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日益下降,“吹热”了各大医院的门诊。11月28日,记者走访市内部分诊所、医院发现,门诊量比平时增加了三成左右,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唱起了主角,而老人和儿童是最“受伤”的群体。 http://www.gaxhw.com/content/2011-11/28/xinhua_sc_guangan20111128175607.jpg 近日,我市城区某医院在此等候看病的患者众多,其中老人年占多数。 易感染人群应接种疫苗 “冬季是甲型H1N1流感、季节性流感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易引起肺炎等并发症。”民安街某诊所江医生告诉记者,近段时间,主要应预防季节性流感和肺炎等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这类疾病主要是吸入感染者打喷嚏或咳嗽在空气中形成的飞沫或者通过接触途径而被感染。老人和儿童、在人群密集的环境中生活或工作的人都属于易感染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是预防流感和肺炎最有效的措施。 “进入冬季,对老年人来说,支气管炎、哮喘、心脑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而婴幼儿也易患上腹泻和流行性脑膜炎等。”广安区第三人民医院医生李兴琼告诉记者,每逢冬季,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应时而生,并且发病率要比春秋季节高出三成以上。阴雨天气多、日照时间短、中午和早晚的温差等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诱因。 冬季老年人应谨防骨折 “冬季来临,老人出现骨折的情况明显增多,这与天气寒冷老年人活动量减少、衣服穿得厚、手脚协调较差等因素有关,不少老人哪怕是上楼梯、进洗手间都有可能摔倒。”市人民医生医生辛大军告诉记者,老人骨折后大部分不是因为骨折损伤而死亡,主要是由于骨折后的并发症导致死亡。比如髋部骨折后,70岁以上的老人死亡率高达30%。所以,如何预防骨折,以及骨折以后如何护理,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才是关键。 辛医生提醒,老人如果发生骨折,应立即做急救处理,限制伤处活动,避免加重损伤,然后立即就医。一般来讲,老人跌倒大多数皮肤还没有受到骨折的损伤,处理时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夹板固定骨折部位。所用固定材料可就地取材,如小木板条、木棒、竹片、手杖、硬纸板,甚至是一把筷子。上夹板前,可用棉花、软物垫好,绑扎时应将骨折上下两个关节同时固定。 过度饮酒损害内分泌功能 “寒冷,特别是暴冷会使人的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处于高度紧张;寒冬使人体摄入的营养有更多地被转化为热能,以抵御寒冷;低温会使血钙降低,且会使免疫系统功能下降,降低了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以致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炎症多发、糖尿病也容易加重。”市中医院李医生告诉记者,食疗重于药疗,换季了,饮食结构也得跟着变化。 据了解,冬天应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在保持食物多样化的同时,特别推荐以下8种食物: 黄豆芽、牛奶、黑豆、香菇、大豆、黑木耳、狗肉、鲈鱼 。同时,何明海特别提醒市民,冬天切记不要有饮酒取暖的思想,因为过度饮酒会给内分泌功能带来严重的损害。(实习生 陈玲 记者 辛伟 文/图)
http://www.gaxhw.com/images/gazx.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