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611|评论: 18

[百家争鸣] 人民网调查:“金子”不再发光 重庆川剧面临消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7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布日期:2011-1-4 16:43:51  新闻来源:人民网-重庆视窗

王嫚/文

新闻链接:http://cq.people.com.cn/news/201114/201114164351.htm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有着一位400多岁高龄的“老人”,他不仅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还是独具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但他如今却步履维艰,是退隐山林,还是继续繁衍?饱经风霜的他究竟遭遇了什么样的困境,在面临融入市场化的大熔炉里又将怎样的抗衡?

  “老人”的名字叫川剧。在他身后还生存着近500名优秀川剧表演艺术家,在舞台上光鲜亮丽的他们究竟背后隐藏着什么鲜为人知的难处?为揭开“川剧老人”的神秘面纱,记者走进了重庆川剧院。

  记者调查发现,所有的川剧艺术家普遍认为川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的受众面在川渝黔广大地区高达1.5亿人以上,必须传承下去。但由于国家政策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双重影响,使区县川剧团相继撤销,老百姓几十年看不到一次演出,艺术家们称,川剧如果不善加保护,必将迅速走向消亡。

  重庆市川剧院始建于1951年,距今已经有近60年历史,经过多年的积累,剧院打造了《金子》、《李亚仙》等数以百计的优秀剧目。剧院目前仍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性质,但这种体制却衍生出了许多矛盾和问题。

  观众断代和老龄化

  “以前看川剧的人可多了,川剧院也热闹非凡”,曾经出演过《傻儿师长》里“刀疤”一角的著名国家一级演员罗吉龙告诉记者,相对于以前爆棚的场面,现在的川剧院真是门庭冷清。而且,看演出的观众几乎全是60岁左右的老年人,川剧的受众面极窄。

  “川剧界里留不住人才,年轻人都走了,剩下的全是老头老太太,受众当然就窄了”,82岁的退休演员胡度在接受采访时情绪非常激动。他说,50、60年代的川剧界里人才辈出,演员多,观众也爱看,可到了70、80年代,不但人才丢失,连观众也一并丢失了。

  记者看到,目前留在川剧院的大都是已经退休的老年艺术家,像20岁左右的年轻人寥寥无几,由于受众的绝对集中以及老年人消费水平的相对较低,以至于川剧的发展落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没市场,观众少,消费低,最终导致川剧演出市场的萎缩。

  演员工资低 演出收入少

  记者还发现,目前,重庆川剧院里的表演艺术家最高的工资为3200元,最低的甚至不到800元。并且,在外界眼里认为在舞台上光鲜亮丽的他们出场费应该很高,可事实上,有时候辛辛苦苦排练一周,卖力演出2、3个小时的他们,也只有不到50元的演出费用。

  至今有53年演戏生涯的罗吉龙是目前川剧院工资最高的表演艺术家,他现在的工资为3200元。他告诉记者,他2000年初荣获“国家一级演员”称号,曾出演过《傻儿师长》、《双枪老太婆》和《共和国之梦》等多部电视剧。他说:“其实工资只有2700元,加上财政对离退休人员的过渡性津贴500元,才达到了3200元。”

  留在川剧院里为数不多的几个年轻人当中,一位长得非常清秀的小伙子吸引了记者的眼球。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他今年27岁,名叫徐超,在川剧里是扮演文武小生一角。他来自四川省川剧学校,擅长表演“变脸”,从事变脸表演已长达11年,但他目前的工资不到800元。

  记者随即采访了其他的表演艺术家,年纪大的、演出年龄长的演员工资大都在1500元左右,上2500元的极为极少,甚至连重庆川剧院的院长沈铁梅的工资也只有2784元,加上财政补贴上3000元的也只有罗吉龙一人。而像徐超那样的年轻演员们的工资一般都在700元--900元之间,上1000元的都非常少。他们告诉记者,所谓表演的出场费真的少得可怜,在川剧院里表演,如果你是名角,每场出场费50元左右,不是名角,可能也只有10-30元;如果到外面去商业演出的话,可能会高一点,一般在100元一场;到国外巡回演出的话,有时候会待上半个月,表演6、7场,也只有600元左右。

  后备人才严重匮乏

“工资如此低下是造成川剧院人才匮乏的最大问题”, 82岁的老演员胡度说,目前川剧院内部太穷,留不住人才。他称,现在剧院里连生旦净末丑的行当都不全,剧团有戏才能有团,演员力量不齐全,不成戏,何以成团。并且,像刚招进来的年轻人每月的工资才700元,照此下去,只有川剧团的人跑出去,不可能引进来。他希望政府设立“川剧基金”,重视川剧团,使团员的生活有保障,共同传承中华民族的国粹。

  “无人才,房子是空的,光有一个空屋子有什么用,时间久了也只是摆设”,重庆川剧院院长沈铁梅在接受采访中说道,苦战了10几年,终于等到了新的川剧艺术中心。据她透露,坐落在北部新区的川剧院新院子目前已基本完工,设施还在进一步完善之中,大概在今年2、3月份可投入使用。她说,艺术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软件设施,是传承城市文化的符号和名片。重庆的“龙头艺术”不多,川剧就是其中之一,而川剧本身就是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就更需要发扬光大。但是,由于待遇低,设施差,没人愿意来,也留不住人才。

  如今,留下来的许多老一辈川剧艺术家几乎全是离退休人员,当记者问及为何还要坚守自己的岗位时,他们无不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热爱。除了热爱呢?其实最现实,也是最棘手的问题是找不到后备人才补上,如果老一辈的艺术家集体离开的话,那么川剧院或许真的只剩下一个空空的躯壳。

  政府扶持力度欠缺

  沈铁梅在谈话中把外地对文艺院团的支持情况和重庆进行了比较,她称,像福建、湖北、天津等省市对剧团的扶持力度大大高于重庆。在福建,专门建立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办公楼和京剧剧场。国家一级演员每月的工资均在5000元左右。在医疗方面,在一级岗位上连续工作五年,且年龄在50岁以上的,均可享受国家二级医疗保健。

  而在湖北,每位梅花奖的获得者都可享受每月3000元的补贴,一级演员1000元/月。在天津青年京剧团里,像孟广禄等少数著名演员月工资也都在10000元左右。

  沈院长称,重庆川剧院是一个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它和福建京剧院是一样的性质,可在福建,当地政府按照4000元/月的标准足额拨付给该团办公费用,而且京剧团还能享受每年100场的演出补贴,每场补贴达到6000元。而在重庆,除了人头费,政府没有拨一分钱的办公费用,包括医疗补贴、住房补贴、排练补助等均无来源。

  在记者走访重庆川剧院时,碰到了几位前来调研的人大代表,记者随即采访了他们,虽然他们都表达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但是都大同小异,都得出了一个统一的结论:重庆川剧院走市场化道路行不通。

  重庆市人大代表陈霞称,重庆川剧院走市场道路注定失败,它靠市场盈利很难,毕竟川剧院的演出收入很少。它要发展必须要靠政府支持,不然会很被动。市人大代表长韦延说,现在川剧院走市场化道路行不通,要政府扶持大了,才能放之于市场。如果现在就让它在市场里随波逐流的话,它肯定会迅速消亡。

  市人大代表、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维伦称,重庆川剧院的困难之处应该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管理不能“缺位”,但是川剧院自身也要振作起来,该转型时就需要打破常规。

  “事企分开,政府要管,自身也要养”

  记者随即采访了重庆市文广局副巡视员曾昭伦,他告诉记者,川剧院要改革,需从两个方面下手,一个是体制,一个是内容。他说,政府实际上对川剧院非常重视,在北部新区新修的川剧艺术中心就是鲜活的例子。

  他认为,在体制方面,事企必须分开,除了川剧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部分和新修的川剧博物馆必须拿入政府扶持对象外,剩下的比如像川剧艺术中心里面的餐饮、剧场、停车场等都应该归于自营的范围。他建议川剧院与交旅集团合作,打造成为观光休闲的场所。

  其次,在内容方面,川剧院的表演应该保留原生态的内容,比如说一些经典的折子戏必须传承。但是在传承的同时,也需要创新,需要结合市场来进行运作,在满足老年朋友的同时,也能俘获年轻人的心。

  其实,类似于重庆川剧这样状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还有很多,那么,如何加强保护力度,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制呢?重庆市文广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副主任谭小兵说,目前,政府已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重庆市内哪些应该要纳入其中,还需要进一步确认。除此之外,政府还会加强对非遗的宣传展示,对一些面临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

  记者手记

  在记者离开川剧院时,许多年迈的老一辈演艺家又投入了紧张的排练当中,舞台上立刻响起了他们熟悉地道的“重庆味道”。周一至周五连续5天的辛苦训练,换来周六周日零星的几位看客,他们仍然不厌其烦。为什么?在记者耳边始终有一个声音在回荡:对川剧的热爱。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2-1-17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布日期:2011-1-416:43:51新闻来源:人民网-重庆视窗

  ——这是一年前的报导了。据悉,一年后的现在已有较大的改观。

发表于 2012-1-17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情况已不符合事实了。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2-1-17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唯愿有大的好的改观。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2-1-17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唯愿有大的好的改观。

发表于 2012-1-17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剧需“亡羊补牢”。重庆市川剧院正在走过去县级川剧团的老路。十多年前我们都已经走过那条路了,死路。川剧要想活就必须靠“政策”扶持“善待人才”。因为川剧的人才难能可贵,培养一个合格的演员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然而我们川剧界的今天已不是60年代或70年代、80年代的川剧了。国家的经济在腾飞、川剧却在落后还要推向市场。如果在继续走老路,川剧将会真正的成为“遗产”

发表于 2012-1-17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国培 发表于 2012-1-17 22: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川剧需“亡羊补牢”。重庆市川剧院正在走过去县级川剧团的老路。十多年前我们都已经走过那条路了,死路。川 ...

川剧界的领导同志们,好好地想一想我们川剧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留不住川剧人才(编剧、导演、演员、乐员)。对待川剧的“政策”和院团的“规章制度”能够留住川剧人才吗?还有个别领导的勾心斗角有利于川剧的发展吗。“众人拾柴火焰高”

发表于 2012-1-19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歌悠悠 发表于 2012-1-17 20: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发布日期:2011-1-416:43:51新闻来源:人民网-重庆视窗

  ——这是一年前的报导了。据悉,一年后的 ...

现状还是如此,唉!

发表于 2012-1-19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预言 的帖子

   这是2011年1月4日发表的帖子.据说目前国营川剧院团的演员工资都大幅度提高了,我问了一个退休的二级演员,他目前每个月工资4000元左右,还补发了一万八千多.

发表于 2012-1-19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堪称旧闻'...011年未,中央全会讨论和颁发关于今后全国文艺工作发展方向的若干决定...近一时期全国地方文艺戏剧内外大环境有所松动和好转...应抓拄当前大好机遇发堀,整理,演出优秀传统剧目才是各院,团之要务...广大戏众不失时:机推波助澜...促进川剧向好的方向推进...

发表于 2012-1-19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梁工 发表于 2012-1-19 16: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预言 的帖子

   这是2011年1月4日发表的帖子.据说目前国营川剧院团的演员工资都大幅度提高了,我问了一 ...






       前几日网上有报导:调查表明,众多女生认为,月收入不足四千的男生不配谈恋爱。看来二级演员够格了。

发表于 2012-2-28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顶顶顶~

发表于 2012-2-28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养活你们几十年吶,该自盟生路了,看火把剧团的演员,看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看民国的四大明旦那个不是凭本事找仮吃.

发表于 2012-2-29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3-2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超級精彩,我非常喜歡

发表于 2012-3-3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超级有意思,狂顶!!!!!!!!!!!!!

发表于 2012-3-3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剧观众在农村,在社区,每个区县都有原来川剧团演员和川剧玩友成立的协会和剧社,还有不少川剧人才.他们最缺乏资金,他们要求也不高,每年有五万元就可以搞活;四川省,成都市对振兴川剧投入不少,省市院团每年搞一个戏,动彻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票价很贵,曲高和寡,演几场就没有人看了.
DSCF0035 [最大宽度 1024 最大高度 768].jpg

  

  

发表于 2012-3-3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DSCF0029 [最大宽度 1024 最大高度 768].jpg

DSCF0049 [最大宽度 1024 最大高度 768].jpg

DSCF0991 - 副本.jpg

发表于 2012-3-3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DSCF00~1.JPG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