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局长被免果真因为迟到?
曾兵
据媒体报道,四川巴中市近日发出关于全市干部作风暗访督察情况的通报,101名干部职工存在迟到早退、不在岗或不在状态等违规违纪现象。其中,被点名的典型案例是平昌县教育局机关工作人员大面积迟到,包括6名班子成员集体迟到,平昌县委决定免去该局主持工作的副局长唐某的职务。
应该说,公务员不按时上班,如果真是屡教不改,确实应该严肃处理,但是否应该严肃到免职处理的程度呢?曾兵不清楚具体的要求,但想起仇和在昆明“铁腕治吏”的“瞌睡门”事件。据说,仇和当时只是“叫醒”了打瞌睡官员,并没没有再追究。但两天后,打瞌睡官员辞职,局长作出书面检查,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令人玩味的是,仇和看到报道后,才知道瞌睡官员辞职,还“吃了一惊”。
无疑,“瞌睡门”事件为昆明开展一连串暴风骤雨般的整顿官场行动奠定了舆论基础,而打瞌睡官员成为反面典型而痛“杀”了。同样,平昌县委之所以决定免去教育局主持工作的副局长唐某的职务,不仅是因为巴中市开展的全市干部作风暗访督察,而且还有“巴中市委责成平昌县委”对副局长的处理。或许,副局长唐某就成了因“暗访督察”而第一只被杀的“倒霉蛋儿”。巴中市委书记是否刚上任的新官?曾兵一查,果然时间不长。市委书记李刚于2011年3月走马上任。
其实,类似的风暴各地区都刮过,而且还刮了好多年,越是新官,就刮得越猛,时闻“治庸”、“治懒”、“治散”的大火燃烧。去年4月初,武汉就开展了一场针对官员的问责治庸风暴。4月18日,武汉方面开出首笔“罚单”,39人被问责,其中7人被调离现职工作岗位,1人被辞退,2人被要求停职反省,处理最重的是上班吃早点者,被罚近万元。但纵观各地大大小小的所谓“风暴”,开始时的成效似乎都很明显,可一阵之后便没了声息。
一般来讲,一个单位存在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主要责任应该在“一把手”。如果连上班都迟到早退的政府机关,可以想像衙门习气已经严重到了什么地步。最基本的制度规定都落实不了,还谈什么工作效率和成绩。可曾兵不明白的是,巴中市委为何把平昌县教育局机关工作人员大面积迟到的责任,归结到主持工作的副局长身上,而不是局长或者书记。为何?有意思的是,当年武汉的第一场风暴,问责的最高职务者也是个副的,而且还是一名没有职务的副处级调研员。
曾兵以为,此类风暴虽然表面上力度大、火力猛,但其实质是形式大于内容,甚至官员作风没有根本性的转变。从某种程度上讲,只起到了领导立威的作用。实践证明,待时过境迁之后,太平官照样混日子。就巴中来说,处理可谓严格、严肃、严惩,可话又说回来,这是按规矩办事,还是按领导意志办事?如果过于随意,还有什么组织、纪律和法度可讲。如果不遵循规章制度,只靠一时的人治严惩,能解决多少问题,又能有多少转变?
===========
相关新闻:新年上班首日迟到 巴中平昌县教育局一副局被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