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873|评论: 138

小桥 流水 人家---感受姑苏水乡古镇(大量图文陆续上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6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桥 流水 人家---感受姑苏水乡古镇(大量图文陆续上传)

  据说文学大师沈从文曾说过一句话: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世界上最诗意的地方——江南。
  的确,说起江南便让人想到小桥、流水、人家所内含的恬静,也让人能联想到“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淡定;也许更能让人联想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耒江水绿如兰”的艳丽。还有古往今耒许许多多赞美江南的美丽的词句,它们总是不断地撩拨着人们的心境,让人产生对江南由衷的向往。我对江南的垂慕之情也许於这种久远的文化积淀。於是产生了感受江南水乡的系统计划。计划的第一部分是姑苏水乡古镇行。试图以苏州为中心,幅射同里、同庄、锦溪、千灯、直、木渎、光福七个著名水乡古镇以及苏州市区的部分有相当代表性的园林景观。
  背上行囊开始了我的江南水乡古镇行.
  292次列车是成都能到达苏州的列车中最不理想的一趟车,一是路程最远、时间最长,二是到点是凌晨四点多,可一些客观原因我还是无可奈何的坐上了它。
  几天的细雨中午终于放睛了,虽然天依然是雾蒙蒙的,老天的眷顾己经让人满足了。可是,车过秦岭,大雨又涮涮地下了起耒.在车上不仅是越耒越冷,而且一整天都没有停的迹象,真让人有些纳闷。心里暗暗地盘算到达苏州雨依然下过不停的方案,同时从心里乞盼出现天气转晴,使我的行程能有一个良好的心境。让我喜出望外的是:奇迹俱然出现了。大约晚上九点左右,车过徐州,俱然出现满天星斗,圆圆的月亮穿透云层,满面笑容,那种善解人意的亲切、那种博大与慈祥在我的赏月的阅历中几乎是第一次深切地领悟到。火车跟踪着月亮,我凝视着明媚而柔和的月光,心底响起了幼时的童谣“月亮走我也走……
  车到苏州是凌最4点零8分,如何度过黎明前的这一段时间是悬在心上的一个难题。可没想到:这个难题很快地又给化解了。
与苏州火车站相邻的苏州长途客车站早上五点便开门售票了,买好车票便可进入候车厅休息,候车厅的环境不错,沏上一杯鲜茶,坐在舒适的候车椅上品茶休息,度过了原以为会难熬的凌晨时光(哈哈……)
  六点乘上第一班到同里古镇的客车一小时以后便到达同里。这时同里古镇的售票员、检票员们还未上班,於是长驱直入进入古镇,哈哈……292次列车让我“因祸得福”了哈!!!!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里
照片 134_副本.jpg

  同里古镇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典型水乡风格的古镇
  为江南六大著名水乡之一.是江苏省最早(1982年),也个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1995年更被列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同里镇外四面环水,镇区被川字形的河道及纵横交叉的支流分割成7个小岛,由于同里处于泽国河网之中,历史上交通不便而少有兵燹之灾,古建筑保存较多,是江苏省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水乡古镇 .
镇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

照片 017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清民居,鳞次栉比;宋元明清桥保存完好。它以小桥流人家的格局赢得“东方小威尼斯”的美誉。

照片 076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里因水多,故桥也多,镇内共有大小桥梁40多座,


照片 086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里的桥以三桥(即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最有代表性。

照片 089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平桥和吉利桥均是乾隆十二年,同里人范景烈等重建的。前者属梁式桥,小巧精致;后者属半月行拱桥,处太平桥与长庆桥之间。

照片 131_副本.jpg

同里人有过三桥的习俗,取其消灾解难、幸福吉祥之意。如今走三桥已是游客不可少的项目,使三桥成为同里人气最旺的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里镇内自成水网,民用水河桥比比皆是,形成“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柳桥通水市,河港入湖田”的独特景观,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镇。

照片 005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桥,桥边绿柳依依古树蔽日


照片 071_副本.jpg

发表于 2011-10-26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游记,又把我带回曾经去过的苏州水乡。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流水,水上乌蓬船悠闲地摇荡;


照片 111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石路,路边长满青苔的瓦房刻划出岁月的沧桑;


照片 036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狭窄弯曲的里弄、随风飘扬的酒旗……每走一步都象展开了一卷水彩画,每一个拐弯都带着曲径通幽的惊喜。一路走来,我手中的相机都不曾停过,生怕错过了每一个美丽的风景。
照片 087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退思园”


照片 025_副本.jpg


“退思园”
  据说是一个在京城做官的人退隐后的居处。退思园规模虽然不大,但却极尽精巧,正厅气派、回廊曲折,花园别致。退思,退思,退隐而后反思。这里既有退的悠闲,更有思的深远,能住在如此闲适的居所,还有什么放不下,退不得的呢?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悟松园”


照片 046_副本.jpg


  这里曾经是御使大人的居所,虽然格局和退思园相近,但在规模上却远大于退思园,体现了官宦人家的富贵与大气。为了进出方便,他们甚至在家里修了通船的水路,船可以直接从外面的水道驶进园中。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街道与街道之间,里弄较多,如尤家弄、串心弄、同泰弄、西弄、仓间弄等。弄都又细又长,弄堂仅容一人行走,故也称“一人弄”

照片 075_副本.jpg
照片 106_副本.jpg
弄内人家穿过便上河桥。还有一些里弄则常常横穿一个圩头,可以从河的这边一直走到另一边。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镇内的明清街保存了原来的条石路面,街两旁的建筑多为明清年代所造,保持了原来的建筑风貌,一路前去,古街上很有品味的店铺栉比鳞次,有的出售当地土特产,有的摆满了各种字画墨宝,有的挂着各种精美的工艺品,还有的正在现做现卖各种香喷喷的小吃,而写着店的各色小旗在古街上空飘动,给人一种古风悠悠扑面而来的感觉。
费孝通先生为古街题写的“明清遗风”四个大字,被镶嵌在古扑庄重、高高耸立的大理石门楼上,远远望去,很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沧桑感。

照片 097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里的建筑大都贴水而筑,临水而建。因五湖环绕于外、一镇包涵于中,因此镇上的老百性几乎择水而居,为洗涮方便,镇内家家户户都在临水的一面建成石阶,作为水河桥,既简单又实用。

照片 127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是同里留给大家的深刻印象,而“民居多古朴,住宅尽清幽”,则是这些别有风味的水乡民宅给予我们的美好回忆。到同里不能不看同里民居,这是岁月留给我们的又一部大书。


照片 031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 098_副本.jpg

照片 118_副本.jpg

  入夜,桥上有了灯光,四周的大红灯笼也渐渐亮起,各色灯光映在水波里,美极了。轻风拂面,杨柳摇曳,岸边的店家都亮着大红的灯笼,人们坐在河边欣赏着璀璨的夜景,或用餐或喝茶。同里的夜晚,相比起同以小桥流水人家闻名的某些古镇,少了几分商业性的喧闹,多了几分安详与宁静。


(待续)

发表于 2011-10-27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好友佳作,期待后续。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