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巴城风貌改造工程全面启动,绿化景观打造是风貌改造工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市住建局城建科策划负责人介绍,将采用BT融资模式,投资1.8亿对巴城共计23.1公里的8个路段(滨河路、二环路、回风东路、佛江路、江北大道,广巴高速西出口至西华山隧洞口段、西华山隧洞口至龙湖段、黄家沟大桥段)全方位进行绿化园林景观打造。目前,首先启动了6个路段(广巴高速西出口至西华山隧洞口段、西华山隧洞口至龙湖段、回风东路、江北大道、黄家沟大桥段、佛江路)的绿化景观打造,完成了5个重点路段的设计方案。按照路段位置、巴中的绿色、红色特点赋予了各路段不同的主体内涵。
巴山意象·生态段(广巴高速西出口至西华山隧洞),以巴蜀特色的银杏、黄角树、朴树、皂角进行道路的首尾组合,再加上重要的节点路口的叠山理水,展现颇具特色的生态巴山蜀水意象。本标段以优化交通功能和改善景观为目的,打造生态自然且具地方特色的金秋红叶风景。形成一条简洁便捷的交通要道和景观长廊。绿化植物的配置以简洁的组团和绚丽的色彩植物烘托热烈的迎宾气氛,给来宾留下美好的印象。植物品种上选择以四季杨、栾树、朴树、银杏等为上层乔木,沿起伏的地形栽植,以三角枫、香枫树、杜英、五角枫、鸡爪槭、元宝枫、无患子等为中层乔木。以桃树、紫薇、桂花、紫叶李等树种作为点缀,配合火棘、棕竹、八角金盘、鸭脚木、石楠、芦苇等灌木,构成植物景观的主题。
巴蜀图语·巴人文化段(西华山隧洞口至龙湖),该标段将深入挖掘巴中地区神秘的巴人文化渊源,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景观元素,以景表意,情景交融,以参天的皂角为主景,点缀其他观叶植物,使该段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进一步深入挖掘提炼巴人文化,将其特有的“巴乡清”、“比翼齐飞”等巴中巴人文化现象融入繁华都市街景中。植物以花卉为主,意在营造时尚都市氛围。针对不同的地带,结合大道周边人流分布情况,考虑行人的游憩需要和部分市民休闲健身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绿地内适当设置休闲小广场、健身游步道、坐凳、文化小品等功能设施和方便后期管护的灌溉设施,在人行道上设计无障碍设施通道。植物运用上,以栾树、银杏为基调,桂花、贴梗海棠、紫薇、黄花槐进行组合,让景观效果得以延伸。
回风楼滨江休闲带(回风广场至柳津桥)是一组文化与现代都市广场的“对话”。广场以回风亭为中心,以“回旋的风与水”为构图意向,将古文物融入现代文化广场之中,在点明广场主题同时,也寓意巴中市的未来发展将处于一种盘旋上升的趋势。为市民提供娱乐、集散、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空间。
巴魂硕金·城市段(江北大道)。江北大道两侧植物保持原有植物为主,进行简单梳理调整。取掉十字路口处机非隔离带绿篱各10米,替换为以草花为主的艳丽花卉,道路铺装构图简洁大方,在十字路口和重点建筑前进行特殊地面铺装。做到繁简得当,材质以芝麻灰花岗岩石为主,加以英国棕花岗石彩色线条,进行色彩提炼,尽量体现现代都市的时尚与浪漫,在整条江北大道地铺上适当运用古巴蜀图语进行地面艺术嵌崁,使城市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巴红绿舞·红色文化段(黄家沟段)该路段以突出简洁、明快的效果为主,利用现代手法,以红色文化为依托,综合运用石刻标语艺术崖壁和各种景观树池、特色铺装等景观元素。结合场地周边情况,设计成一个功能明确和文化性显著的滨河道路景观。植物运用上以栾树、四季杨为背景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做到适地适树以高、中、低进行搭配,色彩明快。用桂花、紫薇、贴梗海棠树进行组合变化,达到富有韵律的景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