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508|评论: 41

图说汶川百年苍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30 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图说汶川百年苍桑
汶川县地处四川西北部的岷江上游(今都江堰以上)地区,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岷江由县北部入境,贯穿东部地区,流长88公里。古代“岷”、“汶”二字通用,有“ 汶山”、“汶水(江)”之称,县曾名“汶山”。肖梁(502年)时始称“汶川”, 千余年来兴废, 辖治多变, 县名仍旧。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汶川县映秀镇的8.0级特大地震(史称“5.12”汶川特大地震),彻底改变了汶川县。从此,汶川县闻名于世,举世属目。
在汶川县的史历上,曾有美国学者西德尼•戴维•甘博(Sidney David Gamble),1917年来到中国西南的四川省考察时,在汶川县境內拍摄了很多幅珍贵的照片。
也曾有中国影像人类学的先驱,纪实摄影大师庄学本(1909-1984),于1934年间,在汶川县进行考察,拍摄了很多汶川县珍贵的历史照片,写成了《羌绒考察记》,真实地记录了那个年代汶川县的历史原貌,他的照片展示了那个年代少数民族的精神面貌,为中国少数民族史留下了一份可信度高的视觉档案与调查报告。此后,有众多专业的、非专业的摄影爱好者,用他们手中并不先进的照像机,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这些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一展现了我们汶川县的百年巨变。
1917年,美国学者西德尼•戴维•甘博镜头下的汶川县飞沙关。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clip_image001.jpg

1917年,美国学者西德尼•戴维•甘博镜头下的汶川县飞沙关。


◆ ◆
这里是快速回复,赶紧试试哦
我知道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clip_image001.jpg
1917年,美国学者西德尼•戴维•甘博镜头下的汶川县桃关戴家坪索桥(此桥地址有待考证)。
桃关戴家坪索桥 长210米、宽3米,系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大、小金川之役专修,每年春秋两次维修。是通懋功(小金)、靖化(大金)等地的要道。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clip_image001.jpg
1917年,美国学者西德尼•戴维•甘博镜头下的汶川县桃关戴家坪索桥(此桥地址有待考证)。
桃关戴家坪索桥 长210米、宽3米,系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大、小金川之役专修,每年春秋两次维修。是通懋功(小金)、靖化(大金)等地的要道。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1917年,美国学者西德尼•戴维•甘博镜头下的汶川县桃关戴家坪索桥(此桥地址有待考证)。
桃关戴家坪索桥 长210米、宽3米,系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大、小金川之役专修,每年春秋两次维修。是通懋功(小金)、靖化(大金)等地的要道。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clip_image001.jpg

clip_image001.jpg
1917年,美国学者西德尼•戴维•甘博镜头下的汶川岷江河谷的溜索。
溜索是汶川古老的渡河工具,用竹篾分股纽绞而成,系两岸,绳上套木制溜筒(俗称溜壳),可渡人和少量物品。分平索和陡索两种。
clip_image00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clip_image001.jpg
clip_image001.jpg
1917年,美国学者西德尼•戴维•甘博镜头下进出汶川的背伕(人背马驼运输物资, 俗称背背子、背茶包子)。
大多从灌县(今都江堰)背运茶叶、布匹、食盐、日用百货等到阿坝地区,又从阿坝地区背运中药材、山货等到灌县。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clip_image001.jpg
1917年,美国学者西德尼•戴维•甘博镜头下的汶川县克枯古棧道(1917年此地属理番,今理县辖)。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clip_image001.jpg
1934年,中国影像人类学的先驱,纪实摄影大师庄学本镜头下的威州岷江索桥(今红军桥)。
威州岷江索桥
又称保子关索桥。长三十四丈(112米)、宽四尺五寸(1.7米)。明洪武元年(1368年)修建。历代均有修缮。至民国22年叠溪海子崩溃,桥被洪水冲毁(下图),后重建。
威州小索桥
又称桑坪索桥,长93米,横跨杂谷脑河,民国22年遭叠溪海子洪水所毁。1952年修复。
(历史上,从现在的东街至保子关称威州岷江索桥、又称保子关索桥。从保子关至现在的桑坪,称威州小索桥
、又称桑坪索桥。也将两桥称为“二龙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1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clip_image002.jpg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红军长征进驻威州,国民党军为阻止红军渡江北上,曾砍断索桥,红军将桥修复,随即又毁于国民党军飞机轰炸,红军又再次将桥修复,始称红军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1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clip_image002.jpg
从东街至保子关称红军桥,从保子关至桑坪称人民桥(现统称红军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1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clip_image00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1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clip_image002.jpg
从东街至保子关称红军桥,从保子关至桑坪称人民桥(现统称红军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clip_image002.jpg
上世纪八十年代未改造后的红军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clip_image002.jpg
“5.12” 汶川特大地震前的红军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 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clip_image002.jpg





“5.12” 汶川特大地震后修葺一新的红军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 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clip_image002.jpg
"5.12"特大地震后修葺一新的红军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clip_image002.jpg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威州.
威州位于县境北部杂谷脑河与岷江交汇处.北纬31"29'.东经103"35'.海拔1325.6米.四面环山:东有围项山,东南有玉垒山及姜维城山,岷江西岸阳龙山与龙山隔杂谷脑河相对峙,为威州镇西北天然屏障,街道依山傍水蜿蜒岷江两岸.保子关雄踞两江之间,形成"三山雄秀,二水竟流".惠威大桥,岷江大桥,威州大桥沟通岷江两岸,红军桥联结堡子关江河三方,使全城共为一体.威州曾属理番(今理县)辖,1951年2月划属汶川辖.1951年9月,汶川县治由绵虒迁至威州.1953年6月建立威州镇.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2-1-2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珍贵的历史资料。
楼主辛苦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1-2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clip_image002.jpg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汶川县城威州。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