸毁,断掉了敌人溃退的道路,为友军全歼敌军提供了有力支援。在这次战斗中,机智英勇的平太信,荣立特功一次,并获得了“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特授予三级国旗勋章和军功章。
    1952年1月25日的《人民日报》刊发的《机智英勇的战斗英雄平太信》讲述这个故事。电影《飞虎》中就有当时炸桥歼敌的这一故事情节,电影里的“班长”原型就是平太信。
   负伤与部队失联
    成活着的“革命烈士”
    1952年7月,平太信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外围守备战。在掩护部队撤离时,被敌军炮弹、照明弹同时击中,身负重伤。转送到国内时,与原部队失去了联系,被误认为已经牺牲,成为活着的“革命烈士”。伤愈后,平太信被安排在部队医院做政治思想工作,但他仍要求回战斗第一线。姜小平先生收藏的这张立功喜报,可能就是平太信在这一时期获得的。
    1959年,平太信被调往入藏平叛的汽车运输连队做指导员。一次带队翻越高原雪山时,汽车翻下几十米陡坡,平太信再度身负重伤,昏迷7天才苏醒过来。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者连线英雄之子——
谢谢你们,我太激动了

(记者蒋太旭  实习生许馨尹)老英雄后人今在何方?昨日,记者在《重庆晨报》、《三峡都市报》等当地媒体同行的帮助下,终于与平太信的儿子平江先生取得联系。
    42岁的平江是平太信的幺儿,现供职于重庆市万州区三峡水利电力集团,听说父母的结婚证在武汉被发现,并被好心人妥善珍藏,平江非常兴奋。他在电话中激动地说:“谢谢你们,把我父亲的遗物保存得这么好,我太激动了,我代表我们几兄弟感谢你们!”
    “母亲18岁与父亲在太原结婚时,父亲还是一名军人。母亲是山西人,一辈子没有正式工作,于2001年去世。父母感情和睦,共育下5个子女,大姐今年55岁,已经退休,4个兄弟中,我排行老四。”平江说,父亲生前和他住在一起,他却从来没有见过父母的结婚证,也没听父亲提起过,这张结婚证究竟是什么时候“流失”的,他也无从知晓。
    平太信于1920年出生于重庆万州区熊家镇,与姜桂香结婚时已36岁。结婚证上却为何填写“1927年出生”呢?平江解释说,父亲生前对自己实际的出生年月也说不太清楚,可能当时结婚时感到自己与母亲的年龄相差过于悬殊,怕惹人闲话,将自己的年龄少填了几岁。
    昨晚,平江通过网络传给记者两张珍贵照片,一张是父亲上世纪60年代在大同军校学习时胸挂勋章的照片;另一张是上世纪90年代父母在北京长城的合影。平江说,这是父母生前留下的唯一一张合影。


发表于 2012-2-9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英雄永远活在人心中

发表于 2012-2-9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太信老英雄的所做所为,让我等肃然起敬!他们才是当之无愧的共产党人!老英雄一路走好……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冈 发表于 2012-2-9 07: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英雄永远活在人心中

谢谢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流苏铭远 发表于 2012-2-9 09: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平太信老英雄的所做所为,让我等肃然起敬!他们才是当之无愧的共产党人!老英雄一路走好……

确实如此!!!!!!!

发表于 2012-2-10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低调:L

 楼主| 发表于 2012-2-12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01.jpg

平太信上世纪60年代在大同军校学习时胸挂勋章的照片

发表于 2012-3-12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英雄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在左边的爱 发表于 2012-3-12 21: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英雄

谢谢支持!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