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459|评论: 2

川剧声腔简介(转自成都市川剧院网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3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川剧有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和为五种声腔伴奏的锣鼓、唢呐曲牌及琴、笛曲谱等音乐形式。川剧音乐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她囊括吸收了全国戏曲各大声腔体系的营养,与四川的地方语言、声韵、音乐融汇结合,衍变形成为形式多样、曲牌丰富、结构严谨、风格迥异衍变形成为。

       昆腔多文人之作,词白典雅,格律规严,演唱时特别讲究字正腔圆,加之曲牌曲折,节奏缓慢,如今已渐衰微。川昆源于苏昆,川剧艺人利用了昆曲长于歌唱和利于舞蹈的特点,往往只选取昆曲中某些曲牌或唱句,插入其它声腔中演唱,形成了川昆独具姿色的艺术风格。川剧的昆腔的曲牌结构与它的母体“苏昆”基本相同。应用时有“单支”和“成堂”两种形式。目前,以昆腔单一的声腔形式演出的剧目已经不多了,更多的是溶于高腔、胡琴、弹戏诸声腔之中,或以“昆头子”等组腔方式,与其它声腔共和。昆腔的主奏乐器是笛子。伴奏锣鼓及方式与其余高、胡、弹、灯诸声腔相同,以大锣敲边和苏钹二件乐器的特殊单色构成锣鼓的 “ 苏味 ” 来区别于其它声腔的锣鼓伴奏。

       高腔是川剧中最重要的一种声腔,是明末清初从外地传入四川。据推测,不止是从江西传来的弋阳腔,从湖南等地传来也是有可能的。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南戏传来的。高腔传入四川以后,结合了四川方言、民间歌谣、劳动号子、发间说唱等形式。几经加工和提炼,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声腔音乐。
       川剧高腔是曲牌体音乐,它具有剧目多、题材广、适应多种文词格式等特点,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乐器伴奏的干唱即所谓 “ 一唱众和 ” 的徒歌形式,它以帮打唱为一体。锣鼓的曲牌都阳以这种方式组成的。有的曲牌帮腔多于唱腔,有的基本全部都是帮腔,有的曲牌只在首尾两句有帮腔,其具体形式是由戏决定的。
       川剧高腔保留了南曲和北曲的优秀传统,它兼有高亢激越和婉转抒情的唱腔曲调。
       川剧高腔曲牌数量众多,形式复杂。它的结构基本上可以概括为:起腔、立柱、唱腔、扫尾。起腔概括起来有三种形式,一是以昆腔开始,二是演员朗诵几个字然后帮几个字起腔,三是直接由帮腔开唱的起腔。紧接着起腔后的句子叫做立柱,如果曲牌全是用帮腔的则不分立柱。立柱后,接演员的唱段,唱句多少不限制,依剧情而定。唱腔分 “ 一字 ” 和 | 二流:以及 “ 摇板 ” 几种板式。唱腔中间有时插入三个字一句的帮腔,这叫 “ 飞句 ” 。如果是文词在第五句上出现的帮腔句,这个句子读起来拗口,帮起来谐和,这个帮腔句叫 “ 钻句 ” 。帮腔后面仍由演员唱下去。末尾大都是帮腔结束,结束形式有 “ 尾煞 ” 、 “ 尾声 ” 、 “ 合同 ” 几种。所谓 “ 合同 ” ,是整段音乐的结束,或者是整个戏音乐的结束。

       川剧的胡琴腔是西皮、二黄二类声腔的合称,因其主要伴奏乐器是 “ 小胡琴 ” ,故统称胡琴。胡琴属板腔体音乐。与中国戏曲皮黄系统中的西皮、二黄诸声腔的音乐结构基本相同,音乐品格、应用方式、词格、板式亦有大量相似之处。   川剧二黄包括正调(简称二黄)、阴调(简称反二黄)、老调三类基本腔。正调二黄宜表现深沉、严肃、委婉和轻快的情绪,反二黄宜表现苍凉、凄苦、悲愤的情绪,老调则大多用于高亢、激昂的情绪。
       川剧西皮腔与二黄腔的音乐性格相反,具有明朗、潇洒、激越、简练、流畅的品格。川剧西皮与二黄实为自成体系的独立声腔,长期以来因伴奏乐器相同而约定俗成地将二者统称 “ 胡琴 ” ,西皮、二黄多为单独使用,亦有不少剧目同时包纳二种声腔。

       川剧弹戏是用盖板胡琴为主要伴奏乐器演唱的一种戏曲声腔。它源自陕西的秦腔,属梆子系统,因此又有 “ 川梆子 ” 之称。弹戏虽源于秦腔,但它同四川地方语言结合,并受四川锣鼓和民间音乐的影响,经过长期的衍变,它无论曲调、唱法以及唱腔结构都与秦腔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浓郁的四川地方色彩。不过,就在这种变化之后,二者的关系不是相当接近的,若从曲调结构,调式特点,以及整个唱腔的韵味等方面分析,均可找到它们之间的渊源关系。
       川剧弹戏包括情绪完全不同的两类曲调:一类是长于表现喜的感情的叫“甜平”(又称 “ 甜品 ” 、“甜皮”、“甜腔”);一类叫“苦平”(又称“苦品” 、“苦皮”),则善于表现悲的感情。它们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的调式、板别、结构都是相同的,甚至在同一板别的唱腔中,曲调的骨架都一样。

       灯戏在在川剧中颇有特色,它源于四川民间的迎神赛社时的歌舞表演,也可以说是古代巴蜀传统灯会的产物。所演为生活小戏,所唱为民歌小调,村坊小曲,故其生活气息浓烈。灯戏的声腔特点是:乐曲短小,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旋律明快,具有浓厚的四川地方风味。 灯调声腔主要由 “ 胖筒筒 ” 、发间小曲和 “ 神歌腔 ” 组成。灯戏伴奏的 “ 胖筒筒 ” ,是一种比二胡杆粗、筒身大、声音略带 “ 嗡 ” 声的琴。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6-7-12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谢谢楼主。要想详细了解川剧的声腔,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路应昆先生所著的《高腔与川剧音乐》,这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戏曲音乐研究丛书中的一本。

发表于 2006-7-12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戏曲四大声腔:昆腔、高腔(起源弋阳腔)、皮黄腔(川剧的胡琴)、梆子腔(弹戏)。

没个剧种都有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