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086|评论: 6

穿越绵遂高速 阆成古驿道见证世纪交通变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4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穿越绵遂高速 阆成古驿道见证世纪交通变迁

(绵阳晚报特约记者吴功斌记者黄志富/图) 20111214,绵遂高速公路贯通。在三台县新德收费站前300处,有一条古驿道遗迹被绵遂高速公路大桥穿腰而过。这条古驿道,就是曾经连接阆中至成都的官道”——阆成古驿道。
   现代化的高速公路与古驿道交相印错。不仅见证了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历史变迁,且穿越了千年的历史。使人感觉到天地悠悠,沧海桑田翻天地复的变化。现在由于新公路改道,路经古道的行人已经不多了,原来繁忙的古驿道只留下了几座龙头桥还保留原样。
【安逸】全铺青石板 雨天鞋不沾泥
据史书记载,阆中至成都的古驿道(也称东川驿道),自阆中南津关经隆山铺(今天宫乡)、西水铺抵万年垭入南部约30公里,再经盐亭、潼川(三台)、中江至成都约330公里
   东汉未年,刘璋以阆中为巴西郡治以来,阆成古道成为当时交通要道,商贾如云。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于广德元年(763)秋和广德二年春两次从梓州去阆中都是经阆成古驿道。1899年至1910年的12年间,英国著名的植物学家、探险家亨利·威尔逊曾4次进入中国西南部考察,在采集植物标本和种子的同时,拍下了近千张反映当地自然风貌和人文地理的照片。根据威尔逊当年的日记记载:他第4次到中国西南考察,就是从湖北宜昌出发,经阆成古驿道行进的。
   今年13日,记者驱车沿阆成古驿道涪江老渡口遗迹出发,寻找古驿道斑斑遗迹。如今,古驿道己成一条乡间小道,在原古道重要驿站石板滩乡长久村,当地老人谢玉清大娘带记者来到了一段保存完整的古驿道。
这段古道不足200,沿小河而上,路宽约2,偶尔还能见到一块块光滑的石板,分布在驿道两侧,见证着驿道的古老历史和古道曾经如云的商贾。
谢玉清大娘介绍说,以前经这条路到阆中要走3天,全是青石板路,下雨天走路鞋基本不会沾泥。因为来来往往的人很多,石板被踩得很光滑。现在由于新公路改道,路经古道的行人已经不多了,青石板此前也被搬走用作修筑沟渠的石料,只留下了几座龙头桥还保留原样。
【省钱】渡口称义渡过客不用缴费
在绵遂高速公路下面古驿道临涪江的一头,曾经有座连接古驿道的古渡口,后因明台电站蓄水被淹没。在古渡口岸边,一座见证古驿道的四方碑孤零零的立在江边,它见证了古渡口与古驿道的繁荣和湮灭,目睹了替而代之的绵遂高速公路的宏伟气势。
四方碑为四方刻字的长方型石碑,高3.3,四方各宽50厘米。四面各刻有忠孝渡碑、泽及往来、功果不昧、勒石垂名等文字,碑文详细记载了清咸丰八年培修船舟及古道石板等事迹及当时重修古驿道时,沿路几乡几县的富绅捐钱的数量和姓名。
据现年68岁的李奇虎老人介绍,与现代高速公路相比,古驿道唯一方便实惠的是不用交任何费用。驿道渡口称为义渡,沿路富绅捐钱给渡口,由船工在河对面脊滩购置几十亩地,作为长期支附渡口船工的日常开销,来来往往的过客不用再支付任何费用,古驿道的经济实用性可见一斑。
   时光迁流,古驿道已不见了昔日商贾往来的繁荣景象。而今,古驿道的诸多功能都已经湮灭在历史的光影中,替而代之的是现代化高速公路的延续。相对于古驿道的功能变迁,我们不禁感慨,古驿道曾经作为商旅古道,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商业的发源地和大动脉,曾经造福一方。现在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今天,当我们再次走在这条古道上,这条古驿道己成为了一种沧然的记忆。
P1030675.jpg P1030668.jpg 雨后的古驿道显得更沧桑.jpg 古驿道遗迹被绵遂高速大桥穿过 对比显得很有时代性.jpg 古驿道上的龙头桥.jpg 古驿道布满枯叶 早己没有客商行走.jpg 古渡口边的四方碑显得很沧凉.jpg 古碑曾经见证了驿道的繁荣.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2-1-5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lol:lol有点价值

 楼主| 发表于 2012-1-5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images.ccoo.cn/bbs/201214/20121417521461.jpg


这张照片就是百年前威尔逊在阆成古驿道三台境内拍的照片,大树下就是威尔逊座的滑杆(轿子)

发表于 2012-1-7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楼主  值得学习的探索精神

发表于 2012-1-9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羡慕哦~欢迎您的加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三台县还留有秋林驿、建林驿、高山铺、乐安铺等称谓。据清嘉庆三台县志卷四记载,康熙29年,朝廷将东川驿道改由汉州徳阳以达广元驿站,遂撤潼川西路之建宁驿,东路之秋林驿。至于传送文报则另在潼川安设铺处二十四处,共设铺司、铺兵共六十八名,东西南北各有区分。至此,沿袭上千年的古驿道改道而行。   
发表于 2012-2-1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哥,你太棒了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