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当局近期宣伟库布一项大腾挪计划,从伟库明年开始,山上的居民移动实名,将被逐步迁离他们生移动实名小城,迁往山下的庐山移动实名城,迁往山下的庐山新城。这是一项十足的“害民”计划。
近年庐山正在向“会议中心、景观博览中心和常年型旅游休闲度假基地转型”。在管理当局看来,转型的前提是居民下迁,为游客和酒店让出生活和环境空间。
当局要居民搬迁的理由还有:庐山有1.3万多名常住居民和0.5万流动人口。旅游高峰期,每天还有2万多名游客上山,年产生活垃圾1.8万吨、废水200万吨。话虽如此,实际上还是为了景区的开发,引入新的旅游集团,并且试图尽快整体上市。
表面上看这是当局自认“多赢”的举措,是为了山区旅游的整体开发和当地的经济发展,而实际上是在害民。其实质如同海南的“国际旅游岛”一样。高烧最终烧坏的是自身!
想必许多人都看到,这些年很多地方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这是一件好事,利国利民。然而,有不少地方把这项利国利民的好事办成了害事祸事。搞项目、建景区把大量居民迁走。在增加移民数量的同时让景区少了许多人气和生机,特别是少了民族风情。
上个月到三峡库区,那里的风景不错。然而库区的居民全部被迁走,库区内只剩下大片大片的空房。那里本应该充满生机,然而整个景区显得冷冷清清,没有生气。小浪底库区也大抵如此,景区周边的居民也都搬离了家园。表面上搬迁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回事。也许是为了大坝安全,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在其它一些类似的风景区,诸如五台山,泰山、少林寺等,大量当地居民都被迁走。景区里反而缺乏生机。而诸如张家界景区、井冈山和九华山等景区,里面有许多居民,不仅增加了旅游的气氛,而且还有很多当地的土特产、风味小吃,能让游客更多地体会到当地的民族风情。
前几年,国家医药局大搞GMP认证,结果浪费了很多钱,增添了许多腐败,也没有没有把药品管好。现在不少地方修建风景区正在走药品的老路,花了大量的钱,建了许多现代西洋景,把居民都迁走,这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愚蠢的举措。大规模的搬迁后,偌大的一个风景区内,缺乏人气,更缺乏当地的风情,让游客有了不少遗憾。一些地方表面上是为了景区的开发和管理,实际是磨快了宰客的刀子,增添了名目繁多的消费项目,为相关的投资人提供更多的宰客机会。还有些旅游景区,比如说少林寺、泰山等地,在离景点很远的地方就让游客下车,买票乘坐他们所谓的“环保旅游车”进入景区,实际上这让游客多消费。这似乎很有道理,很有利于景区的管理,但最终还是在牟游客的利。
腾挪搬迁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风景区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强管理才是最重要的。加强管理主要是对景区内原有居民住宅和景区的规划,包括景区旅馆的改造,高档宾馆和农家乐多层次,使其科学合理,使其适合多层次消费,更具民族特点。而现在所谓的整体开发,大都是建设了一些豪华高档的别墅群或宾馆,为投资者增加收费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服务水平并没有提高。
要使景点、风景区吸引更多的游客,最重要的就是科学规划,加强便民的管理,旅游景点特别是要彰显更多的当地民族特色、增加生机和人气这才是最重要的。
尽管国内许多地方还在以方便管理和开发的名义进行景区居民的搬迁规划或行动,但这种做法除了给开发商提供更多的赚钱机会,特别是巧立名目磨快了宰客的刀子,最终会使风景区丧失人气和民族特点,让游客留恋来而不返。这样做并不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是一种极其愚蠢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