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355|评论: 0

农家乐·乐农家---踏访江南街道办奎星楼村

[复制链接]

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1-9-19 11:20 | |阅读模式
      9月15日下午,踏访阆中市江南街道办奎星楼村,但见村容整洁、环境优美,集村民居住、旅游观光于一体。  灰瓦白墙的川北民居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曲径通幽的石板路连接一家一户。在雨后阳光照射下,荷塘更加清秀妩媚。当地干部介绍,这里是阆中市统筹城乡发展的“试验田”。
  水蜜桃、葡萄、枇杷……成片的水果树将奎星楼村团团包围,1000多亩无公害蔬菜、400亩观赏莲藕和七大类优质食用菌等成为村民们致富的支柱产业。“村子里水果和蔬菜、水产等农产品都是就地消化。”正在采摘桂花的村民罗文全告诉记者,全村办起了138户农家乐,年收入至少400万元。
  “平均一天接待多少游客?”“旅游旺季每天接待200多人,平时接待80多人。”罗文全说,随着阆中古城旅游的升温,他从2006年起就开办农家乐,如今盖起了800多平方米的小洋楼,楼顶上“香远益清”的农家乐招牌和阆中市旅游局颁发的“星级农家乐”匾牌在夕阳照射下,熠熠生辉。“记者同志,国庆大假你们来的时候就可以品尝桂花酒、桂花茶了。”罗文全手里端着采摘的大半盆桂花让记者闻闻,一股股清香扑鼻而来。
  在奎星楼村,“仙荷源”是这里最大的农家乐。河溪镇何家观村村民王小平曾经在安岳县开办农家乐,2009年12月,他看好奎星楼村处于城乡接合部的地理优势,投资400万元、租赁104亩土地办起了集休闲观光、垂钓健身、住宿娱乐于一体的农家乐。休闲凉亭、生态廊道、小桥流水、荷塘垂柳……颇有几分江南村庄的韵味。记者在与王小平摆谈时,他的电话铃声几次打断我们的话题,多数是订餐电话。“生意怎么这样火?”“消费者看好这里的菜品特色和环境。”王小平如数家珍娓娓而谈,荷花鱼片、荷花酒、荷叶稀饭、荷花火锅……一句话,农家乐图的就是“农家味”。
  最近几天,王小平十分繁忙。国庆节还没有到,手里的订单就是好高一摞,重庆、成都、西安、广元、南充等地的订单加起来好几百桌,得准备好各种时令新鲜蔬菜、土鸡、土鱼和烤全羊。随后,他带领记者参观荷塘、花木基地和农家乐的接待设施。地里有几位穿着时髦的人在劳动,记者心里有些不解,“是你们的员工吗?”“不是,这是游客在地里自己采摘蔬菜,自己亲手做菜品。”王小平透露,这是开展的游客体验式劳动,让游客深入乡村感受劳动的快乐。
  刚过花甲之年的村民翁元清,有1.5亩田地租赁给了王小平,他成了“仙荷源”农家乐的农民工,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翁元清算了一笔账:1.5亩田地种粮食,除去种子、人工等成本费用,顶多几百元的净收入,搞得不好还倒贴。到农家乐打工,一年收入2万多元,这多划算啊。
  “我办的农家乐解决了当地农民30多人就业,一年要发70多万元工资;每年向国家缴纳税金20万元,这算是我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对社会作的贡献吧。”王小平如是说。
  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仅是为农民开辟了一条致富通道,更重要是推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如今,奎星楼村17个组、876户的农舍,实现了改房、改厨、改圈、改水、改厕、改环境的巨大变化,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300元,高于南充市平均水平。
  夕阳晚照,记者离开奎星楼村,农家乐传出阵阵欢歌笑语。
  农家乐,乐了游人,富了百姓。
http://www.cnncw.cn/pdf/ncrbnew/res/1/20110918/4101316361484515.jpg
              江南街道办奎星楼村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