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贻可这几天又成了舆论的焦点,但很不幸,这次围绕他的又是负面新闻。从2003年成名到现在,短短两年时间,他仿佛已成了问题少年的代名词,但这一切都是他个人的原因吗?这次邱贻可讨还清白的方式不能说没有错误,但部分舆论却不问事情缘由,将他的行为抓住不放,继而穷追猛打,大有置之死地而后快的架势,让人不得不怀疑其动机为何?
学子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一朝金榜题名。要说运动员的成材远比学子高考难得多,好苗子难找,好苗子成材则更难———其间自身的努力、教练指导、好运气缺一不可。正因如此,公众才应该格外爱护他们。 除了棒杀,一旦成名,队员们还要面对商家的诱惑、舆论的赞扬、媒体的吹捧……就像当初邱贻可曾遭遇的那样。说起邱贻可,我不由得想起了贾童,这位小丫刚夺取了一个世锦赛冠军,但已经要面对众多赞誉了。这一切仿佛让人想起了2003年邱贻可战胜波尔后的那一幕。面对这样的“造星运动”,就是成人也难免飘飘然,更不用说是一个15岁的小姑娘了! 好苗子难找,好苗子最终成材则更加难得。对于还处在成长期的运动员来说,不管是捧杀还是棒杀,都无助于他们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