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758|评论: 9

川剧〈〈樊馆〉〉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30 10:40 | |阅读模式

    此剧取材于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战国时,燕太子丹因秦屡次侵燕,优礼聘请侠士荆轲行刺秦王赢政。荆轲定计,携燕国舆图及客居燕国之秦降将樊於期首级赴秦呈献,以便伺机行刺。川剧〈〈樊馆〉〉即演荆轲前往樊所居馆舍激其自刎之事。

    演唱者陈淡然(饰樊於期)和蔡如雷(饰荆轲),系川剧著名须生和著名净角,两人的唱腔功力深厚,韵味醇正。在川剧观众中,久负盛誉。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6-5-30 10:52 |

及时!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06-5-31 00:39 |
谢谢楼主!又让我学到知道了!

发表于 2006-5-31 08:38 |
看了介绍,方知剧情。谢谢!

发表于 2006-5-31 19:12 |

正如《杀惜》。

谁都知道她它与《宋江杀惜》,《宋江杀阎婆惜》有啥区别!

发表于 2006-5-31 17:45 |

此剧为胡琴唱功戏。

剧情:荆轲为刺秦王而到樊馆向樊於期借头。秦将樊於期得罪秦王逃在燕国避难。秦王灭了樊的九族,正悬重赏要购买樊的头。荆轲建议用献樊於期头的近身之法。太子不忍。荆轲就亲自去见樊於期,向他陈说借头刺杀秦王的计划。樊一听,这正是他梦寐以求之事,便立即拔剑慷慨地割下了自己的头。

因此,全名应叫樊馆借头为妥,与剧情更妥帖。

起码上世纪50年代就是叫樊馆借头的,我第一次看《樊馆借头》是上世纪50年代初,那时我十来岁,樊於期由我父亲的一位川大老同学李瑾生(中学英语教师,极其喜欢业余唱须生)扮演,他时而坐、时而站,一个人都要唱多久,故我至今有深刻印象。

[upload=mp3]viewFile.asp?ID=420771[/upload]

为楼主的简介配上音频,系用峨眉山下生上传的文件合并为一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31 18:40:01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5-31 18:32 |
    59老先生所言非虚,此剧五十年代称〈〈樊馆借头〉〉,查〈〈川剧词典〉〉的词条亦用此名。但以后川剧界素有简称之习,比如〈〈杀伯奢〉〉就简称为〈〈杀奢〉〉(这种简称的戏名不一一例举)。同样,〈〈樊馆借头〉〉亦简称〈〈樊馆〉〉。峨眉兄台所得何老先生资料,本人分析当为何老先生将唱片转录为mp3,中国唱片社出版、成都唱片厂印制的唱片即标为〈〈樊馆〉〉(当然是陈淡然、蔡如雷主演,重庆市川剧院乐队伴奏,1962年录音)。准此,峨眉兄台上传此段标题〈〈樊馆〉〉未错。本人收藏有此剧唱片为证。

发表于 2006-5-31 20:07 |
QUOTE:
以下是引用峨眉山下生在2006-5-31 19:12:00的发言:

正如《杀惜》。

谁都知道她它与《宋江杀惜》,《宋江杀阎婆惜》有啥区别!

我只言全名应叫《樊馆借头》为妥,与剧情更妥帖。

有的剧,名可简称,正如你所讲的《宋江杀惜》可作《杀惜》。

有的剧,却不可简称,如演绎刘秀走南阳故事的《闹窑封宫》就不可简称《闹窑》,否则,就与《汾河湾》和《武家坡》这两出名剧中的《闹窑》一场容易搞混。再如《桂英打雁》也不宜简称《打雁》,因为还有与《汾河湾》异名的《打雁回窑》。如果《打雁回窑》也简称《打雁》,就把观众搞晕了。

我意是该简的则简,不可简者决不能简。而且还须看怎么简?《宋江杀惜》(即《乌龙院》,过去还有作《坐楼杀惜》的)可简作《杀惜》,而不可简作《宋江》。

因目前尚未发现与《樊馆借头》可混淆的带“樊馆”或“借头”二字的剧目,故而《樊馆借头》简称《樊馆》也可以嘛。

发表于 2006-5-31 17:17 |

"樊馆"和"荆馆":

燕太子丹逃回燕国,恨秦王甚,乃散家财,大聚宾客,谋为报秦之举。访得勇士夏扶、宋意,皆厚待之。秦将樊於期得罪奔燕,匿深山中,至是闻太子好客,亦出身自归。丹待为上宾,于易水之东,筑一城以居之,名曰樊馆。其后,太子丹又尊荆轲为上卿,于樊馆之右,复筑一城,名日荆馆,以奉荆轲,太子丹日造门下问安,供以太牢。

荆轲作为一名刺客而能名垂千古,是与樊於期的死义分不开的。樊於期死后,在樊馆附近,乡民逐渐聚居成村,因山上有红土,传说那是樊於期的鲜血所染,遂取名“血山”。元代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当地绅民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镇灵塔,来纪念樊於期。塔现残高7米,三层方形,砖石结构,造型奇特。三层代表“天、地、人”三才,四方无顶,象征樊於期遗体有四肢而无头颅。对于樊於期的死,后人多有不同看法,但多数人以‘轻生重义’而予以同情和赞颂。

发表于 2006-6-2 17:12 |
这个戏还有一个名字<荆轲借头>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