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441|评论: 9

[图文]竹琴绝技贾树三及四川竹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7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竹琴绝技贾树三

竹琴”被今天的川人誉为“曲艺中一块玉璞”,引为“省宝”。它的风行可上溯至明末清初。竹琴按演唱风格分为“扬琴调”(又称“坝调”或“成都派”)和“中河调”(又称“川东派”)两大派。其中,“扬琴调”的贾派绝技最负盛名,系人称“贾瞎子”的成都皇城坝回民贾树三(1894-195I)所创。贾瞎子刚在牙牙学语时,父母即告双亡;三岁时又双目失明,在黑暗世界里摸索成长,生活全靠在皇城坝种菜、卖菜的姐姐、姐夫拉扯。他十四岁时起,就背起道筒,开始了艰难探索的竹琴艺术生涯。二十年间他浪迹江湖,“跑滩”、“钻格子”(指串街走巷,钻烟馆、茶馆卖唱),唱“火棚”(指露天卖唱),或参与其他竹琴艺人的“合唱”,餐风宿露,历尽坎坷。

  贾瞎子先后师从“李草药”、“马三国“(即马少成)、“蔡须须”(即蔡觉之)学唱竹琴,又听遍了川西坝子上的扬琴、评书、金钱板。清音产书(即四川口技)以及川、京、汉、评剧等各类戏曲名家的演唱,深深地感到竹琴这个古老的传统曲艺已濒临绝境,自觉地肩负起抢救和振兴竹琴艺术的重担。贾瞎子对竹琴的改造主要有二,一是废除“合唱”(通常是五人)形式,由他一人担任通剧角色,兼尽生、旦、净、末、丑、杂诸角;以唱为主,夹以道白,仅以渔鼓、简板拍打节奏,自始至终独擅全剧。二是将扬琴、川剧唱腔大胆地引进竹琴,加以嫁接、融汇,并按唱本内容和人物性格逐一予以充实、润色、提高,从而创造出一种充满生气的新调竹琴——扬琴调(即贾派竹琴)。

  大约是在民国十七年(192年)的时候,贾瞎子将他改造了的竹琴段子拿到成都少城公园吟人民公园)的“射得会”茶馆去演唱。“射得会”是当时成都各界名人雅士射箭娱乐的场所,内设一座茶馆,以供体残之用。这天贾瞎子唱的是《李陵饯友》,只见他唱到李陵为己申冤剖白:“非我丧天良涂画粉脸”一句时,直把个“良”字悠悠婉转,几回几荡竟至语噎。忽又见他左手愤激得发颤,自脸至胸一个悲怆的大抹,同时连珠般吐出一大段唱词,字字遒劲苍凉,声声催人泪下。时有教育界名士谭创之先生在座。他忽地拔身而起,鼓掌喝彩道:“唱得好啊!唱出了感情厂’一时满堂叫好声蜂起,而后,谭创立之遂联合教育界指名人士,帮助贾瞎子斟酌唱词,编改唱本,以求更趋完善;这样前后共历两年。到了民国十九年(1930),谭创之等即在成都东城根街街口的锦春茶楼,专为贾瞎子开设了竹琴书场,正式挂出“竹琴绝技贾树三”的匾额。从此贾瞎子终干结束了走街串巷的游唱生涯,在锦春茶楼一坐就是十多年。这十多年间,没到傍晚变只见成都西御街、祠堂街、东城根街一带,各式私包车、黄包车叮叮当当,川流不息,一拨又一拨地向锦春茶楼奔涌而来。抗战中贾瞎子书场曾一度疏散到老西门外的茶店子,贾迷听众们竟也紧追不舍,从市内到市外一天跟他两场。贾瞎子在锦春茶楼设场的十来年间,其竹琴绝技还同锦春楼堂馆“邹麻子”的掺茶绝技以及花生米店主“司胖子”的烘炒绝技并称为“锦春楼三绝”;又同曾炳昆的相书、李德才的扬琴并称为“成都曲艺界三绝”。

  贾瞎子二三十年间一直苦心孤诣,磨砺不止,竟把数百个竹琴传统段子完全改造一新,并烂熟于心。他演唱时以墨镜遮目,虽不能以眉眼传情,却能以声夺人:将戏中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之状以及百般媚相、万种风情径直驱人听众心底。1942年秋,时在四川的冯玉祥将军曾亲临锦春楼书场,听贾瞎子唱《浔阳琵琶》、《李陵饯友》和《三英战吕布》,分明只见贾瞎子一人独抱渔筒。简板击唱,耳畔却是战马长嘶,刀戈铿锵,杀声雷鸣,真个一派千军万马大搏击的阵势。听罢,冯将军情不自禁提起长袍,大步跨上台去,一双宽厚的双手紧拽住贾瞎子的手摇动,向满场听众大声说:“今晚听唱后,咱以为北方的刘宝全(时号称鼓王的京韵大鼓名角)同四川的贾树三,可称为独唱双绝。”除冯玉祥外,当时流寓成都的名人高士,也大都听过贾瞎子的竹琴。那时的书场场内四周皆张挂着他们听后赠予的一幅幅对联、中堂,琳琅满目,交相争辉。其中,尤以张挂在舞台两侧的两幅红缎绣金对联引人注目。其一为十余年间夜夜必至、时任《国民公报》主笔的谭创之所赠,日:

    唱罢离合悲欢,回首依然贾瞎子;
    拍开风花雪月,伤心谁问李龟年?

  其二为成都著名的“五老七贤”之一,前清进士尹昌龄所赠,曰:

    盛世之元音已香,今又逢师旷重来,绝技出各盲。最好是杨素还妻,李陵饯友府阳送客,子胥渡芦,串生旦丑净而各肖神情,慷慨激昂惊四座。

  历年之国步多艰,只赢得长沙痛哭,幽怀寄弹唱。恍如闻渐离击筑,雍门抚琴,越石吹萧,从忠孝节义以扶维教化,发扬蹈厉足千秋。

在贾瞎子的门徒中,成绩斐然者有裴墨痕、周玉林、赵幼成等。如今,贾瞎子的第三代传人张永贵仍继续饮誉四川曲坛,被视为当代竹琴“坝调”的正宗代表。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06-1-17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竹琴

四川地方曲各。表演者手持渔鼓、简板说唱故事。原名"名琴"。因其伴奏的乐器是竹制的渔鼓筒,故又称"渔鼓道琴"、"道筒"。清末、民初即有现名。流行于四川汉族地区。竹琴长3尺,直径2寸,一端用鱼皮或猪小肠蒙上。演员斜抱竹琴,用指尖拍击竹筒下端;另一手持两块竹制的筒板,板上端系有小铜铃,筒板相碰时铃响板响,音韵铿锵。唱腔分为中和调、扬琴调。代表艺人贾树三。

传统曲目近300余支,以三国故事为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竹琴的传统唱本、唱腔、演技、伴奏进行整理加工,编写并演出了一批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曲目,如成都市曲艺团杨庆文演唱的《赶猪的人》、万县市曲艺团华国秀演唱的《华子良传奇》。

贾树三(1894~ 1951)

四川竹琴演员。成都市人。幼年失明,随竹琴名手蔡觉之学艺,由于他勤学苦练,能记诵演出几十部长篇和七八十种短篇曲目。1930年后 ,他的演唱艺术日臻成熟, 将以前只能沿街卖唱的竹琴推向书场。他吸收川剧四川扬琴 等艺术形式的精华,创造了驰名全四川的贾派竹琴。他还大胆改革演出形式,由原来的5、6人合演变为一人独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带头编写新书,歌唱新人新事。代表书目有《绣襦记》、《琵琶记》、《黑虎缘》、《华容道》等。

 楼主| 发表于 2006-1-17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竹琴

 楼主| 发表于 2006-1-17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演唱竹琴的民间艺人

 楼主| 发表于 2006-1-17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9月18日晚,重庆奉节“昂扬团结大旗共促祖国统一”中秋联欢晚会上,侨、台各界代表人士共聚一堂欢度佳节。图为中秋晚会上的竹琴表演将中老年人带入旧时回忆。(中新社/李中全 摄)

 楼主| 发表于 2006-1-17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竹琴书写无悔春秋

"……舍不得青瓦屋夏凉冬暖,舍不得石板路曲曲弯弯。舍不得庭院中翠绿一片,舍不得古井水清淳甘甜。舍不得众邻里情缘匪浅,舍不得先人们寝食不安……"
2003年金秋时节,在青山绿水的重庆市万州区李河镇滴翠草堂,一阵悠扬的带着浓浓乡音的演唱声时起时伏,随风飘来,让人无语凝咽。循声望去,一位背影消瘦的表演者,穿着长衫、布鞋,步伐飘逸,正怡然自得地自打自唱,其唱腔和琴声优美宛转。这位表演者就是曾任重庆市三峡曲艺团团长的潘光正,他所演唱的正是已经濒临绝传的三峡竹琴。
潘光正从小在茶馆长大,茶馆里常年有南来北往的艺人来卖艺,让他饱受艺术熏陶。13岁那年,潘光正开始学艺,从此走上了艺术的崎岖道路。他先后学习过清音、金钱板、花鼓等多种曲艺形式,对竹琴和琵琶情有独钟,尤其对竹琴艺术颇有研究。
"一根竹儿青又青,长在深山老林头;古老仙制竹琴原本贵重,诗与竹乃八音词调不同。"潘光正告诉记者,作为传统而古老的曲艺表演形式的竹琴,产生于清嘉庆年间,因竹琴音近"磅",简板音似"尺",民间称为"尺磅磅"。竹琴在渝东地区最为盛行,重庆市万州区在上世纪初就有专门的竹琴艺人坐堂卖艺。1927年,在重庆市梁平县召开了有1000余人参加的四川竹琴大会,长期流传着"梁山英雄三根半"、"沿江听唱尺磅磅"的民谣。说起这段历史,潘光正两眼放光。当时,竹琴艺术植根于人民大众之中,流行在村舍巷里、酒楼茶舍之间,凡是有茶馆的地方,必有竹琴艺人和爱好者演唱竹琴节目或切磋演唱技艺。
"我觉得竹琴这门艺术的感染力极强,它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欢乐。"正因为对竹琴的酷爱,1989年,潘光正带头修建了琴音楼,为曲艺找到了安身之地,曲艺在琴音楼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还举办了"大家乐"专场。琴音楼自然也成了市民茶余饭后的聚集地,也使曲艺艺术广为流传。
但是,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人们的审美情趣和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众多艺术形式的竞争下,竹琴艺术辉煌不再,逐渐被人们淡忘,现在已经走到了濒临消失的边缘。从万州有竹琴至今,一代十分兴旺,二代有所创新和发展,1995年,中央电视台专门录制了华国秀"四川竹琴 七绝大观",到了21世纪,竹琴艺术后继无人,只有一些为数不多的业余票友还在玩弄竹琴,多是老一辈,他们自娱自乐。
潘光正一脸无奈地说:"我觉得竹琴不应该发展到现在这种地步,它的生命力应该很强,再说竹琴也是我们川东一绝,大家应该支持和喜爱,不应该放弃这门艺术。"面对竹琴艺术即将灭亡,他是那样的不甘,为此绞尽脑汁,奔走呼号。

发表于 2006-1-17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59老先生浓墨重彩介绍竹琴绝技贾树三并提供漂亮贴图!

发表于 2006-1-17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先生让我长见识了~![em05]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