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391|评论: 2

“小品没有市场”还是没有好小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30 16:13 | |阅读模式
今年,赵本山遗憾缺席春晚,也让观众觉得似乎小品难以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和鼎盛时期的16个语言类节目相比,今年的7个节目少了一半还多。而导演哈文则说,语言类节目的衰落,是小品缺乏市场的推动,“小品没有市场,语言类节目创作本身就有瓶颈。”(1月29日《北京晨报》)

  “多少人在做小品?”这样的问题该如何回答?但如果承认了“小品没有市场”,所谓“多少人在做小品?”就不成为一个问题。而用“在小品鼎盛时期,王朔、冯小刚都是在做小品的,但是现在他们可能都在做电影”来证明小品没有市场,显然混淆了创作者和受众的边界问题。道理很简单,如果没有人去创作小品就等于没有市场的话,显然是忽视了受众需求,是以创作者为中心的片面之词。反过来说,如果受众需要而无人去满足这种需要,是否就等于小品没有市场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其实,包括小品在内的任何艺术形式有没有市场,既不取决于导演,也不取决于创作者,应由公众说了算。如果由于自身无法创作出精品,创作出吸引公众的好小品,就认为小品没有市场,这显然就是一种遮蔽:不但遮蔽了自身的能力缺陷,而且也是对公众需求的漠视,更是唯我独尊的表现。

  确实,相比以前表演的春晚小品,今年春晚的小品并不出色甚至可以说是乏善可陈。我既没有看到类似“卖拐系列”的社会批判意识,也没看到“白云黑土系列”中的妙语连珠幽默对白。因此,如果说,小品没有市场,那也只能说是“有市场的小品”、满足公众期待的小品没有出现罢了。那么,我们就有理由认为“小品没有市场”是一种自我辩护和遮丑。

  笔者认为,“小品没有市场”论恰恰击中了当下小品创作的软肋和陷阱——越来越脱离现实,越来越油滑,越来越背离生活。拼凑之下的小品,如果能有市场的话,不仅是对观众智商的侮辱,事实上是在自我葬送小品的市场。这是问题的要害所在。

  从笔者对身边朋友的调查来看,都对小品充满了期待,而就晚会来说,也几乎到了无小品不成晚会的地步,但这种旺盛的需求并没有造成小品质量的持续提高,所谓的名家少了生活的体验,一大群徒弟助手在忙活,自己乐得清闲,急功近利,粗制滥造,唯利是图,不择手段,格调低下,加上不少南郭先生以次充好,严重背离了小品自身的艺术规律,不但让小品不堪重负,也让公众日益反感。这是我们不能不正视的现实。

  面对“小品没有市场”论,文艺工作者应有危机意识,而我们要认识到真正的问题是:不是“小品没有市场”,而是符合社会和公众心理期待的好小品没有出现。(朱四倍)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2-1-31 15:10 |
我觉得是没有好小品
发表于 2012-2-25 15:43 |
回复 2467374600 的帖子



朋友不错,谢谢您的努力,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